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招生工作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2018-01-12赵建洪

神州·下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困境高职院校对策

赵建洪

摘要: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其中暴露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招生问题是其中显露出来的最基本的问题。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招生工作面临的困境,然后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招生工作;困境;对策

高职院校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增长,我国的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随着普通本科院校和研究生人员的扩招和转型,我国的高职院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在招生方面遇到了瓶颈,出现了很多问题急需解决。

一、高职院校招生的困境

1.生源减少。近年来,普通高等学校继续扩招,高考适龄考生将逐年减少,高考生源呈现出持续加速下降趋势,到2020年左右,如果按现在的招生规模和招考模式,高考录取人数将超过报考人数,而且这一态势还将延续数年。与之相对应的是,近年来,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放弃考试、放弃报到的“三放弃”现象逐渐显现,这种大环境使处于专科办学层次的高职院校的劣势进一步显现。

2.地方保护。由于生源的减少,许多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为保护地方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许多生源不准流入外地区或外省。

3.传统观念。受社会心理影响,高职院校社会地位不高。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不久,多数考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地位和和就业前景认识不够,对大多数家长和学生而言,接受高职教育似乎是无奈的选择。同时受中国传统的“重道轻艺”的教育观念的影响,把高职教育看作三流教育,影响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

4.宣传不足。高职院校专业多为技术类专业,许多高校对专业的办学特色、行业发展、毕业生就业形式及发展宣传力度不到位。许多家长和学生看到专业名词后,就认为毕业后会成为工厂、企业里面的底层技术工人,他们又不了解毕业后学生工作的发展前景,因此也限制了学生就读的可能性。

二、新形势下应对高职院校招生困境的策略

(一)科学制定招生方案

面对错综复杂的高职招生新形势,要保持和稳定高职院校的生源,首先必须根据本校的发展历史、区位优势、规模、资源、行业企业背景、服务面向,对纷繁复杂的生源市场进行细分。其次,要准确定位、凝练特色,明确本校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的位置以及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特定形象。第三,要根据本校的生源和教育产品定位,科學制定招生方案,设立专职招生团队,利用各种渠道和宣传方式,积极宣传本校的教育产品特色。

(二)逐步扩大招生宣传队伍

要积极扩大教师宣传队伍,近年来,部分专业招生人数逐渐减少,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参加招生宣传的专业教师少,对专业知识的宣传不够。要动员全体师生进行招生宣传,可以借鉴教科研课题申报的方式进行招生考核,不仅要单项奖励,还要纳入年度业绩考核。同时,要扩大学生宣传队伍。扩大学生的招生宣传力度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加大奖励力度,可以采用社会实践团队立项形式进行,做到有教师指导完成、有综合素质考核加分、预支活动经费、奖励及时到位等。

(三)加大招生宣传力度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传播媒体,例如电脑、电视、市区广告板等做滚动广告,不停歇地介绍学校、宣传专业,加深印象,扩大知名度。另一方面,分派大量招生工作人员深入到乡镇、农村等较偏僻落后的基层地区,说服学生与家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争取上学。由于条件落后思想闭塞,对读书改变命运的观念不深入,导致大量低学历低年龄的初高中毕业生闲散家中,他们或待在农村帮家长务农,或去附近城镇打工进入低端工种,甚至有一部分人可能游手好闲误入歧途。农村是生源大区,一定要深入到农村进行招生工种。这需要院领导、招生部门高度重视,切实安排招生人员深入到乡镇农村,进行一对一的真情讲解、宣传和说服。

(四)利用自主招生政策

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政策是教育部为了高职院校能够选拔一批具有献身技能型的专门人才,改变高职院校招生的被动局面而深化院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扩大院校招生自主权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这一优惠政策,扩大宣传,加大订单式培养力度,在自主招生的选拔考试中让用人单位全程参与,充分发挥用人单位的积极性,把订单式培养推向更高的高度,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合作。

(五)制定招生优惠政策

生源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高职院校是否有长足的发展动力,因此,学校应该从多方面制订优惠政策来强力吸引高分考生。比如,对高出投档线20分以上的贫困考生或对于达三本线但因经济问题而选择上高职院校的同学,实行分期缴纳学费,或在住宿费、其他学杂费上给予一定比例优惠等。高分考生占入学总人数的比例越高,学校整体的校风学风就会越好。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和不服输的自尊心,通过优等生带动后进生、后进生超越优等生,能够促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校风和学风的形成,从而推动整个学校的良性发展。

(六)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反映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深化院校与企业在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岗位这些方面的校企合作,为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任人为才,主动邀请社会上的一些高职称的技术专家、经验丰富的技工来学校授课,给学校的教学注入新鲜血液,以提升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安排专任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更新授课知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而在招生工作方面,可以根据企业的用工需求设立特定专业,或者在专业课程上进行特别设置,邀请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高就业的对口性。

总而言之,招生工作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招生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未来的发展。高职院校要把握生源市场动态,突出就业优势,逐渐提高学校的整体水平,最终实现高职院校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磊,孙士新.地方性高职院校的生源困境及应对策略[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3,34(4):82-86

[2]魏琛.浅析高职院校招生的困境与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3(6):194-195endprint

猜你喜欢

困境高职院校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跟踪导练(一)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