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臀部蔓状血管瘤患者介入术后护理体会

2018-01-16杜红李敏通讯作者郑晓琪范钰晨

医药前沿 2018年6期
关键词:臀部造影剂栓塞

杜红 李敏(通讯作者) 郑晓琪 范钰晨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介入科护理平台 吉林 长春 130021)

蔓状血管瘤又称丛状血管瘤或先天性动静脉瘘,由口径大、管壁厚、扭曲的血管构成特殊的藤蔓状突起,属脉管畸形中的复杂性高流量型动静脉畸形,因其具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被列为独立的疾病应用于临床。其占血管瘤发病率的1.5%,好发于头皮、面颈部、四肢,但发生于臀部的血管瘤比较少见[1-2]。对于深在、巨大的血管瘤,因其部位特殊,病变范围广,血流丰富等特点,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具有高度的风险,而且术后由于创面较大,伤口愈合时间长,很容易发生其他并发症。对于范围较大,血管丰富的血管畸形,介入治疗有时是唯一的治疗手段。现将1例臀部蔓状血管瘤介入栓塞术后的护理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38岁,主诉右臀部发现包块2年余,近一个月增长加快,为求治疗入我科。入院查体,右臀部深层可触及大小约7cm×5cm包块,无明显边界,无压痛。超声可见:右臀部下方内侧深筋膜层可见长度6.9cm,前后径4.8cm,横径5.5cm的不均质低回声,边界清晰,未见包膜回声,其内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可见动脉样血流信号。提示:右臀部下方基层血管瘤。

1.2 治疗方法

在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置入导管,造影见:右侧臀部区域可见局部曲张瘤团样对比增浓影,对比剂延迟滞留,右侧髂内动脉壁支多支动脉供血,并于动脉晚期可见引流动脉显影,明确诊断。应用微导管分别超选择性置入血管瘤动脉支内,造影证实后,应用无水乙醇予以栓塞(术中累计应用无水乙醇10ml),复查造影见血管瘤团大部分消失。

1.3 结果

经治疗患者于手术7天后办理出院,在院期间未发生并发症,一个月后复查:右臀部深层可触及大小约3cm×4cm包块,无明显边界,无压痛。

2.护理

2.1 穿刺部位护理

术后穿刺点以止血器加压包扎8小时,压迫期间患者平卧,双下肢伸直制动,为防止下肢血栓形成,双侧脚踝可做屈伸运动,并间断为患者按摩下肢。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加压侧肢体的颜色、皮温及足背动脉波动情况。止血器拆除后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血肿,协助患者在床上翻身。术后24小时可下床,下床活动时避免做剧烈运动,如厕时避免深蹲,以免造成穿刺部位再度出血发生血肿。术后两天每天进行穿刺口换药一次,伤口愈合良好,在第三天为患者揭去敷料,术后七天内禁止沐浴,以免发生穿刺口感染。

2.2 疼痛的护理

术后由于栓塞剂使供血动脉缺血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通过数字评分法评估患者的疼痛等级,用0~10的数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1~3为轻度疼痛,4~6为中度疼痛,7~10为重度疼痛。根据患者疼痛的性质、部位、评分来选择合适的方法为患者止痛。如患者发生剧烈疼痛伴随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很有可能发生了血管瘤破裂,此时应配合医生积极进行抢救。该病例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为3分,护士向其讲解疼痛发生的原因,解除患者的疑虑,同时分散其注意力,使其放松心情,如听音乐等。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后,再次评估患者,其疼痛评分降为1分。

2.3 皮肤的护理

由于术后要平卧至少8小时,如护理不当,患者受压部位有发生压疮的危险。且患者血管瘤位于臀部,长期受压、摩擦可能会引发血管瘤的破裂出血。为避免以上并发症的出现,术前要保持床单位干燥、清洁,提前铺好波动式气垫床并在其易受压部位贴上减压贴。术后体位制动时为患者提供R型体位垫,垫于其患侧背部,使其轻微向健侧翻身,但此方法不可长时间持续使用,以免由于一侧肢体受压时间过长发生压红或肢体麻木。此外,要观察止血器与皮肤接触部位,在此处垫上小棉垫以防止局部严重受压发红。

