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选取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素材

2018-01-15周东方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公共设施论据驱动

周东方

古人认为文章应该“载道”,而任务驱动型作文就要求我们在完成写作任务的过程中传达自己特定的思想、观点和态度,即“道”。没有思想、观点和态度,怎能完成命题者的写作指令呢?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选材与其他类型作文的选材有相似处,也有相异处,这类作文的选材必须与任务指令相吻合,即通过同类不同质的素材来配合材料说理,从而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

让素质之花常开不败

“我是农村人可以吧,就没有礼貌怎么了?”听到这句话,我想没有人会高兴。农村人怎么了?农村人就应该没有礼貌吗?要知道,社会是平等的,没有谁应该受到歧视,而我们自己更不应该自轻自贱。在地铁上玩游戏,还不关声音,这种行为已经对他人造成了影响,这时如果有人提醒,应该表示感激的态度。然而,这名女子却选择了偏激。这不仅是对农村人的侮辱,更是缺少文明素质的表现。

遥想过去,我们是以拥有文明礼貌著称的优秀民族。知书达礼、谦恭低调、恂恂儒雅……都不足以形容曾经耀眼于东方之巅的中华民族。中国人何其有幸!在怀揣高素质的同时,我们又获得了他人无法触及的文明积淀。生活在这个安宁与美好的时代,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幸福。

然而,放眼当下,各种不和谐的音符出现在各个角落,尤其是在公共场合。骂人,打架,为了一点点的小事儿吵得不可开交,每个人在乎的只有自己的利益,完全不顾及恶劣的影响,抑或给他人造成的伤害。甚至当我们走出国门,依然用张狂、幼稚可笑的行为证明自己的“实力”,这不仅可恨,更为可悲。即使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也时常会出现一些反映公民文明素质滑坡的现象。近年来,很多公共设施都遭到过一定程度的损害。长春市的公交站牌和候车亭,经常被一些醉酒后的市民毁坏,使整个城市文明受到严重影响。当然,阴影之外,阳光更加灿烂。山东潍坊市胜利小学组织了“小小志愿者、爱护公共设施从我做起”活动,孩子们用文明的心灵擦亮了公共设施,擦亮了城市的名片。

在潜意识里,我们也许会认为,文化水平高的人素质也会相应地高,而那些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素质可能也会低一些。可面对现实,一个普通人都能做好的事儿放在文化人身上也可能做得不好,因为欲望需求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我们不坚定的心,也许这就是人性,经不起利益的打磨。

我想,地铁上玩游戏的女子应该有一定的文化层次,但她的内心肯定是瞧不起农村人的,在她心中,农村人的素质就应该低,当自己被指责后,竟然拿农村人来推脱责任。看来,文化层次与公民素养不一定成正比,君不见,自驾出游者、出国旅游者又有几个不是文化层次高于农村人的城市人呢?名胜古迹的破坏又有几处是农村人干的呢?

寄托着祖国未来的我们拥有着满腔热血和未被利益玷污的灵魂,依旧单纯,依旧干净。要趁此时努力地塑造精神品格,提高素质修养,在有限的时光里,做影响持久的事。在最肆意张扬的年纪里,不愧对自己。

再辉煌也只是曾经,再不堪也能有改变。虽然公民素质这朵花当前开得有些残缺,但我依旧相信它必能常开不败。

这是一篇反映当今社会生活中矛盾与困惑的文章。材料是说一个女子在地铁上玩游戏影响了其他人,当别人提醒她时,她竟以“我是农村人”来推卸责任,作文要求对这一事件发表看法。本文的亮点如下。

一、层层深入的论述。作者先对地铁上发生的事件进行了分析,引出话题,然后从传统文明入手,引出当下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再上升到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表达对素质提高的期待。这些内容之间,具有鲜明的层次感。而在这些层次之间,作者又巧妙地安排了各种与之相应的论据,充分表现出写作的中心。

二、旗帜鲜明的对比。作者将传统文明与当今一些不文明的现象进行对比,突出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和谐音符;在分析城市建设方面所表现的文明素质时,以破坏公共设施的现象与保护公共设施的现象进行对比,表达出鲜明的思想倾向。

三、各类素材的融合。作者选择了大量的现实论据和经典论据,而在具体安排时,又能够做到巧妙融合。对古代论据,作者以概括的方式呈现,而对现实论据则显得详细具体既显得论据丰富,又显得详细恰当。

[类文生成]

任务驱动型作文,在安排论据时,不仅要体现一般议论文论据的特点,還要更具倾向性。这样,才能让整个写作任务在完成过程中展示出鲜明的观点态度。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

避免同质化 所谓同质化素材,就是与题目所给材料在内容上较为贴近的素材。为什么要拒绝同质化?因为写作任务驱动型作文,是从题目所给材料中提炼出写作任务,并将思维进行充分拓展,最终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认识。如果所选素材与题目所给材料完全相同,便会显得思维狭隘,境界不高;如果将思维适当拓展,以同类却不同质的素材为论据,更能让分析具有普遍性。

点面巧结合 “点”指的是与写作中心相关的具体素材,“面”则指的是能够表现写作中心的共性素材。怎样运用点面结合这种方式?具体写作时,可以以“点”带“面”,也可以由“面”到“点”,无论选择哪种形式,都可以体现深刻的思想、丰富的内涵,展示鲜明的观点。如分析当前年轻人向往明星而冷淡科学这一矛盾时,就可以选择共性的现象为“面”,而以具体的人物或事件为“点”,进行深入思考。

对比显中心 对比能够鲜明生动地突出写作中心。写作任务驱动型文时,如果能够将具有相反或相对关系的素材进行对比,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以最鲜明的方式展示出来,可以在强烈的反差之中展示充分的论证效果。如分析共享经济带来的影响时,就可以通过破坏共享单车的行为与保护共享设备的行为进行对比,突出这一中心。

并举拓范围 同类素材并举有什么好处?在证明一个观点时,如果能够找到两个相似的素材,并以恰当的方式将其并列呈现出来,一定会增强说服力。具体运用时,可以由此及彼,让两则素材之间自然建立起承接关系,共同表现写作中心。如就当前的教育理念进行思考时,就可以列举颇受关注的一些教育事件为论据,拓展写作的范围。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近日,主持人乐嘉连发多条微博,分享了他与女儿首次参加沙漠徒步活动的过程。视频中,乐嘉年仅4岁半的女儿蹒跚前进,跟大人一样徒步4天走完近76公里。舆论中的意见分为两派,有人认为这对孩子是积极的锻炼,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性和吃苦精神;也有人认为,这简直就是在折磨孩子。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联系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是一则体现了当前教育理念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材料以乐嘉带孩子完成沙漠徒步行走这一事件为依托,展示出一种具有矛盾性的教育观。这种教育方式,确实能够锻炼孩子吃苦的精神,但是,这么小的孩子便承受这种痛苦,确实有些“折磨”的意味。不同的人,对待这一事件有不同的认识,都有一定的道理。写作时,如果从“独立面对、学会吃苦”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选择“虎妈”“狼爸”等教育现象为论据,表达对教育现状的思考。如果从“稚嫩生命、教育有度”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选择一些因为强迫教育使孩子心灵受到伤害的事件为论据,如“玻璃心”现象等。

猜你喜欢

公共设施论据驱动
城市公共设施中的交互设计应用探究
公共设施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恰当使用论据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韩国城市公共设施中的现代“兴文化”体现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下公有公共设施致害的赔偿——从“吃人的下水道”谈起
论据选择“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