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低段学生画面表达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2018-01-16李迪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美术

李迪

【摘要】本文论述在小学美术课堂上使用联想型简化、分解型简化等绘画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主动观察能力和画面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段学生 美术 画面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9A-0136-04

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喜欢画画涂涂,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但低年段儿童的构图与成年人不同,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在作画之前并无周密的构图计划,而更多的是凭直觉来引导自己的思维,随心而画。为培养小学生的绘画能力,笔者根据课堂实践研究成果,总结了一套引导小学低段学生开展形象简化的绘画方法,包括联想型简化和分解型简化两种,可适用于不同内容的美术课程教学和不同接受能力的低段学生学习。

一、低段学生画面表达能力现状分析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围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美术新课标对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达美、创造美四个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可以通过教师引导与作品观摩等方法提高。然而,实践表明,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基础、画面处理能力和想象能力等因素决定了他们的画面表达能力较弱,提升相应能力存在较大难度。低段学生画面表达能力弱主要体现在造型、构图和色彩等方面。比如:造型随意、抓不住特征,构图缺少章法、偏离视觉中心、缺少美感,色彩搭配不美观等现象在低段学生绘画作品中普遍存在。因此,基于低段学生美术素质的特点,笔者根据课堂实践经验,总结了一套引导低段学生对描绘对象进行形象简化的方法,包括联想型简化和分解型简化两种,可适用于不同内容的美术课程教学。

二、形象简化的定义及作用

形象简化是指将复杂形象通过形象联想、分解结构、概括特征等途径使之简化的方法。这一方法适用于低段学生的美术课程学习。

贝德特说过:“简化就是在洞察事物本质的基础上所掌握的最聪明的一种组织手段。”就美术教学而言,专业教师已具备了一定的美术素养,并较好地掌握了绘画技艺,对美术有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面对具体的复杂形象,教师具备将其分解、简化的能力。低段学生对复杂形象的分解和处理能力尚弱,笔者认为教师可通过合理的形象简化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复杂形象,增加学生的造型兴趣,提升学生的画面表达能力。

科学的形象简化引导不是直接向学生灌输程式化的绘画技术,也不是向学生强加自身理解,而是基于低段学生的理解认知水平对色彩、构图、画面主体等进行简化引导,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从而进一步拓展学生画面表达的视角。

三、形象简化的方法

教师可根据不同的美术教学内容,采用联想型简化和分解型简化两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画面表达。

(一)联想型简化

联想型简化是指将陌生或复杂的形象联想成符合低段学生认知的常见形象,使描绘对象简化,容易呈现。

低段学生对自己见过或认识的形象较熟悉和了解,通过此法可缩小低段学生的认知差距,同时提高画面表达兴趣。小动物是低段学生喜欢表现的一类题材,但“下笔困难”“弧线嘴巴、竖线鼻子”的现象在低段学生绘画作品中普遍存在,作品中缺少动物的特征体现。

以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以下简称浙美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17课《可爱的猫咪》一课为例,猫是学生常见的动物,然而笔者课堂实践研究发现,该课若仅引导学生观察(猫的外形特征、五官特点)、欣赏作品等,效果基本止步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而在绘画过程中下笔难、动物特征不明显等问题在大部分学生作品中仍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是低段学生对一些相对复杂的形象还做不到简化处理,导致“猫”这一主体形象无法在画面中得到充分表达。因此,基于低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导向,笔者对引导学生观察特征的环节进行了设计。

第一步:观察猫的五官整体特征。

师:大家对猫熟悉吗?

生:熟悉!

师:可是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同学不能表现出猫的特点?小朋友总是把小狗、小猫、小兔的鼻子都画成圆圈,嘴巴用一条弧线代替,并没有画出它们本来的特征(如图1)。

第二步:观察猫的鼻子特征。

师:猫的鼻子外形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1:爱心。

生2:金字塔。

生3:字母T。

师:没错,同学们的联想真丰富。其实,大家的这些联想都源于一个最简单的基本形,就是三角形。

有了这样的联想简化引导过程,画面表达能力一般的学生基本掌握了猫的鼻子外形特征,并基于三角形的轮廓特点对猫的鼻子进行了充分的画面表达。同理类推,教师引导学生用联想型简化的方法,学会用圆形、椭圆形、长方形等基本形或简单的符号造型概括猫的特点(如将嘴巴联想简化成变形的“人”字、把尾巴联想简化成弯曲的圆柱体、把耳朵联想简化成三角形等)。利用该方法引导后,学生的画面表达更加细腻、充分(如图2)。而表现能力较好的学生则可以在此基础上表达更多的猫的外貌和形态特征(如图3)。

