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新品种新白玉1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2018-01-17文春碧梁黔云卢春龙罗仕文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16期
关键词:穗位穗长白玉

吴 显 文春碧 梁黔云 卢春龙 先 新* 罗仕文 马 俊

(1毕节市农业科学研所,贵州毕节 551700;2纳雍县思源试验学校,贵州纳雍 553300;3威宁县雪山镇农服中心,贵州威宁 553111)

Duvick等研究表明,产量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抗逆性,特别是耐密性[1]。张世煌等认为,非杂种优势对产量贡献大于杂种优势的贡献,要重视玉米的抗逆育种,并通过增加选择压力如密植、低氮、高温、干旱来增加选择响应[2-5]。近年来,贵州省玉米新品种虽然不断育成,但突破性品种较少,由于小气候明显,导致品种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选育适宜黔西北山区及周边相同生态区域且具有优良特性的杂交玉米新品种,要注重耐瘠性和抗病性方面的选育,以不断推进贵州省玉米产业的发展。新白玉1号由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在贵州省攻关项目《玉米种质资源耐瘠、抗旱特性品种的选育与应用》的资助下与贵州新中一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育成,该组合表现突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稳产性,通过了贵州省高山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及抗病性鉴定、DNA指纹鉴定、转基因安全检测和品质测定,2017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于同年进行栽培技术研究。

1 选育过程

新白玉1号是2012年用自育的玉米自交系216作母本与9C880作父本杂交组配育成的普通玉米白粒新组合。2013年参加毕节市玉米杂交组合初级鉴定表现优良,2014年参加毕节市农科所新组合品种毕较试验和贵州省玉米产业体系多点联合鉴定试验表现突出,2015年度参加贵州省高山组普通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产量11076kg/hm2,比对照增产21.6%;2016年度完成第2轮续试,平均产量10263kg/hm2,比对照增产5.7%;2年平均产量10669.5kg/hm2,比对照增产13.4%;期间完成了生产试验并进行品质测定,通过了抗病性鉴定、DNA指纹鉴定、转基因安全检测等各项测试。

2 产量表现

2.1 贵州省高山组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 2015年,新白玉1号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1076kg/hm2,比对照增产21.6%,居第2位。5试点较对照4增1减,增产点占总试点数的80%。生育期153d,比对照短1d。株高257cm,穗位高110cm,穗长17.3cm,穗行数16行,秃尖1.6cm,单穗粒重170.6g,百粒重35g。2016年,新白玉1号平均产量10263kg/hm2,比对照增产5.7%,产量居第8位。7试点较对照6增1减,增产点率85.7%。生育期150d,与对照相当。株高283cm,穗位高120cm,穗长17.5cm,穗行数15,秃尖0.9cm,单穗粒重188g,百粒重35g。2年12点次平均产量10669.5kg/hm2,比对照增产13.4%。增产试点10个,平均为83.3%。

2.2 2016年贵州省玉米新品种生产试验高山组 新白玉1号平均产量9117kg/hm2,较对照荷玉1号增产7.7%,产量在白粒玉米中居第5位,7个试点全部增产。全生育期150d,与(白粒)对照荷玉1号相当。株高287cm,穗位高122cm,穗长19cm,穗粗5cm,秃尖1.0cm,穗行数16,行粒数38,单穗重192g,百粒重32g;籽粒白色,半马齿型。

3 特征特性

3.1 植物学特征

3.1.1 植株性状 幼苗叶鞘绿色、叶缘浅紫,苗期植株长势中强,成株后株型平展整齐,茎秆粗壮,叶片宽大,株高287cm,穗位高122cm,穗上部叶片斜直与茎杆夹角50~65°,雄穗一次分枝15~19个,最低侧枝位以上主轴长41cm,最高侧枝位以上主轴长24cm,雄花护颖有紫色条纹,颖基紫色,花药淡紫色;雌穗花丝粉红色。

3.1.2 穗部性状 果穗筒形,穗长19cm,穗粗5.0cm,穗行数16,行粒数38,单穗重192g,百粒重32g。籽粒白色半马型,穗轴白色,

3.1.3 种子性状 种子籽粒白色匀均鲜亮,半马齿型。

3.2 生物学特性

3.2.1 生育期 新白玉1号全生育期150d。

3.2.2 抗性 经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大斑病病级为3,抗性表现为R;小斑病病级为5,抗性表现为MR;丝黑穗病(17.8%)和穗腐病(6.2)抗性表现为S;纹枯病茎腐病病级抗性表现为MR;灰斑病抗性表现为R。

3.2.3 品质 据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容重764g/L,粗蛋白含量10.29%,粗脂肪含量4.42%,粗淀粉含量75.42%,赖氨酸0.29%。

4 适宜种植区域和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宜种植区域 该品种适宜于毕节市、六盘水市及周边相同生态区域海拔1400~2100m的土层深厚的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

4.2 栽培技术要点 春播播种宜在地温回升至10℃以上的4月中上旬,播种时要求土壤细碎,墒情良好。种植密度:单作条件下,密度52500~54000株/hm2;与小麦、马铃薯分带间套作宜在42000株/hm2。底肥一般要求施用优质农家肥15000kg/hm2以上,复合肥40kg,追肥用尿素450~600kg/hm2,分2次施用,追肥时间分别为5~6叶期和大喇叭口期。缓释肥750kg/hm2一次性施入。播种时与底肥一起施入(如辛硫磷)防治地下害虫,种子出苗后预防螟虫,在丝黑穗病重的地块采用包衣种。加强田间管理,保证苗齐、苗全、苗壮,适时追肥,及时中耕除草,适时收获脱粒,晾干贮藏。

猜你喜欢

穗位穗长白玉
四倍体小麦株高和穗长性状的QTL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有机物料还田对夏玉米穗位叶光合性能及氮代谢的影响
小麦不同穗位籽粒品质和形态性状分析
利用大刍草渗入系群体定位玉米株高和穗位高QTL
多年秸秆还田后减追氮肥对玉米穗位叶光合特性和衰老生理的影响
华夏太白玉 丝绸之路情——陕西省首届丝绸之路“太白玉文化节”暨第二届“太白玉研讨会”盛大举行
A White Heron
水稻株高、穗长和每穗颖花数的遗传研究
大穗材料高麦1号/ 密小穗F2群体穗长性状的QTL初步定位
Oliver Tw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