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湛江市水产养殖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018-01-16湛江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陈小宏

海洋与渔业 2017年12期
关键词:湛江市对虾种苗

■ 湛江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 陈小宏/文

2015年,广东省湛江市水产养殖面积146.3万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96.9万亩,淡水养殖面积49.4万亩;水产养殖产量96.1万吨,占全市水产品总产量126.2万吨76.1%,其中,海水养殖产量78.6万吨,淡水养殖产量17.5万吨;水产养殖产值129.7亿元,占全市水产品总产值182.7亿元的71.0%,其中海水养殖产值116.0亿元,淡水养殖产值13.7亿元。全市水产养殖面积、产量及产值均居全省地级市之首。

一、湛江市水产养殖概况

从表1可知,湛江市海水养殖大宗品种有对虾、石斑鱼类、鲈鱼、牡蛎、扇贝、底栖贝类(如巴菲蛤、泥蚶等),此外,没列入统计的金鲳鱼、蓝子鱼和方格星虫近年产量可观,海水珍珠产量仍在低位徘徊。

在淡水养殖方面,全市2015年淡水养殖总产量17.5万吨,其中鱼类占17.3万吨,而罗非鱼产量为11.4万吨,产量占据第二位的是鳙鱼1.4万吨,第三位的是草鱼0.86万吨,第四位的是鲢鱼0.84万吨。可见,湛江市淡水养殖以罗非鱼为主,搭配养殖四大家鱼,淡水名特优品种养殖较少。

表1 湛江市2015年海水养殖情况表

二、湛江市水产养殖业取得的成果

(一)完善的对虾产业链

对虾是湛江市水产养殖主导品种。全市对虾种苗场约400家,其中国家南美白对虾遗传育种中心1家,国家级对虾良种场3家。2015年产对虾种苗1326亿尾,畅销半个中国。2015年全市对虾养殖面积44.4万亩,产量18.0万吨,对虾养殖场1.57万多户。对虾产业链发展成为湛江市最成熟的产业链之一,对虾种苗产量、养殖面积、养殖产量、饲料产量、加工规模、出口量和交易量上获七个全国第一,实现年产值200多亿元,解决近100万人就业和生活问题,是全国最大的对虾产业基地,并已发展成为国内、东南亚对虾交易中心,产品远销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具有很大的国际影响力。近年,湛江市获得“中国海鲜美食之都”和“中国对虾之都”称号,被国家商务部评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被国际认证机构SGS评为“全球水产采购基地”,奠定了湛江市对虾产业集群优势。

(二)湛江市水产良种体系建设居全省前列

湛江市是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养殖和种苗生产基地,拥有水产种苗场600多家,其中国家863计划海水种子工程1家,国家级水产良种场3家,省级水产良种场23家;近年来,在农业部、省海洋与渔业厅的大力支持下,湛江市开展了对虾、罗非鱼、马氏珠母贝的良种选育,认定通过了“中兴1号”、“中科1号”、“南科1号”、“海选1号”等四个新品种。

(三)大力发展“深蓝渔业”

湛江市大力发展以深水网箱为代表的“深蓝渔业”,建成特呈、流沙、乌石3个深水网箱养殖产业园,拥有深水网箱1200多个,成为全省最大的深水网箱养殖基地,逐渐形成养殖、饲料、网具、加工和销售等一体化的深水网箱产业。

(四)海水珍珠产业在全国一枝独秀

从2000年起,湛江市先后举办了五届珍珠节,为我国海水珍珠立足于国际市场作出了贡献。2004年湛江市珍珠产量达23吨,产值达2亿元,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南珠中心”。近年来,南珠振兴工程也被列入湛江市现代渔业“十三五”规划十大重点工作之一。

三、湛江市水产养殖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水产育种能力不足,对虾良种亲虾严重依赖外国进口。

虽然我国对虾产量居世界第一,但是我国对虾主养品种--南美白对虾多年来依赖从美国、泰国等国家进口,这反映了我国对虾育种能力低下。墨西哥湾扇贝引进我市多年养殖后,现在也面临种质退化的严重威胁。马氏珠母贝的提纯复壮也是老话题。罗氏沼虾产业最为严重的问题是种质退化,在养殖中长不大长得慢,迫切需要从外国引种和育种。杂色鲍由于个体小,生长慢,养殖经济效益低,难与外省杂交鲍养殖竞争,规模缩减。

对策:

1.在第九届中国对虾产业发展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提出,在全国组建对虾育种联盟,由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及其它公益事业单位联合育种。笔者认为应当由公益机构来牵头主持对虾良种选育研发工作,也要充分发挥对虾养殖主产地湛江公益事业单位力量,加入育种联盟,将更有效地推动育种工作。

2.加强科技人才培育,引导资金投入育种,从外国引进良种亲本,持之以恒地研发才能取得成效。

(二)对虾养殖虾病频发的原因

近年来,湛江市对虾养殖病害频发,导致虾农减产减收。今年湛江市虾病调查并发现WSD、IHHNV及肝肠孢虫病所占比例大。虾病爆发的主要原因如下:

1.养殖密度过大。全市虾塘遍布,养殖面达44.4万亩,并且具体到每口池塘,放养对虾密度亦已过大。过度养殖会造成海水交流不畅的海区富营养化,病害生物多,容易交叉感染,虾病易发成为常态。