研究表明,对形象特征进行联想的方法有助于学生抓住描绘对象特征、降低畏难情绪、提高绘画表现兴趣。经课堂实践呈现,浙美版教材《奇妙的昆虫》(一年级下册第19课)、《神气的大公鸡》(一年级下册第16课)、《大牛和小牛》(一年级下册第17课)等课均适合采用形象联想简化的方法引导学生表现主体。

(二)分解型简化

分解型简化是指引导低段学生把复杂的画面主体形象、构图或色彩运用进行分解简化处理,帮助学生观察和理解画面,进而更好地实现画面表达的目的。据研究发现,低段学生对复杂形象有所“畏惧”,用分解简化的方法可以降低学习难度、表现难度,增加学生的信心。

1.构图简化

构图是鉴赏美术作品的要素之一。低段学生对构图的掌握不充分,特别是在表现主题较大的画面时,他们有自己的绘画图式。

以《春天在哪里》为例,低段学生的画面构图容易陷入程式化的认知:画面的上方是云彩,右上角或左上角是太阳,中间是房子、人物或其他关于春天的景物,下方是简单的花草。在教师不引导的情况下,有过半学生会按照这样的程式表现春天或者其他类似题材。除此之外,画面中物体之间缺少遮挡关系、缺少层次,画面内容单一重复现象严重,作品平庸,缺少亮点。

为提高低段学生的审美认知,改变学生构图平庸化的现状,笔者采用了分解型简化的方法开展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林风眠的作品《春》,让学生感受画家笔下轻松、灵动的春意。

师:如果我们用分格子的办法把作品分隔开,可以分成几大块?

生:三大块。

师:说一说中间一大块的画面内容是什么?

生:柳树!

师:柳树就是画面的主体,请大家观察柳树的生长环境,它的周围有什么?

生:生长在水岸边的土地上,周围还有水鸟和一些杂草。

师:柳树后面的一块描绘的是什么?

生:是远处的树木、水面和天空。

师:我们能看见远处水面和柳树的完整样貌吗?说一说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画面中间的柳树挡住了我们的视线。

师:是的,说明物体之间存在遮挡关系。谁能指出前排柳树和后排柳树的区别?

生:前面的主体柳树大,是绿色的;后面远处的柳树小,是黄色的。

师:大家观察得很细致!你在天空中看到太阳了吗?

生:没有。

师:没有太阳的画面仍然是缤纷多彩的。

师:这就是林风眠笔下的春色,原来我们把画面分解开,它的构图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难。我们也可以把画面当成一块还没开垦过的土地,联想把土地分解开会是怎样的景象。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大小、色彩的不同来表现有遮挡关系的物体。

师:我们都是春天里的小画家,你的春天在哪里?打算怎样构图?

生1:我打算画田野里的春天,田野里有一块块彩色的梯田;中间是一条蜿蜒的小溪,小溪里有蝌蚪和小黄鸭。

生2:画面的后半部分是田野里的稻草人、房屋和山峰;小溪里还有房屋和山峰的倒影。

经过构图分解简化的方法引导,学生对画面构图的技巧有所理解和掌握,也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到“心中有数”,并安排好画面大概布局,这种方法的引导不仅能有效提高低段学生的构图能力,还能缩短学生画面表达的时间。浙美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第19课《心中的太阳》、二年级上册第2课《我的假日》、二年级下册第3课《田园风光》、一年级下册第18课《蘑菇家园》等课均适合引导学生采用构图简化的方法表达画面。

2.主体形象简化

人物、动物、植物和景物都可以作为画面的主体,其中最难表现的是人物。对小学低段学生来说,人物造型是一大难题,部分学生甚至会望而却步。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美术素养和画面表达能力,笔者采用主体形象简化的方法引导低段学生提高人物造型的兴趣。

以《剪影》(二年级上册第16课)为例,剪影作品主要表现的是人物的外轮廓,包括造型和动态,不需要去描绘具体的五官和衣饰。但面对不同动作的人物形象,低段学生仍然难于表达,如四肢比例不均、结构错位等问题严重(如图4)。

师:让大家画出一个完整的有动作的人物看起来比较难,但我们分步观察并不难表现。

师:以牵小孩的父亲为例,人物的头部剪影我们能用一个什么基本形状概括?

