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社会哲学的变流与意义

2018-01-14刘鸿丽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1期
关键词:唯物史观马克思实践

【摘要】马克思唯物史观认为整个社会发展都来自于实践,人们通过不断进行物质资料生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演变与发展,人们为了充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就要从事生产实践,马克思社会哲学就是要通过对整个社会发展进程中规律的理解,为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本文就针对马克思社会哲学的变流与意义进行分析。

【关键词】马克思  社会哲学  唯物史观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1-0017-01

一、社会哲学的演变

在社会哲学的领域中,很多哲人一直主张“实践”理念。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的理论分支,站在客观和实践的角度对社会发展规律进行分析,其中认为人的生活是建立在制造和使用物质产品的基础之上的,自从人类进入到文明社会之后,各种社会关系得以产生,在文化的演变和发展下,慢慢的形成了独属于自己的文化信仰和思想源头。从思想上而言,马克思社会哲学的产生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批判的维度上的,但是从社会发展的方面而言,它却是在社会经历了两次重大变革之后逐渐走向成熟的,其主要是从原始的狩猎经济向自然经济的转变、自然经济逐渐转变为市场经济。经过两次变革使得马克思开始深刻的反思和研究资本主义经济,从而让其理论日渐成熟。

社会哲学是对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社会历史发展进行的理性分析与哲学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在19世纪40年代,他批判和指正了社会发展的形式与道路,从而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社会历史观理论,其主要来源于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理论等等一些唯心史观,但马克思与他们不同的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社会进行分析的,是唯物史观,马克思认为历史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的成果,人作为社会的主体,是区别于其他社会因素的具有思想意识的社会的人。由此可知马克思社会哲学理论是与时代联系在一起的,并对整个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社会哲学的建设和发展同马克思的社会哲学理论存在着一些差别,但马克思哲学依然是我们的理论支柱和指导。

二、社会哲学的意义所在

马克思社会哲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理论基础,不管它是实践型理论或是引导性原则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它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坚持万变不离其宗的理论原则。马克思社会哲学在面临困难重重和社会形式不断变化的形势下,非但没有滞后,反而充当了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这些充分证明了在信息化科技不断发展以及社会迅速发展的时代,每个国家要想整个社会得到良好的发展和提升,就需要有正确的理论来作为指导,并且此理论代表着时代精神的精华,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越发稳定牢固。在社会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了历史的长河,马克思分析社会发展形势的三个基本要素仍然能够作为最先进的思维模式和理论督导来评判社会建设和如何建立国际关系。

首先,当前社会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都已经趋于成熟,并逐渐的迈进世界轨道,人的各种社会交往已经走向全球化,人的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从其本质上表明了人们物质文化生活已经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宏观调控社会发展,最大程度上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能力得到提升,也就是说科技的进步从侧面推动了人们实践能力的提高,由于未能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以及在利益上发生冲突从而导致诸多社会矛盾和事件频发。

其次,社会制度是个严密而又完善的体系,它为社会大众提供了科学合理的理论引导和前进方向,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角度而言,在社会的不断演变下,社会制度随之得以发展,如果说整个社会群体的提高和发展是由资本主义的产生所推动的,那么市场经济出现所发挥的作用就更是无法想象的了。当前科学化技术改革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纵深方向发展,在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方面为中國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地球村的升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最终能够实现社会主义提供了充分的理论结构和制度的社会条件。

最后,人们对自我发展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从而推动了科学发展和生活方式的不断提升,也是促进社会结构完善和社会秩序良好发展的强劲动力。

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社会哲学的产生并非偶然,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如果缺少了马克思的思想指导,就会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失去重心,从而无法确保其正确性、科学性以及目的性。

参考文献:

[1]贾高建.关于社会哲学研究的若干思考[J].哲学动态.2011(10)

[2]黄远帆.社会实践与哲学实践中的道义计分[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年10期

[3]赵帅.社会哲学视野中的科学发展观理论[J].山东社会科学.2008(02)

作者简介:

刘鸿丽,女,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哲学。

猜你喜欢

唯物史观马克思实践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
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辛亥革命
唯物史观与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