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微课程的开发与共享

2018-01-13严巧玲

文教资料 2017年27期
关键词:共享微课程开发

严巧玲

摘 要: 微课程具有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展示形象化、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微课程虽然只有短短十分钟,但是制作微课往往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来完成。教师在制作微课程的过程中对教学方法与课程设计是一种梳理与回顾。微课程时间短,内容精练,传播方便,不受地域与时间限制,方便资源共享,有助于学生的学及教师之间切磋、交流。本文针对小学语文微课程的开发与共享进行讨论研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微课程 开发 共享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国外学者越来越重视有关“微课程”、“微视频”的研究。在国内,有教育研究者、高校学者及一线教师等对微课程进行了研究或实践。在信息化和教育信息化发展,在“翻转课堂”和微型学习兴起的背景下,微课程的研究逐渐深入。微课程得以兴起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是现代科技支撑下的教育信息化,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和教育改革的推行成为微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发展动力。微型学习的发展,对传统的课程形式提出了挑战,要求课程具备灵活性,形式多样化,可以满足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学习者的自主学习需求。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以人教版小学新课程实验教材为例进行小學语文微课程设计的研究。在分析了语文微课程的课程资源、学习活动和反馈评价三要素,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的评价建议提出了语文微课程评价设计原则,并确定了小学语文微课程设计的注意事项,探索出了小学语文微课程设计的路线和步骤,并据此设计了一系列小学语文微课程实例。

小学语文微课程的系列化,克服了微学习的碎片化局限,便于学生系统全面地学习,与学校的课堂教学相配合,实现课程学习的目标;语文微课程突出学科知识能力的重点,缩短单位学习时间,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效益(即绩效);小学语文微课程针对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如朗读课文、口语交际、写作指导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面向不同层次学生的因材施教。同时,本研究所开发的小学语文微课程,适用于不同地区的学校课堂使用或学生自学,适用于学生提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既可以作为共享的教学资源以减轻教师的重复劳动,各校教师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加工以适应各地学校教学的需要。

一、微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强调了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从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方法出发,设计教学结构,开放性问题和实践性课题多,充分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思想,注意人文精神的渗透,形式生动活泼。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微课程被逐渐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程指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

二、语文微课程的开发

微课程虽然只有短短十分钟,但是开发制作微课往往要花费几倍甚至更多的时间完成。下面针对小学语文微课程的开发过程及方法进行讨论。

(一)教学内容的分解。介于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小学学生思维特点、微课程的特点,在开发制作微课程前应分解、定义好微课程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是以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为背景,以语文科学领域中最基本的概念、规律和科学方法为基础,按“现象、规律、本质”的思路观察现象、探究规律、揭示本质,让学生学习初步的语文知识与技能。小学生处在半幼稚、半成熟的过渡时期,抽象思维水平仍然较低,对概念的理解、判断、推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离不开直观形象的支撑。小学语文微课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首先要将语文教学目标进行分解,通过对教学目标的深入解读,结合学生的学情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对其进行细致、恰当的分解,让重点更鲜明突出,有利于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的展示。应确定微课程的课题名称及选题意图,明确内容来源与适用对象,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用途、知识类型。微课程微课不是单独孤立存在的,而要成为系列化课程,即根据统一的课程主旨,将微课构建成为“微课程”。在微课设计之初就要从课程体系的全局观点考虑,将课程包含的内容划分为若干边界清晰、离散又具有一定耦合性的知识点。再按照知识点间的联系,让这些微课有机结合。为了达到学习目的,还要围绕每个知识点和相关知识点设计微练习,进行微评价[1]。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微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选定完成后,应确定微课程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讲解知识点的微课程可以采用传授法、发现法、实验法、演示法;推导公式的微课程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揭示语文现象的微课程可以采用发现法、启发法;巩固知识的微课程可以采用练习法、复习法。基于微课程不受时间、地点、条件限制的特点,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可以在微课程简短的教学中将几种教学方法巧妙结合。以小学语文四年级的《微笑》教学内容为例,对于微笑讲解的微课程,教师可以采用演示法与传授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微课程中,通过视频演示各种微笑的语文现象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可以让微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多样,增强微课教学效果。

(三)展示效果设计。由于微课程以视频、音频的方式进行授课,在制作微课程过程中还应注重展示效果的设计。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及学生的个性特点,小学语文微课程内容展示应生动活泼,优化选材,应利用微课可以视频切换的优势,通过实验、动画、图片等方式揭示语文现象,探究事件原因。微课程在视频展示上要注意屏幕空间的布局合理,避免显示与主题无关的物品或图像,突出主次;在画面分配上减少重复使用同一画面的次数,以免分散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色彩搭配应符合常规视觉习惯,避免喧宾夺主,必要时可在微课程的课件中增加闪烁、颜色切换等动画内容,强调重点,增进学生的理解。除了视频设计外,音频设计也是微课程效果设计的一部分。微课堂上,应该有序控制课件的播放速度,让学生的思维与课件的变化同步。教师讲课吐字应标准,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注意揣摩语言技巧,合理运用语气、语调、节奏等,有效把握课堂氛围与教学节奏,以强化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和准确型,顺利突破教学难点。

(四)数字工具的使用。微课制作离不开数字工具的使用。当微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相关设计完成后,就要通过数字工具完成微课内容的制作。微课程常用的数字工具硬件设备为照相机、录音设备、录像机、电脑、软件工具为powerPoint、Camtasia、狸窝视频剪辑、Premiere等。教师通过录音设备录制讲课的音频,通过视频录制设备录制需要演示的语文现象、实验等,用照相机捕捉需要的图片信息,通过PPT制作讲课幻灯片,通过录屏软件录制幻灯片的播放(powerPoint2016版本自带录屏工具)。当音频、视频文件准备均结束后,用视频剪辑软件Camtasia、Premiere等对视频、音频进行合成。视频剪辑软件Camtasia、狸窝等软件就可以完成简单视频、音频剪辑。如果想追求更好的视听效果就可以使用Premiere进行剪辑、制作视频、音频特效。在视频剪辑、音频合成的过程中为了达到好的融合效果可以使用一些合成技巧,如在跳跃画面转换中间增加恰当的短音乐,使画面更流畅,或在两个镜头转场的位置制作一个彩色的闪光,让镜头转场更加自然。也可以在镜头的前后前两帧的放大比例上调整一下,制作类似于画面弹动的效果,用于强调。在视频剪辑、音频合成的过程中可能要重复制作播放视频音频多遍才能达到良好的融合效果。

微课程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师间的教学交流。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既不能没有又不能过量,教师应合理掌握,充分发挥微课程的性能,使其真正做到为小学语文教学服务。但目前小学语文微课程发展还不够成熟与完善,这有待更多的理论研究支持和实践经验的归纳,只有教师在进行课程资源建设时积极开发微课程并应用到教学中,并不断总结与完善,才能进一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微课程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程荣洲.浅谈农村语文的教学方法[J].新课程(小学),2014(10).

[2]孙其战.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5(06).

[3]陈继学.从教学方法入手构建高效语文课堂[J].新课程(上),2014(10).

猜你喜欢

共享微课程开发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挂羊头卖狗肉的“共享”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