生:椭圆形。

师:可以,不同发型的人物也可以用不同的基本形概括。

(教师出示不同发型的人物图片,板演头像基本形概括范例。)

师:人物的上半身可以简化成什么形状?

生:长方形。

师:肩膀的位置并不是有棱角的长方形,我们可以怎样表现?

生:把两个尖尖角变成圆角。

师:两条腿可以简化成什么呢?

生:两个细长的椭圆形。

师:大家已经学会了把人体局部简化的方法,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简化的形象组合成人物的动作。

教师板演方法,引导学生把握人物的大轮廓通过人物形象简化的方法,学生在相应画面表达上有所进步(如图5)。

此外,浙美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3课《叔叔阿姨真忙》等以人物为画面主体的创作都可以用主体形象简化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此法同样适用于动物、静物为画面主体的表现,如浙美版一年级下册第15课《热带鱼乐园》中热带鱼的鱼鳍与二年级上册第4课《船儿出航》中船的造型。

3.色彩简化

小学低段学生的认知和审美是建立在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记忆上的,他们喜欢再现生活中物体的色彩,缺乏创新;他们喜欢绚烂的色彩,但这些色彩却无法较好地在画面上呈现。主要表现为画面色彩分布不均、色彩搭配缺少美感等。

笔者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名家作品及同龄人作品,感受色彩在画面中的呈现效果,引导学生将画面中丰富的色彩进行简化理解。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用色彩认知世界,更好地在画面中进行表达。

小学低段学生的色彩表达学习是一个先打破“固有色”思维、拓宽色彩使用范围,再对色彩进行分类、简化的过程。为帮助低段学生打破“固有色”思维,大胆创新色彩使用,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注重加强学生的色彩形象引导。如在浙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第15课《向日葵》一课教学中,笔者将不同效果的学生作品进行集中展示,帮助学生认识色彩。

师:请大家说一说向日葵的颜色。

生:向日葵是黄色的。

师:只有黃色吗?

生1:还有橙色、红色、绿色!

生2:咖啡色和黑色!

师:如果你是魔法师,你希望我们看到的向日葵是什么颜色的?

生3:粉色、蓝色、紫色、红色……

师:不管生活中的向日葵是什么颜色的,我们可以用任何漂亮的色彩来表现。

为加强理解,教师出示几幅名家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大师笔下的色彩表现。通过色彩发散思维引导环节,学生在绘画前的色彩视域更加宽泛。因此,教师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大量色彩进行归纳、分类和简化,便于学生较好掌握色彩的应用。

师:我们刚才说出了很多好看的颜色,在这些色彩中让你感觉到热烈的、温暖的颜色有哪些?

生:红色、黄色、橙色……

教师通过提问、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感受将大量的色彩分成几大类(冷色、暖色、中间色),并通过呈现不同色彩的向日葵作品引导学生探究不同色调的画面效果,进而實现色彩简化的目的,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主体所需选择适合的色调。经过教师对学生的色彩简化引导,学生作品(如图6、图7)效果相比以往有显著提高,尤其表现在色彩的丰富性、统一性方面。

通过色彩简化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合理控制画面色彩布局,避免色彩任意涂抹的现象出现,既满足了学生对色彩表现的欲望,又能有效控制色彩分布,更好地呈现作品。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第3课《色彩大家庭》、二年级上册第1课《五彩的烟花》、二年级下册第16课《夏天》等课程内容都可以使用色彩简化的方法辅助创作。

本文通过课堂实践研究了一套形象简化法以提高低段学生的画面表达能力。其中联想型简化法通过引导低段学生将陌生或复杂形象按照自身所熟悉的基本形进行简化,进而掌握形象表达要点;分解型简化法分为构图简化、主体形象简化、色彩简化,从三个不同角度引导小学低段学生把复杂的形象进行分解简化处理,帮助学生观察和理解画面,进而更好地在作品中表达。简化不是一味的删减,而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出艺术形象本质,在小学课堂上使用形象简化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观察能力、提高画面表达能力和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尹少淳.“头摇尾摆”——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 J ].中国中小学美术,2017(1)

[2]李小玺.关于艺术创作中艺术形象的简化[ J ].大众文艺,2016(10)

[3]李力加.儿童记忆模式对其美术造型、创造能力的影响[ J ].中国美术教育.2000(4)

[4]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5]常虹.论小学色彩教学对创新能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美术不朝西方走,朝哪里走?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