2.池塘老化。很大一部分土塘养殖多年,底部淤泥深厚,很难清淤、晒塘和消毒。池塘水质容易恶化,对虾容易发病。

3.常年养殖同一物种。我市很多池塘养殖历史比较长,有的达10年以上。老化养殖池塘的底质差,蓄水后水体易富营养化,同时含有较多的病原体,如果在养殖前清理消毒不彻底,养殖时就容易使虾致病。

4.天气影响。天气变化反常,导致光照、水温、盐度、透明度、pH值、溶氧变化大,有利于某些致病病原体的大量繁殖,病害容易发生。

5.养殖技术没有提升。水产养殖技术较之农业和畜牧业技术要复杂得多,原因是养殖水环境及水中生物情况复杂,人们还没能很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些情况,水产养殖可控程度较差。

(三)虾病防治对策

对虾养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政、产、学、研各方共同有效发挥作用。如政府在对虾养殖密度方面加强宏观控制,投入财政资金和引导社会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加强公益性的病害监测、防治和技术推广。产业人员要不断摸索对虾养殖经验和教训,并加以总结,改进养殖技术及其养殖模式。科研人员需要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并将技术转化应用。

1.改变养殖模式。提倡轮养,对于那些养殖对虾时间过长的池塘,应当轮养鱼类,近年养殖蓝子鱼、石斑鱼效益较好。提倡生态养殖和工厂化养殖,生态养殖和工厂化养殖是我市今后水产养殖发展的两个方向。生态养殖采用鱼虾贝藻混养,利于生态平衡,生态养殖适宜于土塘;工厂化养殖优点在于可控性高,要求有科学的水处理设备,定期添加改善水质的有益微生物或者藻类,水质和微生物可检测,养殖废水经处理再排放。工厂化水产养殖类似于畜牧业的工厂化养鸡,一旦技术完善,水处理设施质量跟得上,将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2.加强国内南美白对虾良种选育工作,提供优质对虾种苗,满足群众养殖需要。

3.加强养殖关键技术管理。如放养经检疫的虾苗,不携带白斑、桃拉、皮下组织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肝肠孢虫及弧菌等病原。加强养殖用水的处理,池塘入海水前最好经过砂滤、水消毒处理。科学使用有益微生物、单胞藻,这些有益细菌、单胞藻(如小球藻、卵囊藻)经过纯种培养后,投放池塘中应能很好地适应池水环境,并繁殖形成优势菌群或藻类,从而发挥改善水质的作用。

(四)海水鱼类养殖存在问题及对策

湛江市海水鱼类主要养殖品种有石斑鱼、鲈鱼、鲷科鱼类、卵形鲳鲹、蓝子鱼等。存在问题如下:

1.种苗主要从海南等地购进。不过,去年以来,我市石斑鱼苗标粗场逐渐增加。

2.一些海区容易发生大规模病害,甚至发生海区溶解氧过低导致鱼死亡情况,卵形鲳鲹容易患上刺激隐核虫病。

3.台风、大量降雨容易造成网箱养鱼失收减收。

4.鱼价波动大,会出现增产减收现象。卵形鲳鲹是一个适于养殖和加工的品种,但其价格波动大。

对策:科学养殖,注意养殖密度,减少病害发生。开发内地市场,发展鱼类加工业,保障鱼价稳定,才能保障海水鱼类产业发展。

(五)海水贝类养殖存在问题

1.除了马氏珠贝、扇贝人工育苗外,其它品种贝苗从海区采苗或依赖从外地购进。

2.马氏珠母贝育珠场地受到严重挤占。虽然我市海域面积宽广,但是适宜于培育珍珠的海域很少,流沙港是我国最主要育珠产地,近年来受到养殖扇贝、网箱养鱼和港口商用的严重挤占,可育珠面积减少,水质恶化,病害增多,导致珍珠质量产量严重下滑,振兴南珠产业任重而道远。

(六)应对海水贝类养殖问题

1.加强贝类种苗培育,规范贝类养殖管理。

2.对流沙港养殖业进行整治,政府对此应该进行管治,如通过发放养殖许可证的办法,让养殖户持证养殖,对无证养殖或养殖品种不符合的加以清理。

(七)可以养殖的海藻严重缺乏

我国从北至南,由辽宁省至广东省汕头市,均有养殖大型海藻,如北方养殖海带、裙带菜,江浙闽及广东省汕头市均可养殖紫菜,而湛江市历史上只养殖过江篱,且产量非常低。众所周知,海藻可以吸收养分,避免水质富营养化,从而可以改善水质,并且一些海藻本身也是经济作物。因此,湛江市探索适宜养殖的海藻意义重大,海葡萄、江篱新品种及一些马尾藻是值得开发的品种。

(八)淡水养殖缺乏名特优品种

湛江市淡水养殖主要集中于罗非鱼,罗非鱼适合于加工出口,然而价格低下,近年罗非鱼链球菌病高发。应当适当发展名特优品种养殖,如鳜鱼、罗氏沼虾和小龙虾等。

(九)其它关于水产养殖相关问题

1.湛江市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每遇强台风来袭,水产养殖损失惨重,需要发展设施渔业。

2.政府需要加强对依法养殖的管理,严格按照水域滩涂养殖规划,加强养殖许可证发放,探索出台养殖废水排放制度。

猜你喜欢

湛江市对虾种苗
对虾养殖弱势群体的管理
对虾吃料慢的原因分析和处理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对虾免疫增强剂研究进展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湛江市文联等三家单位扶贫送温暖
湛江市文联领导慰问德高望重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