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市吴中区家庭农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2018-01-17吴天锡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现代农业协会215100

上海农业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吴中区农场经营

吴天锡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现代农业协会 215100)

家庭农场是家庭承包经营的延伸,是对传统农业经营方式进行改造和完善的结果,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方式之一,是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家庭农场的推广和发展,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后不久,东山镇某农户就注册了吴中区首家家庭农场,然后西山、甪直和胥口等镇(街道)也陆续建立了各种经营模式的家庭农场。截至2016年底,全区共建立家庭农场30家,户均年净收入达25万元,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达8万~10万元;截至2017年底,全区共建立家庭农场76家,数量位居苏州市之首;目前,吴中区家庭农场经营总面积为401.53 hm2,其中通过土地流转的面积为354.47 hm2,单个家庭农场经营面积一般为2.00~3.33 hm2,经营面积超过6.67 hm2的家庭农场有4家。笔者经调研,对吴中区的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和经营做法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发展对策,以期进一步推进吴中区家庭农场的发展,且为周边地区发展家庭农场提供参考借鉴。

1 吴中区家庭农场现状分析

通过多年的发展,家庭农场成为了吴中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基地、返乡农民创业创新的场地、产业融合发展的阵地、农业集约经营的园地。

1.1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基地

一般情况下,吴中区从事果品或蔬菜种植的家庭农场的经营面积均在3.33 hm2左右,从事粮食种植的家庭农场的经营面积略大些,可达66.67 hm2以上。每家家庭农场的人员数量在2~4人,农忙季节适当招收临时工。部分家庭农场购置了小型农机具,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经营收益来看,吴中区76家家庭农场中,除1家家庭农场为收支平衡外,其余家庭农场都盈利颇丰。

1.2 返乡农民创业创新的场地

苏州市吴中区76家家庭农场中,有69家家庭农场的农场主既会种田又懂经营,这些农场主最早进城从事工商业,赚了钱、学会了一定的经营之道再返乡创业。例如,横泾街道一户家庭农场,丈夫是蔬菜种植能手,妻子是经营销售高手,夫妻俩配合经营蔬菜家庭农场面积3.33 hm2;为保障蔬菜产量,该农场投资了110万元,建成钢管塑料大棚;在营销和收入方面,该农场在苏州市区内设有6个销售摊位,并与学校和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天蔬菜销量达2 500~3 000 kg,年收入达160万元,净利润50万元左右,成为了周边农民勤劳致富的榜样。

1.3 产业融合发展的阵地

吴中区多数家庭农场在开始建场时就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且注重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在76家家庭农场中,有35家家庭农场将经营时鲜水果与观光、采摘、旅游等相结合,给游客提供了食宿、休闲、旅游和养生的舒适环境。例如,胥口镇的金太阳家庭农场,种植果树面积6.13 hm2,每年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全年营业总收入在100万元以上;金庭镇的小美华家庭农场,是典型的农旅结合型农场,农场面积4.48 hm2,通过开展枇杷采摘、垂钓休闲、农家乐观光等,全年营业性收入达300万元。

1.4 农业集约经营的园地

吴中区的家庭农场均采用农业集约经营的模式,成片种植、种养结合,不仅集中使用土地、劳力、资金和技术等,还采用设施栽培,施用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例如,胥口镇的金太阳家庭农场种植葡萄3 hm2,全部采用滴灌技术,有效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经营成本。又如,胥口镇的环湖家庭农场经营面积5 hm2,其中设施大棚面积2.67 hm2(棚顶种植葡萄,地面种植蔬菜,沿路边的大棚内还饲养猪羊等家畜)、梨树和桃树种植面积1.33 hm2(林内养鸡)、枇杷种植面积1.00 hm2;同时,该农场全部使用有机肥、复合肥、微量元素肥料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而且,该农场全面应用高产栽培技术,如葡萄采用限量栽培,保持每667 m2产量在1 000 kg,确保了果实大小均匀、质优味美;另外,该农场在枇杷种植上注重疏花疏果,着力打造“环莹珠”品牌,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此外,该农场还购置了微型拖拉机、树枝粉碎机、除草机和大型机动喷雾机等机械设备,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2 吴中区发展家庭农场的经验总结

