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8-01-15付远焰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王宇倍数小学生

付远焰

【摘 要】 数学是一门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生的知识与思维之间架起桥梁,让学生充分感受學习的乐趣。

【关 键 词】 数学;学习;兴趣;激发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对直观教学兴趣浓厚,而淡薄于抽象讲解;对知识的学习即时兴趣浓厚,而缺乏兴趣的持久性;对单纯解题兴趣浓厚,而淡薄于算理和数量关系的分析;对知识的外部联系感兴趣,而淡薄于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乐于书本知识单纯学习,而淡薄于结合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生的知识与思维之间架起桥梁,小学生就会感到学习充满了乐趣。

一、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土壤”

研究表明,师生情绪严重对立时,学生会拒绝接受来自教育者的一切要求,阻碍他们对正确要求的意义的真正理解,即所谓“意义障碍”。而教学中,幽默是和谐师生之间关系,消除意义障碍的良药,可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人情之美和性格优点,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

例如我承担五(2)班数学教学任务,并且担任班主任。开学第一天我在与学生见面,自我介绍时说:“同学们好,我姓付,大家以后可以叫我小付老师。”学生们哄堂大笑:“呵呵,“校服”老师,“校服”老师!”我马上反应过来,笑着说:“对,“校服”老师!只希望同学们每天都把我这校服穿在身上,每时每刻都记得我就行了!”老师笑了,同学们也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可见,教学中的幽默能迅速和谐师生关系。

二、利用生活中的素材,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种子”

数学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以外,还有应用广泛的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以往我们的数学教学忽略了这一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尽量使问题更实际,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

在教学“小数基本性质”,练习要求:通过学习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下面哪些数末尾的0可以除掉(2.50元 60岁 3.140米)。在检查时,我班号称“小马虎”王宇同学竟然把60岁中的0除掉。发现后,我没有批评他,只是笑了笑。在讲解时,我故意让王宇回答自己的结果,同学们听后都质疑了。为此,我就问王宇同学:“王宇,你爸爸和爷爷今年多大岁数了?”他回答说:“爸爸今年好像35岁,爷爷今年59岁了。”我及时表扬他,王宇同学真不错,能记得爸爸、爷爷的年龄,实在难得。听到表扬,王宇沾沾自喜。我接着问:“王宇,明年你爷爷多大岁数呀”“60呗”。“你看上题中60岁中的0能去吗?如果去掉,那就是6岁,爷爷只有6岁,那你自己十岁,岂不”……这时王宇面红耳赤,“对呀,我怎没想到呢?老师,我太马虎了”。

数学是源自于生活的,如果脱离了实际生活,内容就会显得空洞而乏味。因此应在教学中就尽量缩短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学习,让他们觉得数学这门学科并不抽象难于理解,相反它就存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的生活中。因此,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做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领悟”。

三、创建活跃的课堂气氛,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温床”

实践表明,只有在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教学中的思维创造活动,才能与教师一起把课堂教学搞得有声有色,共同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而教学中的幽默恰能起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之功效。

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的一节练习课上,我让学生填合适的单位,一张床的长度是2( ),有学生说是2厘米,我没有马上肯定对错,而是开了个玩笑:“老师第一堂课就讲过,同学们的小手指甲的宽就是1厘米,今天老师布置一个任务,晚上睡觉时就睡在自己的小手指甲上,看看有谁能睡得下。”学生们哄堂大笑,进而那个说错的同学马上说:“我知道了,不是2厘米,而是2米!”同学们都会心地笑了。又比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时,少数学生由于粗心、马虎,在读写整千整万的数时,不是少写少看一个0就是多写多看一个0,在更正作业时,我强调:“小朋友们的眼睛看数字时一定要小心,不然会出笑话,假如妈妈吩咐你去买标价为1200元的电视机时,如果你不小心把1200元看成了12000元,那个给你卖电视机的人肯定悄悄地窃喜‘我发财了!我发财了!”学生在活跃、轻松的气氛中,明白读写整千整万的数要仔细。这就是教师幽默、形象的发挥出来的教育功能。

四、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接近和深挖事物本质及其因果关系的实质,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兴趣的主要源泉。”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材中内在的潜力作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这一单元中,在教“3的倍数的征”时,向学生介绍说:“2、5的倍数的特征”只看数的个位,那3的倍数也看个位,行吗?让学生验证发现:3的倍数的个位数各种情况都有,显然不能再用看“个位的方法”来判断,再告诉学生:“老师有一个判断的‘法宝,随便哪位同学站起来说出一个任意数,我都能迅速判断出来,是否是3的倍数,可请同学们说出大一点的数,考考老师,看是否有效?”听我这么一说,他们争先恐后地出题考我,我立即报出答案,并请同学们加于检验,结果准确无误,这时我话锋一转,进入新课,他们马上会兴趣倍增地进入新知的学习。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给学生设置一个个悬念,他们一定会探索其中的缘由。这样不仅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又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习兴趣。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游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氧气”

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手段之一。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后,我让学生做一个竞赛游戏,看谁能先抢到51,规则是这样的:每人每次只能数1——2个数,看谁能最后数到51,抢到51的人为胜者。我先请一个学生和老师比赛,为了公平,进行三局两胜制,看谁能先抢到51,我让学生选是先数还是后数。当比赛进行到第三局的时候,就有学生在下面说了,要先抢到48,抢到48就可以获胜,但怎样才能先抢到48呢?这时学生们就已经在思考这个问题了,对学习数学就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这个复杂的思维过程中,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是注意的重要源泉,更是启动儿童大脑思维的动力。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小学生认识和掌握知识的规律,以及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乐学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季杜宇. 数学兴趣与创造力[M].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0.

[2] 李玉文. 激发兴趣和热情的数学课[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 巢传友. 数学思维与兴趣拓展读本[M].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endprint

猜你喜欢

王宇倍数小学生
基于ShuffleNet V2算法的三维视线估计
倍数魔法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送外卖
死不瞑目!我爱的悲情已婚男是个“影帝”
如何表达常用的倍数
我是小学生
关于“3与9的倍数特征”引起的思考
数学题
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