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

2018-01-17

海洋与渔业 2018年9期
关键词:肌间放养密度金线

滇池金线鲃曾是滇池流域的经济鱼类,是滇池沿岸渔民的主要渔获对象,因其肉质鲜美被列为“云南四大名鱼”之首。但20世纪 60年代以后,酷渔滥捕、围湖造田、水质污染和盲目引种,其种使群数量急剧下降,1986年已在滇池湖体消失,仅在湖周少数支流的溪流和泉池中保存有少量个体。1989年,滇池金线鲃被列为国家 II级保护动物。

为了保护这一珍稀濒危物种,2000年起,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开始对滇池流域滇池金线鲃的数量、分布、栖息地、摄食生态及繁殖生态等进行广泛调查与研究,并从野外引种亲鱼,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珍稀鱼类保育研究基地开展保护、繁殖、种群恢复和可持续利用等研究工作。从2007年开始,以5000尾牧羊河野生滇池金线鲃为基础群体,以生长为主要选择指标,采用群体选育技术,经连续 4代高强度选育,2013年育成遗传性状稳定、生长快、肌间刺弱化和抗小瓜虫病强的优良品种——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 (品种登记号:GS-01-002-2017)。

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深圳华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完成选育。这也是继中华鲟、胭脂鱼之后,成功实现人工繁殖的第三种国家级保护鱼类。

│优良性状│

生长快,抗病力强

滇池金线鲃个体小、生长慢,2龄性成熟,体重为25克;肉质虽好,但肌间细刺多、分叉;且易感染小瓜虫病、死亡率高。为提高滇池金线鲃品质,育种单位选育出新品种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

该品种具有三大主要优良性状:生长快,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较未选育滇池金线鲃生长速度平均快37.0%;肌间刺弱化,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I”形肌间刺所占比例比未选育滇池金线鲃增长了78.5%,即肌间刺弱化了78.5%;抗病力强,相比于未选育滇池金线鲃,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小瓜虫感染死亡率降低了52.9%。

│养殖试验│

产量高效益好

2015~2016年分别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文山州西畴县、保山等地区开展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的中试养殖,采取池塘养殖方式,养殖密度为260~300尾 /米2,共养殖1900余万尾,养殖面积263亩,养殖周期2年。

其中,会泽滇泽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养殖1300万尾,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商品鱼比未选育滇池金线鲃体长平均提高21.5%,体重平均提高37.2%,“I”形肌间刺所占比例平均提高78.9%,新增产量41.2吨,产值1236万元;西畴龙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养殖300万尾,相比与未选育滇池金线鲃,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体长平均提高19.5%,体重平均提高37.1%,新增产量21.45吨,产值643.5万元;西畴龙腾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养殖260万尾,新增产量17600公斤,产值528万元,保山养殖55万尾,新增产量11.8吨,产值354万元。

总体而言,中试中,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较普通滇池金线鲃苗种生长速度快,肌间刺弱化,且疾病爆发率低,个体一致性高,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

│养殖模式│

以池塘养殖为主

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适宜在水温25℃以下的水体中养殖,养殖方式以池塘养殖为主。

池塘条件:池塘底质一般为砾石或水泥,水温10~25℃,溶氧不低于5毫克 /升,微流水、遮阳。面积20~200平方米,水深1.0~1.2米,有独立进、排水口,池底向排水孔以一定的坡度倾斜,以利于排水,应具备供电、供水、供氧、增温系统等。

鱼种放养:根据苗种大小,调整放养密度,仔鱼期放养密度为 8000~24000尾 /米3,稚鱼期放养密度为3000~6000尾 /米3,幼鱼期放养密度为1000~2000尾 /米3,成鱼密度为200~1000尾/米3。

饵料:养殖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跟养殖普通的滇池金线鲃一样,鱼苗的饵料为轮虫、蛋黄、豆浆等,成鱼的饵料为配合饲料,一般为沉性颗粒饲料,粗蛋白含量不低于30%。

