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渣江社戏的当代传承及其文化功能

2018-01-12程明

戏剧之家 2017年23期
关键词:社戏功能文化

程明

【摘 要】渣江社戏的主要节目,也是必演节目,主要有湘剧、祁剧。作为地方小戏的衡阳花鼓戏,吸收民间的宗教艺术用以壮大和发展自己,也是地方小戏发展的一般规律。

【关键词】社戏;文化;功能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3-0013-01

流行于渣江地区的社戏是当地十分流行的花鼓戏,它通常在当地开展社日之时演出,最早流行于渣江的社戏是为了祭祀神灵而准备的,百姓在祭祀神灵的同时以歌舞表演等形式来祈福和发愿,后来逐渐演变成大家喜闻乐见的戏曲形式。由于花鼓戏本身就有很强的娱乐性和生活气息,所以渣江社戏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与发展,至今仍保存了独具地域魅力的地方戏剧,成为能充分反映地方民俗的娱乐表演。

一、渣江社戏的艺术特色

渣江寿佛殿的对面建有戏台,工艺精湛,独具匠心。台上出马门上书“出身好”;进马门上书“结局高”。前台后壁正中悬挂一匾,书写“大都如此”四个大字,苍劲有力,独成一体,很有气派。相传是马头山儒生凌麟用左手所写。戏台下面有空坪一块,供人们看戏和交易米、柴之用。

每年二月初七日夜,为给寿佛老爷暖寿,渣江的人们集中到寿佛殿坪里看打铁水,滚烫鲜红的铁水,打得火花四溅,就像现在放焰火。第二天正式开始开台唱戏,少则七天,多则一月,由各柱轮唱。同时,各柱子还耍龙舞狮闹花灯,互相攀比竞争。

渣江社戏的主要节目,也是必演节目,主要有湘剧、祁剧,但是影响大的是衡阳师道戏《大盘洞》。这是湘南地区广为流行的巫师(俗称道教)用以酬神的唯一一出戏,具有一定的艺术特色,在群众中影响极深。衡阳地区的师道戏,又称师道教、师公子戏。在湘西则称傩堂戏。它是通过师道教傩堂“法事”程序来酬谢神灵,祈求降福,消灾弥祸的戏剧形式。早在战国时期屈原的著作中就有记载,一直沿袭至解放前夕。

作为地方小戏的衡阳花鼓戏,吸收民间的宗教艺术用以壮大和发展自己,也是地方小戏发展的一般规律。尽管《大盘洞》搬上了花鼓舞台,但它的主骨架和面貌仍是师道戏。不论师道戏的师公子,还是花鼓戏的艺人,他们在演唱《大盘洞》时,都保持着酬神性质的格调,其态度都极为虔诚。由此可以看出,《大盘洞》一剧的形成和完善,完全是出于群眾娱神与娱人的需要。

二、社戏表演中的对台戏

在表演艺术上,花鼓艺人在尊重师道戏必要的保留部分外,其余则按花鼓的艺术要求进行表演。所谓必要的保留部分,系指戏中杨子云仍要按师道化妆、穿道服;在演出中的某些场口,仍要按师道教的“法事”表演,脚蹂八卦,左手捏诀十二地支。除这些师道的酬神身容仍保留外,其余角色完全是按花鼓戏行当来进行表演。增强了戏剧气氛,而且在演出中有人直接插科打诨,增添了观者对故事的直观感。

每逢庙会,请两个戏班在一个场所搭台同时演出,老百姓称之为对台戏。对台戏从火炮戏开始,可以说火炮戏是社家对两家剧团阵容的一个展示。渣江春社的对台戏,讲究东起西落火炮戏。人们事先在西边舞台角上摆放一堆火炮,然后从东边舞台上点火落到西边舞台上,点燃西边的火炮。两家剧团以炮声为号,出来演戏。戏一旦开始,鞭炮火铳齐鸣,战鼓锣鼓一起敲,伴随着叫好声,气氛十分热烈。竞争的激烈性使得各剧团不得不使出全身的力气来吸引观众,甚至出现了师徒、父子同场都互不相让的局面。这样,人群时而涌向东边,时而涌向西边,成为社戏的高潮。

渣江对台戏同时也是让名角获得声名大振的机会与场所。一些名角因此崭露头角,一戏成名。张保和,清同(治)光(绪)年间著名净行演员,渣江本地人。其身材魁伟,昆、高、弹戏皆精,本工而外,正生、小丑、摇旦无不精晓,有“状元子弟”之称。他饰《长亭斩勉》中的包拯,注重人物内心刻画,功架身段极少大幅度动作,多以唱念及眼神功、胡须功的运用表现人物的感情变化。最精妙处,一声“开铡”,初出口时爆若洪钟,拖音时沙哑震颤,渐如游丝,同时双目突出,泪光盈盈。

三、渣江社戏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渣江春社演戏讲究多,要求严格,酬金也很高。衡州府各个大戏班子都以能够被请到渣江唱社戏为荣。一旦和社家签了演出合同,班主们就会四处请名角,勾把式,增添行头。据老一辈艺人回忆,渣江对台戏激化了各个戏班子拿出绝活的心气,不少表演绝活因此出现。

渣江社戏一方面培养出名角,是著名的戏窝子,另一方面,规矩严,一些学艺不精的演员因此望而却步,有的演员在渣江对台戏演出中败走麦城。如果演员戏服穿错或是唱词出错,会被认为是对神灵不敬,会招来祸殃,因此评委会指示监台人员翻板、揭席、阻止演出。

综上,“民俗终岁勤苦,间以庙会为乐”。传统农业社会的人们为了养家糊口,早出晚归,终日劳作,社日社戏演出活动给他们创造了集中放松、尽情欢娱的机会。民众在社戏活动中欣赏演出或参与表演,可以暂时忘却平日的辛苦劳作,享受生活中难得的乐趣。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戏功能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定准语文课堂的出发点——丁卫军《社戏》教学实录评析
风景这边独好——丁卫军《社戏》教学课例深度研读
《社戏》:一篇布满矛盾的作品——《社戏》课堂实录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