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语写红楼 匠心续文脉玉雕《红楼玉语》的创作体会和思考

2018-01-12陈国良

上海工艺美术 2017年4期
关键词:红楼玉雕工艺

陈国良

Telling the stories on A Dream in Red Mansions with jade language is undoubtedly a big challenge. The artistic tentacle of this creation abandons the existing patterns and routines. I try my best to find ways to express my thoughts accurately in the fields of Buddha statue and landscape,actively pursue new work types, and “gorgeously turn a new look” to some extent.

玉雕《红楼玉语》历时2年,于2015年完成作品的创作与制作。作品问世后,成为业界津津乐道的话题,褒奖有加,《红楼玉语》凝结了我从业几十年来对玉雕创作的新的认识和把握,也由此触发了本人对当下玉雕创作的诸多思考。

用玉雕语言讲述红楼故事,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这次创作的艺术触角,打破了既往固有的模式和套路,我努力在擅长的佛像、山水领域尝试寻找准确表达思想的方法,更在全新的作品类型上积极开拓,明显带有某种探索性的全面检验的色彩,由此感悟和梳理创作之路的“起承转合”,完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华丽转身”。

红楼玉语 获第八届玉龙奖特别金奖

玉雕是古老的手艺,在“雕什么,怎么雕”的定位上常常会煞费苦心。在几十年的玉雕生涯中,回望本民族的文化,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艺术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自己艺术创作之根本。这次重新审视中国民族优秀的文化,审视红楼梦这部奇书,我发现了这部名著特殊的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我把创作的视野聚焦于红楼梦中人物命运和情节故事,而这之前所有的积累——红楼的小说生活、绘画、剪纸以及街谈巷议都成了创作的基奠和准备。

艺术的品格,贵在独创,60个小单元既独立又贯通,繁复绵密,却不失灵动。人在场景中活动,场景只是生活的舞台,人才是画中的主角。即便画中无人,依然可以感受到环境中留下的人迹。由此画出红楼梦中缤纷的生活气息和人物的命运遭际。我不满足于写实,再精美细致的写实,如果不能揭示其内涵和精神,也可能流于肤浅。实践证明我的选择和定位是对的,作品给人的厚重感和综合性自然不言而喻。

我充分利用自己在玉雕生涯里获得的一切技艺条件,勇于表达、勉力探索。为玉语表现又找到一条顺畅的表达通道和方式,让传统技艺和现代手法彼此呼应和勾连。作品在叙事手法、情感表达、视觉呈现上多有创新,给人“陌生感”,达到“间离效果”。一个重要的指向就是寻求文学与玉之间“沟通”与“吸纳”的通约性。

总体上说,我这次运用的玉雕语言体现了极简化的风格,表现为画面造型语言的“轻车简从”和人物动态神态的“删繁就简”。这是诸多红楼视觉艺术作品多种风格的研习与实验探索的尝试;是玉雕视角下‘异质同构’的主题表达;是‘意识流’陈述方式与传统审美韵味的互换;是传统玉雕语言的某种陌生化表达。我自己认为完成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某种自我超越和全新诠释。

对琢玉人而言,呈现美还是相对比较简单的一件事,我希望通过作品传递思想, 于是有了我的坚守与努力。《红楼玉语》表达了我对玉雕创作的思考性探索,蕴含了我对玉雕艺术语言的理解与阐释。从技法表达上,我采用了以线造型、不失体面的方法,正是中国绘画最典型的手法。从表现形式上,这组作品重表现、尚意趣,以拙朴简练的手法体现自己的审美追求。玉材被新的言语表达解构与重构,在一个大的故事背景里,在一个过去未曾尝试过的体量里,得到了直抒胸臆的表达。

我在这组作品中,将渐行渐远的风情拉近到眼前,还原了书里的意境,让人回味,让人联想。实际上是在自觉地做着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用形象的画面保留了富有文化意味和历史价值的红楼故事。我想,走进红楼梦的风景里,是上一代人的生活,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享受,也许是后一代人的梦想。今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会做得越来越好,这样的题材会长久地留存下去,也许到那时,会显得更有意义。红楼梦寄托的主题,赋予了这套作品瑰丽的、独具魅力的魂。生,她从何而来?长,她又将要往何处去?

