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配合按摩手法结合治疗偏头痛临床效果观察

2018-01-15刘志刚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21期
关键词:偏头痛手法针灸

刘志刚

包头市新世纪男科医院中医科,内蒙古包头 014030

偏头痛是指局限于患者头颅上半部的疼痛,也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症状体征。偏头痛的原因现临床上还尚不明确,但总体来说,包括颅脑内病变、功能性或精神性疾病以及全身疾病均可引起偏头痛的症状。在临床上,偏头痛具有5%~10%的发病率,其中60%的患者可有家族遗传史。16岁以上成年人中偏头痛的患病率约为7.7%~18.7%,其中,成年男性为1%~19%;成年女性为3%~29%。基于此,该文重点就偏头痛患者采取针灸配合手法按摩治疗的临床方法以及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该院2016年2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入院的46例偏头痛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每组23例患者。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13例,年龄为21~55岁,平均年龄为(37.7±4.8)岁。病程为 3 个月~15 年,平均病程为(2.4±1.1)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14 例,年龄为 21~56 岁,平均年龄为(37.8±4.9)岁。 病程为 3个月~16年,平均病程为(2.3±1.2)年。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近1个月内至少有5次发作,每次持续时间为4~72 h;②头痛同时还伴有恶心呕吐或者畏光畏声表现。③无其他引起头痛的病因。④至少同时出现单侧性疼痛、搏动性疼痛、中至重度疼痛以及活动后疼痛加剧中的两项表现[1]。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针灸治疗:针灸主穴选择百会穴、太冲穴、太阳穴。同时,对肝阳上亢头患者采取泻法针刺阳陵泉和内关穴;对肾虚头痛患者采取补法针刺内关穴、神门穴、太溪穴;对气滞血瘀患者采取平补平泻法针刺三阴交穴和血海穴;每处留针20 min,1次/d,连续治疗10 d[2]。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手法按摩治疗:患者选取正坐位,继而中指点压患者风池穴和天柱穴,连续点压60 s。完毕后双手大拇指进行按压,按压顺序为印堂至神庭。连续按压2 min。按压完毕后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继而用双手大鱼际进行旋转按摩,按摩时间30 s,将患者翻身,在其颈部两侧进行拍打,拍打次数100下。按摩时间为30 min/次,每周不少于5次,连续按摩两周[3]。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后3个月内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调查患者的复发情况。②根据中医证候积分对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中医证候积分:积分等级为0~6级,对偏头痛的临床表现进行评定,包括头顶部疼痛、后枕部疼痛、颞部疼痛等。分值越高表现病情越重。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显效:疗效指数≥80%;有效:疗效指数30%~79%;无效:疗效指数≤30%[4]。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6.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取[n(%)]表示,计量资料取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分别取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更低,取得了91.3%(21/23)的总有效率,而对照组为56.5%(13/23),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一方面,观察组随访期间复发率为8.6%(2/23),而对照组为60.8%(14/23)。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论

临床上对于偏头痛的治疗主要是以减少头痛发作次数、严重性和持续时间为目的,并且提高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内的治疗有效性,改善相关器官功能和减少功能障碍。西医治疗偏头痛需要注意的方面较多,包括有效剂量极易选择预防药物时应考虑合并症,另外还为达到满意的预防效果需要联合用药时,每次添加一种药物患者的相关表现。但其治疗的临床效果却不十分明显。

而传统中医认为,偏头痛属于“头风”“头痛”范畴[5],治疗时需结合患者身体其他器官情况,包括肝肾功能情况、肺腑功能情况等。而对脏器的治疗调和方面,传统中医采取针灸治疗的效果最佳,对于偏头痛患者,采取太阳、风池等作为主穴,配合不同症状的次穴进行针灸,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而在此基础上结合手法按摩,能够使使患者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治疗,更好的针对患者的偏头痛部位进行治疗,降低复发率。该文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更低,取得了91.3%(21/23)的总有效率,而对照组为56.5%(13/23),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复发率为8.6%(2/23),而对照组为 60.8%(14/23)。 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灸配合手法按摩能够针对偏头痛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治疗,从而使患者血液循环加快,调节患者气血顺畅,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复发情况较少,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1]陈鸿雁,董晗,张静,等.偏头痛的中医药治疗概况[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4):751-753.

[2]都庆中.针灸配合按摩手法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339-340.

[3]张惠欣.针灸配合按摩手法结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19):78-79.

[4]李俊华.综合疗法治疗偏头痛64例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3,(33):47,48.

[5]刘淹清.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60例临床效果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7上旬刊):68-69.

猜你喜欢

偏头痛手法针灸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七步洗手法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偏头痛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活血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观察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