2.1 领导重视

吴中区、镇两级领导十分重视家庭农场建设。如东山镇和金庭镇自实行联产承包制以来,果品业和茶业均较兴旺,但后来由于每户农户的土地有限,使得这两个产业难以实现规模化发展,缺乏竞争力。针对上述情况,区、镇两级领导积极引导农户组建家庭农场,并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在注册登记、税收、技术等方面,均给予了一定的帮助与支持,使当地家庭农场得以迅速发展。目前东山镇和金庭镇共组建家庭农场49家,占全区家庭农场总数的64%。

2.2 特色经营

吴中区依山傍水,区域内生态环境优美,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全区形成了水产养殖、时鲜果品、地产蔬菜和优质大米等特色产业。例如,东山镇席家坞村的水产养殖家庭农场共承包了7个水产网围,总面积为7 hm2,主要养殖太湖大闸蟹,产品销往国内各地;莼菜家庭农场集种植、采收、加工、销售于一体,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要求,打响了“太湖莼菜”品牌,产品不仅供应国内各地,还远销日本和韩国等;东山碧螺春茶叶家庭农场,农场主是当地原产地保护制茶工艺传承人,采取自种、自制和自销的经营方式,形成了种植、制作、销售及观光休闲一条龙产业;光福镇的农旅养蜂家庭农场,共有蜂群300箱,年产蜂蜜30 t,保留了吴中区传统养蜂业的特色。总之,由于吴中区家庭农场的经营各具特色,不仅能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还能落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3 组建联盟

在区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的引导下,吴中区成立了家庭农场联盟,这不仅有利于积极开展成员间合作,还有效推动了全区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联盟成立后,全区的家庭农场在生产资料采购、产品销售和生产技术交流等方面获得了便利,且各成员间定期开展相互考察、学习和交流经验,共同探索办好家庭农场的方法。同时,联盟还带领全区的家庭农场主积极创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截至2016年底,已有东湖等8家家庭农场被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017年,又有多家家庭农场申报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3 吴中区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吴中区家庭农场面临着诸多问题:(1)家庭农场经营面积仅占全区农业种植总面积的一小部分,有的农户虽然加入了各种农业专业合作社,但实际上还是采取传统的小作坊经营方式。(2)吴中区的家庭农场数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东山镇和金庭镇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较多,虽然目前已有49家家庭农场,但小而散的农户仍较多。(3)吴中区现有的76家家庭农场中,有个别农场由于经营不善,没有利润或利润较少。(4)有的家庭农场的土地承包期只剩2年,农场主担心不能继续承包,不敢继续投入。(5)农业生产会面临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但相关保险部门还没建立农业生产中的自然灾害保险,例如2017年夏季吴中区连续高温,对葡萄生长影响较大,由于缺乏这类保险,使当地部分葡萄种植户的收入受损严重。(6)要取得农机补贴,需通过政府采购平台购买农业机械,手续繁琐。(7)家庭农场需树立广告牌,但审批程序复杂。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妨碍了家庭农场的发展、普及和完善。

4 吴中区家庭农场发展对策

4.1 创新创优家庭农场

继续吸引返乡青年、大中专毕业生、城市工商户来农村开办家庭农场,试办小农户联合组建家庭农场,运用“互联网+小农户”“互联网+大市场”等形式,全面实施振兴乡村战略,创新创优家庭农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实现生态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新农村建设。

4.2 继续发挥联盟优势

继续发挥家庭农场联盟作用,在生态建设、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上下功夫,在品牌建设和“互联网+”上再提高,在机械化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以全面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产品优质率、投入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等。

4.3 政府各部门在政策上给予再支持

政府各部门要在政策上给予家庭农场建设再支持,以促进家庭农场持续健康发展。具体为:(1)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有关政策,适当延长吴中区土地承包期限,对经营好的家庭农场要优先续签;(2)对大中专毕业生来本区创办家庭农场的,要在政策上给予优惠;(3)要优先支持家庭农场在承包面积3%的范围内建设必需的基本场地和仓库等;(4)保险部门要对家庭农场的农产品保险范围适当扩大;(5)金融部门要对家庭农场的小额贷款给予扶持;(6)政府部门对农户获取农机补贴的办理手续要简化;(7)文化部门对家庭农场广告牌的审批要开启绿色通道;(8)科技部门对农业“三新技术”项目要优先立项;(9)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家庭农场主的培训和提高,提升其整体素质,使之能尽快完成新型职业农民的身份转换。

猜你喜欢

吴中区农场经营
苏州吴中区创新精准执法工作见成效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农场假期
吴中区14家企业列入 苏州市示范智能车间公示名单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农场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黄磊 爱需要好好经营
一号农场
吴中区退休老人社会化管理服务城乡差异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