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着灯塔起航

2018-01-15夏薇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三代人先行者史诗

夏薇

优秀作文>>

先行者的史诗

人类文明史上,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智慧、眼界、步伐都远远超出了身处的时代,因而往往不被同时代的人理解,甚至被讥讽被摧折视为失败者,这样的人,我们大抵可以称之为“先行者”。每一个先行者的一生,都是一部史诗——悲壮却富有传奇色彩。他们或许在有生之年无法看到自己理想的达成,但是,时间的沉淀会给每一个英勇的名字最光荣的注脚。

当我们看到,梁启超一腔热血的《少年中国说》掷入那个民智未启的黑暗时代却听不到回响,梁思成潜行研究的古建筑在疯狂攫取与愚昧损毁下轰然崩塌,梁从诫高喊“拯救自然”,是在千万棵树木正被砍伐,千万朵烟云正飘在烟囱之上时……心里是否感受到他们的悲哀?那是先行者不为同时代所接纳的痛苦,是他们为担当历史使命注定要承受的磨难,一如史诗般悲壮!

新思想的接受需要时间的印证才能洗去疑虑,敞彻心扉,新观念的植入更需要在时间的潜移默化中实现由量变到质变。而在此之前,先行者很可能会遭受世俗的唾弃与嘲弄,甚至戕害。

我眼前浮起这样一串身影:因坚持“日心说”而被烧死在鲜花广场的布鲁诺,因提出进化学说而被迫害的拉马克,一度自我否定物质波概念的德布罗意……除了这些已经镌刻进历史的痛苦记忆,还有无数不为人知的小悲痛:一个数学家证明的理论,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何时才能产生效用;一个物理学家提出的假设,或许永远无法得到验证……

但是,是什么让这些“悲痛”升华为“悲壮”?让“悲壮”成了史诗?不妨再看看那“失败的三代人”。

今天,中国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自由平等的精神与多元文化在这里交融;历史文化建筑已得到全面的保护,传统文化的基因正在苏醒;从“蒙特利尔议定书”到“京都协定书”再到“巴黎协议”,全人类的环境保护行动已经有条不紊地迈开步伐。梁氏三代人昔日企盼却不可得的梦想,正在成为现实。是他们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灯,唤醒了世界的黎明!

先行者神谕般远瞻的目光让悲剧成为史诗,这目光指引世界,指引整个人类文明驶向更光明的地方!或许他们自己看不到世界亮起的那一刻,甚或离去时眼里还含着泪水,但他们的人生从不曾失败!因为总有一天,有人会微笑着说道:“这个世界真美!”

考场点击>>

此文从理性审视梁氏三代人的人生价值的角度立意,辩证地揭示了成功的内涵。开篇部分,以“先行者”一词准确界定梁氏三代人,旗帜鲜明地阐发了对先行者价值的认同;展开部分,剖析了先行者难以获得世俗标准认可的“成功”原因,然后由点及面将议论导向深入;结尾部分,回扣材料,升华主题,对先行者的人生价值进行了解读。全文观点深刻,论证充沛。

题目解析>>

这是一道有思辨色彩的材料作文,应重点把握关键词“呼告”“失败”“成功”,体现对人生价值的辩证思考,找准一个角度展开论述。参考立意为:

①世俗的“成败”标准不能衡量一个人生存的全部价值。②成功的真正内涵。③先驱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伟大。④勇于选择,敢于担当。⑤对时代先驱应多一分包容。⑥向先驱致敬,向着灯塔起航。

为了拓展同学们的思维,请阅读下面一篇文章。

时文链接>>

在人生中矗立起意义的灯塔

李洪兴

以身许国的奋斗更精彩,以心许民的人生更高贵。有意义的人生应该是行动中标注着价值的坐标,灵魂中刻写着精神的高度。

诗人说,“我看着一个人,看着一种命运,这个人和他的命运让我深深地爱”。有一种人生,让人感受到沉甸甸的分量:101岁开国少将张玉华离世,人们记住了他在“9·3”阅兵时标准的军礼,更感念于他用自己一生的战斗,矗立起的那座精神灯塔。

“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可捐献有移植价值的生理器官”“凡是公家的一律如数退还”……早在2001年,老将军就写好了两页纸的“后事留言”,直白朴素却字字可为世范。有人总结老将军的一生,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爱党信党的忠诚、勤俭乐观的生活、博施济众的捐赠,都令人动容。这是一幅画像,人们从中看到了一个圣洁的灵魂,听到了坚定的告诫:以身许国的奋斗更精彩,以心许民的人生更高贵。

一个人的价值,是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鸿毛,源于内心的选择。老将军坚守初心的一生,对于我们来说,正可为精神的灯塔。当我们感叹方向迷失,为诱惑所扰时,想想该坚守什么,拒绝什么,才能回答好关于人生意义的命题。

感谢张将军一样的先锋楷模,他们为这个时代矗立起精神丰碑,为当今社会夯实了价值地基。不由想起老将军甘祖昌和老阿姨龚全珍,他们一直为家乡默默地做“一点点事”,“在世一天,就要为党员争光”;又想起塞罕坝林场11年坚守望火楼的夫妻,当问及“条件这么苦,为啥还要在这里”,他们只是说“总要有人干”。就是这樣简单朴素的想法,没有求名逐利,更多恬淡心安,却更好地诠释了伟大与光荣:那不只是一瞬间的惊天动地,还在于每一天的初心不变。

前不久,陪朋友参观军事博物馆,走到“两弹一星元勋科学家”展示墙前,朋友说“很多人都不认识,没听过”。是的,23位元勋科学家,人们知道钱学森、邓稼先和朱光亚,却未必听说过钱骥、姚桐斌和彭桓武等。时至今日,重新翻开他们人生的每一页,细细品读上面的每个字,肃然起敬的同时,更感喟他们超越了一己小我的人生。从老将军到这些科学家,他们的名字里有着人生的答案,他们的行动中标注着价值的坐标,他们的灵魂中刻写着精神的高度。

哲人有言,“人最终关切的是自己的存在及其意义”。坚守梦想,追寻光荣,让自己的生命与更远的远方、更多的人相连。若有科学梦,不妨像“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20多年只做了这一件事”;若想鹰击长空,学学李中华,就算惊心动魄也要勇攀高峰;若要为官一任,学学黄大发,在绝壁中开凿希望的水渠……为社会共筑一个让生命有所托、让灵魂能栖息、让精神可穿越的家园,或许才是现代社会中每个人应有的价值追求。

用行动追寻价值,向着意义的灯塔起航,我们一定能书写下不负人生的答卷。

(转自“人民网”)endprint

猜你喜欢

三代人先行者史诗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三利黄花:三代人专注59年
2013史诗之战
史诗表演
三代人的高考
大健康产业的先行者
三代人的建议
长征 伟大的壮举 永远的史诗
努力做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