2.4 预防并发症

2.4.1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观察患者有无头晕、恶心、胸闷、视力模糊伴血压下降,如血压低于90/60mmHg或测不到,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预示患者发生了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应该立即通知医生,适当放松止血器的压力,必要时给予多巴胺,同时进行快速补液[3]。

2.4.2 尿储留 术后鼓励患者排尿,如叩诊显示膀胱充盈,患者主诉排尿费力,可指导家属为其按摩小腹,用毛巾热敷小腹部,或用温水冲洗会阴部,刺激其排尿。当采取措施后仍无法排尿,可为其进行留置导尿。

2.4.3 造影剂肾病 观察患者有无少尿、无尿、血压下降等,如有此类反应,患者可能出现了造影剂肾病。在造影使用者中,造影剂肾病的发病率为1%~2%,如患者合并有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病等,发病率则高达10%~40%。该并发症以预防为主,其有效的预防措施有水化治疗、应用抗氧化剂乙酰半胱氨酸、减少造影剂使用量等,其中以水化治疗最为有效[4]。

2.5 饮食的护理

为防止胃部不适,术后两小时内嘱患者禁食水,2个小时后,指导患者进食半流食,一般以小米粥为宜,应避免产气类食物,如牛奶、豆浆等。术后1~3日,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高纤维素的食物,以防止术后便秘的发生。术后4天以后,可进食正常的食物,但注意要避免摄入辛辣、油腻、刺激的食物。

2.6 心理护理

由于此疾病较为少见,患者缺乏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担心其预后,责任护士应主动为患者讲解疾病知识及预后情况,减轻其顾虑。另外,医务人员应注意保护患者隐私,暴露性操作时要拉帘遮挡。并且要积极地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鼓励其多与医务人员和家属沟通。

3.讨论

蔓状血管瘤是一组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引起的疾病,是与正常组织并存的、由大小动静脉瘘构成的血管性团块,病变蔓延面积多广泛,常累及邻近的组织和器官,如侵及骨骼、神经、肌肉等深部组织时,行外科手术很难完整地将其切除,易造成大出血、致残,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行经导管动脉介入栓塞术或在行外科手术前先行介入选择性的栓塞蔓状血管瘤主要供血动脉,可使瘤体显著缩小减少出血量,使边界不清、无包膜的蔓状血管瘤的边界相对清晰,可以增加完整切除的机会,减少复发、出血、致残的可能[5]。介入手术同时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不留疤痕等优点。该患者出院一个月后复查包块由原来大小约7cm×5cm明显缩小为大小约3cm×4cm。

在治疗的同时,预防术后的并发症,指导患者正确的活动、饮食,及时的调节心理状态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也对患者的术后恢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此病例患者我们主要从穿刺部位、疼痛、皮肤、术后并发症预防、饮食、心理等方面进行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积极地与其沟通,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患者在院期间并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穿刺点愈合良好,皮肤完整无破损,二便正常,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术后疼痛减轻。

[1]林宏伟,邹育才,江标,等.弥漫型蔓状血管瘤的综合治疗[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2015,7(1):52-55.

[2]杨冠英,何耀强,李嘉朋,等.10例蔓状血管瘤的介入治疗[J].放射学实践,2012,27(12):1391-1394.

[3]殷梅芳,刘惠珍.心脏介入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和护理对策[J].使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0):21-22.

[4]殷睿宏.水化治疗预防造影剂肾病的现状及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2):1133-1135.

[5]李月婵,梁建深,欧春红,等.超选择性动脉栓塞后择机手术切除蔓状血管瘤的护理体会[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2014,6(1):49-51.

猜你喜欢

臀部造影剂栓塞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对称
手到病除
激活臀部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