饵料投喂:应根据鱼的体重、数量等来确定投喂量。一般日投喂量是按鱼的体重和水温来确定的。当水温为14~18℃时,投喂量为鱼体的1.5~2.0%;当水温为18~20℃时,投喂量为鱼体的2.0~3.0%;22℃以上时,投喂量为鱼体的1.0%。

日常管理:与鱼苗期间一样,日常管理以水质管理为主,可参照鱼苗阶段管理办法。

│病害防治│

加强水质调节,定期泼洒生石灰水

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易感染烂鳃病等细菌性鱼病、小瓜虫、车轮虫等寄生虫病、水霉病等真菌病,尤其是鱼苗。在捕捞、放养操作要避免鱼体相互扎伤,加强水质调节,定期泼洒生石灰水。

1.烂鳃病

病原:鱼害粘球菌

症状:发病初期,鱼离群独游,后体色变黑,停止吃食。肉眼检查,可见鳃丝发白并粘有污泥,严重时鳃盖腐蚀成一透明小区,俗称“开天窗”。

防治方法:保持养殖水体清爽可在很大程度上防止该病发生。发病时,使用五倍子(先粉碎后用开水冲融)泼洒,每立方水体使用五倍子2.0~4.0克,同时使用每公斤饵料拌氟哌酸1.0~3.0克投喂效果更佳。

2.小瓜虫病

病原:多子小瓜虫

症状:虫体主要寄生在鱼体的体表、鳍条和鳃上,形成白色小粒状胞囊。严重寄生时,鱼的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的包膜,鳍条腐烂,鱼游动迟缓,漂浮于水面。个别寄生在鱼的眼部,造成鱼失明,可以引起饲养鱼类大量死亡,是土著鱼类驯养繁殖过程中的主要鱼病。

防治方法:养殖水体太瘦常常引起该病,要加强水质管理、消毒网具和新进入基地鱼类的鱼病检疫工作。发病时使用每立方水体0.4 克辣椒粉和0.15 克生姜,加水煮沸30分钟后,连汁带渣全池泼洒,有一定效果。每立方水体用 0.1 克瓜虫灵,亦有一定的疗效,瓜虫灵(复合高聚碘六号)全池泼洒,每天一次,隔天使用,连续使用三次。

3.车轮虫病

病原:车轮虫

症状:寄生在鱼体的体表和鳃上,可能出现“白头白嘴”或“跑马”的症状。病鱼鱼体发黑,离群独游,有的成群围绕池边狂游,可引起亲鱼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每立方水体0.5~1 克车轮净全池泼洒一次。全池泼洒虫必克(复方阿维菌素),浓度为 0.06×10-6,对车轮虫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4.水霉病

病原:多种水霉和绵霉

症状:肉眼可见病鱼身上或鳃上长着似毛一样的白色绵状物,病鱼食欲丧失,呼吸困难,游动缓慢。

防治方法:全池泼洒万分之一的食盐和碳酸氢纳合剂(1∶1);或霉菌净水溶液全池泼洒,浓度为5×10-6,隔两天再泼洒一次。

5.出血病

病原:嗜水气单胞菌

症状:发病初期,病鱼口腔、下颌、眼眶、鳍条基部等部位出现轻度充血,食欲下降,剖开腹腔,可见肠内有少量食物或无食物,随后出现明显出血,腹部出现腹水症状。

防治方法:每立方水体1~1.4 毫升次氯酸钠溶液全池泼洒一次,每立方水体 0.2 克戊二醛全池泼洒也有一定效果,隔两天再泼洒一次。

│推荐苗种场│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地址和邮编: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教场东路32号,650223

联系人:刘 倩

电话:0871-65191652,13330493386

猜你喜欢

肌间放养密度金线
埋下一根神奇的金线
世界首例无肌间刺鲫鱼问世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临床研究
不同品系及生长期金线莲的金线莲苷含量变化研究△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的价值
放养密度对泥鳅育苗效果的影响
草鱼肌间骨形态学观察与分析研究
金线莲抗肿瘤活性部位的体外筛选及对LoVo细胞凋亡的影响
深山种植金线莲走出致富路
放养小龙虾虾苗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