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膜种棉会怎样

2018-01-17

农业知识 2018年21期
关键词:中棉成苗残膜

主要植棉区几乎“无膜不棉”

种棉花一定要覆盖地膜,这似乎已经成为常识了。一到植棉季节,农民朋友早早就买好塑料薄膜,技术人员也会现场指导。覆盖地膜可以增温保墒、抑制杂草、防虫防病、保水保肥……在我国西北、东北、华北等植棉区,几乎“无膜不棉”。

新疆是全国最重要的产棉区,仅南疆棉花种植面积就达133.3万公顷,约占全疆的2/3。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疆在棉花种植上大范围推广使用地膜覆盖技术,棉花产量因此大幅度提高,给新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带来了巨大效益。但是,棉农对地膜又有一种复杂的情结:带来增产不假,却也成了棉田“白色污染”的祸首。

随着地膜使用量不断增加、残留地膜回收率一直偏低,土壤中残膜量逐步增加,土壤结构遭到严重破坏、耕地质量逐步下降。现今,新疆已成为残膜污染严重的地区之一。据调研报告显示,当土壤中残膜量达到每667平方米3.5千克后,棉花会减产11.8%~22%。而且种子若播在残膜上,烂种率和烂芽率也会大大增加。残膜污染还会影响原棉质量。中国工程院院士喻树迅说,对于机采棉而言,残膜会随机械混入棉花,构成棉花“三丝”污染的“生力军”。这将给棉花的纺线质量和染色带来很大影响。

科技让种棉花可以不覆地膜

巧解“白色污染”,当然要靠科学技术。

2017年9月底,在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的中国工程院沙雅院士专家工作站,3.33公顷无膜棉花试验田里挂满了白花花的棉朵。

现场专家介绍,喻树迅带领他的研究团队,通过连续7年在南疆多地的试验示范实现了棉花的无膜种植。

种棉花不覆地膜,这在种棉人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但事实最有说服力,经过专家现场考察和测产,该示范田667平方米结铃数达7万多个,平均667平方米产量达365千克以上,高产地块667平方米了产量达400千克,与大面积种植的地膜棉产量相当,呈现出早熟高产的特性。经第三方科技成果评价机构评价,该技术为彻底解决棉田残膜污染创新了具有颠覆性潜力的技术途径,关键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原来,在棉花播种的时候,会经常遇到低温冷害,直接影响棉花出苗。而在秋天收获季节,低温霜冻等不良天气,也会影响棉花产量和收获。针对这些问题,喻树迅发挥自己科研团队在育种方面的优势,与相关科研单位和企业联合试验、协同攻关,从选择新品种入手,培育出具有晚播兼具早熟的品种“中棉619”。

“中棉619”可以晚播种10多天,正好躲过了春天播种时的低温;由于具有早熟的特点,又巧妙地躲过了秋天收获时可能遇到的低温霜冻等不良天气。通过这些特点,实现了棉花种植不再需要覆盖地膜的目标。

在南疆地区无膜种植棉花,出苗率和成苗率是决定是否可行的关键因素。“中棉619”通过丰产、特早熟、耐盐碱、耐低温的四亲本聚合杂交选育而来,兼具了特早熟、耐盐碱、耐低温等优点,适合在温差大、盐碱重、长日照的南疆地区进行无膜种植。

“中棉619”在南疆地区无膜栽培条件下生育期约120天,相比于地膜覆盖棉花,可推迟10天左右播种,能有效避免早春时期冷害对棉花的伤害。耐盐碱、耐低温的特点,让这一品种在无膜覆盖条件下也能够快速萌发出苗,其出苗率和成苗率与覆膜条件下的出苗率和成苗率无明显差异,不会因出苗率和成苗率影响棉花产量。

喻树迅院士研究团队专家介绍,为实现无膜棉综合技术的配套,针对无膜种植和生长特性,利用精量播种技术实现一播全苗,可省去间苗、定苗等管理过程;添加了穴播器拨片装置,避免了由于无膜覆盖导致的穴播器堵塞;为有效保温、保水、保墒,进一步加强出苗率和成苗率,将穴播器播种深度增加为3.5厘米(比地膜棉深播0.7厘米),同时将滴灌带浅埋于土下2~3厘米,实现滴灌带的固定和有效灌溉,避免风害。依据无膜棉田间生长情况,适当提高了种植密度,每公顷种植株数增加了4.5万株,在保证棉花产量的同时减少了用药量,既节约成本,也可保护环境。

协同创新才能走得更远

“去年受苗期连续阴雨天气影响,出苗率只有75%左右。如果出苗率能提高10%,产量还能够再增加不少。”负责示范田管理的新疆守信种业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说。

同地区的覆膜棉高产田最高产量可超过每667平方米500千克,相比之下,无膜的“中棉619”这一产量的确略显逊色。但在毛树春看来,无膜种植能实现超过350千克籽棉的667平方米产量“已经不低了”。

“按照41%的衣分计算,每667平方米的皮棉产量约150千克,产量就基本有保证了。”毛树春认为,从产量上看是比覆膜棉田要低,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从综合评价来看,无膜植棉已经开了个好头。

尽管如此,无膜棉要想继续推广,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无膜棉种植给科研和生产提出了很多新问题。比如如何破解僵苗问题、抗除草剂品种选育等;此外,无膜棉的播种技术、肥水调控等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未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毛树春说,“农业新技术从试点到示范、推广一定是稳步进行的,要一步步来。”

喻树迅也表示,无膜棉如今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今后在抓产量的同时,也要考虑抓品质。“特别是育种方面,需要协同创新才能走得更远。”

猜你喜欢

中棉成苗残膜
近3成苗企难以维持!规格越大越亏,2022如何让泥鳅赚钱?
日照对安康飞播油松成苗效果的影响
地表残膜回收机在西北成功应用
不同因素对早熟陆地棉离体胚成苗的影响
1985―2019 年河南省棉花品种审定和利用情况概述
新疆南疆不同棉花品种的生长特征及其品质分析
链齿式残膜回收机研制成功
4个中棉所系列棉花品种在九江地区的比较试验
链齿式残膜回收机研制成功
链齿式残膜回收机研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