APP下载

乌鳢人工养殖技术要点

2018-01-17赵宪钧

渔业致富指南 2018年16期
关键词:乌鳢生石灰换水

赵宪钧

乌鳢,是鳢科鱼类中分布最广、产量最大的种类。人们习惯把乌鳢称为乌鱼、黑鱼、才鱼、生鱼等。乌鳢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乌鳢的含肉率高,又无肌间细刺,是老少皆宜的鱼品之一。

一、乌鳢生物学特性

适宜生长的水温是13~30℃,最适生长温度是25~28℃。乌鳢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生长迅速,一般当年繁殖的幼苗到年底体长可达8~18cm,体重30~200g。

二、夏花鱼种的培育

夏花培育可采用水泥池进行。

水泥池一般选用4m×3m×0.8m的长方形为好,设有进排水系统、增氧设备、排苗口和食台等。培育池上方最好架有塑料大棚。

放养密度:一般静水池培育400~500尾/m2;微流水养殖可放养600~800尾/m2,甚至1000尾/m2。

刚下池的鱼苗,仍以鲜活浮游动物为饲料,当鱼苗长到2cm以上时,除了每天投喂2次鲜活浮游动物之外,亦可将死浮游动物挂袋。如还供不应求,死水蚤中可以拌入酵母蛋白、鱼粉(鱼肉糜)、麦粉等。做到少量多餐,让鱼苗饱食,提高成活率。

要加强水质调节,注意鱼池水质,定期增氧。当鱼苗长到3~4cm时,就可移入大池或网箱中培育鱼种。

三、乌鳢成鱼池塘养殖

1.池塘要求

池塘以5~10亩为宜,水深150cm左右,塘埂高出水面40~50cm,以防鱼跳出池外。

2.水质:水源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池水溶氧量5mg/L以上,pH值为7~8,透明度30cm以上。

3.放养前准备

放养前7~10天,按每亩用75~100kg生石灰干法清塘消毒,清塘4天后注水。同时在塘四周种植水草,水草面积不能超过池塘面积的1/2。池内搭建一个食台,大小3~4m2,固定于离岸边2m左右、水面下50~60cm之处。

4.鱼种选择及放养密度

选择规格一致、体表光洁、肌肉丰满、无伤无病、游动活泼、争食凶猛的鱼种。每亩放养鱼种4000~6000尾。

5.放养时间与规格

池塘养乌鳢的鱼种有两种规格,一种是每尾50g以上的大规格鱼种,宜在初冬放养入池;一种是每千克60~200尾的小规格鱼种,是由当年早春繁殖苗经2个月左右培育而成,宜在6-7月放养入池。

6.饲料及投喂方法

选用未变质的冰鲜小杂鱼。把饲料切成块,待温度与池水水温大致相近时,投喂于食台。每天上、下午各投喂一次。上午8-9时,下午4-5时,日投饲量为鱼体总重量的3%~10%,应根据情况灵活掌握,一般以鱼种不上食台吃食为度。

7.日常管理

(1)巡塘:每天早晚巡塘至少各一次,主要内容是“看天、看水、看鱼”,根据天气、水质、鱼类活动情况制定并实施各项饲养管理工作。

(2)换水:乌鳢池水很容易发黑,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经常换水。早期,隔10~15天换新水一次,每次换去全池水量的1/3即可,在7-9月的高温季节,一般是3天一小换,换水1/3,7~10天一大换,换水2/3,以改善水质。

(3)泼洒生石灰:视池水水质情况,不定期泼洒生石灰水,用量为每亩1m水深用生石灰10~15kg,兑水全池泼洒,以调节水质。

(4)做好池水清洁工作:每天清洗食台,及时捞除水中的剩饵残渣、死鱼等;刈割生长过盛的水草,防止污染水质。

(5)防止逃鱼:乌鳢具有较强的溯水能力和过道习性,应堵塞塘埂漏洞,杜绝塘埂渗水漏水,要加固加高塘埂,维修尼龙网等围拦设施,以防止乌鳢逃逸。

三、鱼病防治

(1)预防:保持水质清新、饲料新鲜充足,定期用药对水体、食台、渔具等进行消毒。对捞起的病鱼、死鱼应及时深埋处理。

(2)常见病治疗

在高密度池塘环境下,乌鳢主要的疾病有:暴发性出血病、细菌性烂鳃病和寄生性烂鳃病。

暴发性出血病:此病常发于7-8月高温季节,发病急、死亡多,常呈暴死现象。可以使用生石灰溶液对水体、食台、渔具等进行消毒。

烂鳃病:有细菌性烂鳃病和寄生性烂鳃病。两者症状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性烂鳃病的病鱼离群在水面慢游,不怕惊吓,鳃片呈灰白色,有些局部坏死;寄生性烂鳃病的病鱼行动呈焦躁不安状,有窜游现象,鳃片充血红肿,且有腐蚀现象。细菌性烂鳃病的治疗方法与暴发性出血病相同。对寄生性烂鳃病的治疗,用二氧化氯等杀菌消毒类药物全池泼洒,以防寄生虫叮咬的伤口继发性感染。

猜你喜欢

乌鳢生石灰换水
乌鳢池塘网箱养殖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烧结用生石灰质量不稳定原因分析及改进
乌鳢和金黄色乌鳢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不同地区乌鳢和白化乌鳢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
水培植物霎换水
自动换水
生石灰在水产养殖中的妙用
乌鳢全人工饲料健康养殖技术
一星期没换水的梦境
消毒巧用生石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