在时间的流程里边,时光可以留给自己什么?这是一场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的历练。对于我——《红楼玉语》的作者而言,无疑具有特别的意义。当别人都在娱乐逍遥的时候,我会做各种形式构成的练习和积累,在平时工作中养成的自我研习的习惯始于兴趣、发自内心,与外界似乎并没多大关系,对形式感的萌动或许是激发其好奇心和上进心的第一要素。大量的摹写和推敲,为自己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可谓:“大木百寻,根积深也;沧海万仞,众流成也;渊智达洞,累学之功也。”

玉雕是形的艺术。讲究的是以形写神,以形写意,形神兼备,寓神于形的形神合一的艺术感受,体现形的艺术,神的韵味,创作者只有在创作时把自己融为作品的一部分,深入其中,才能使观者在欣赏时与玉作品融为一体,才能身临其境。有时,无需处处交待,唯恐观者不知,结果反而画蛇添足,或者观时见喜,事后乏味,毫无遐想深入的空间。我不去苛求逼真的写实而追求简约含蓄的写意。

所谓“搜遍奇峰打草稿”,工艺是人类对现实美好的东西写照与表达,艺术更是人类对某种精神的寄托与追求,是玉与心灵的对话,是高洁清雅的灵魂礼赞。玉雕作品既要重工重料,又要显工显料,更要凸显神韵、意境、灵性,这才是上乘之作。艺术玉雕更注重思想性,艺术的品味要高于工艺,艺术的创作也比工艺的创作要复杂深奥,工艺通常有现存的图案、模式可供参考,可以照搬套用,重复生产同一题材,而艺术却无固定模式,一玉一品,无法套用重复。

试才大观园

石上佝

贾宝玉出走

蘅芜苑

探春图

偶结海棠花

系列创作比传统写实玉雕的创作要深奥一些,体现作品的整体和谐韵律之美,构图要综合考量整体构件中的主次、虚实、藏露、因果、聚散、疏密、浓淡、参差、轻重、顾盼、层次、深浅、快慢、展收等逻辑关系,运用中国画的构图与透视规律,如:近大远小,低近高远,近实远虚,虚实相合,散点透视,合理留白,以白计黑,以形写神。有幸的是这次创作得到了刘忠荣大师的全程关照,并有幸与张迎尧大师联袂,及忠荣玉典团队的通力合作。

当前来看,玉雕艺术及其文化的发展正面临新的发展趋势,可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既有综合化发展的趋势,又有多元化、多极化发展的态势;既有业态的聚集、趋同的发展取向,又有多层次、多样态的发展状态,既有其深厚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又有艺术收藏和艺术消费的切实需求,既面临着机遇,又存在着挑战。不妨从几方面来分析:

1.在强大的需求作用下,玉雕艺术资源的开采空前活跃。首先就是玉雕材料的新品种不断被发掘,被用于玉雕创作这一趋势的出现;其次,玉雕工艺发展正在走出封闭、单一化发展的格局,工艺创新与多元化发展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2. 玉雕工艺不断艺术化发展的趋势明显。玉雕工艺品越来越去功用化,越来越成为人们的一种精神消费品。而这种工艺艺术品不再仅仅是一种工匠工艺的演绎,成为广大艺术家广泛参与,具有自身语言、表现风格与形式的特定的艺术形式。特别是近几年,玉雕艺术在向其他不同门类艺术形式学习借鉴的过程中,艺术特质更加独立,艺术表现更加丰富,不断强化了艺术化发展的这一趋势。

3.在审美变迁的进程中,新的审美文化在形成,正在推动玉雕艺术及其审美文化多元化发展。既有传统的深入学习与传承,又有中西结合的创新,更有推陈出新的努力。一方面,玉雕艺术向其它艺术门类学习、借鉴的趋势也正在成为一大亮点,玉雕艺术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所呈现出的综合性正在被强化;另一方面,玉雕艺术地域化、品牌化、艺术化发展的势头已经出现。

4.玉雕艺术正在打破既有的惯性限制,向一门综合性、开放性的艺术形式迈进的过程中。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时尚审美文化的推动,为新时期审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广、更多的发展路径与空间。

创新来自传承,不是搞“奇”搞“怪”搞“巧”,而是建立在传统基石之上,是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是“扬弃”。创新必须具备扎实的玉雕基本功和丰厚的文化美术底蕴,同时具备天才般的灵感悟性,抽象思考能力,创新必须有一套系统理论作支撑。《红楼玉语》正是建立在两个传统基础上的,一是千古奇书的文学性;二是中国玉石雕刻工艺,是将红楼有机地“溶入”玉石雕刻中而创新出来的作品,是两者的交集。这种创新符合当代审美情趣,品位高雅,会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玉雕人只有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素养,特别是提高审美眼界,才会获得艺术激情和原动力,运用大自然宝玉石,赋诸非凡睿智和艺术劳动,创造性地开拓和发展符合中国文化、民族精神的玉雕艺术。为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为当代文化建设提供正面积极的能量。毋庸置疑,这种日积月累的努力,不懈追求,勤奋耕作,一定会使崭新的艺术形态脱颖而出,艺术家梦寐以求的艺术新境界一定会展现眼前。不仅让中国古老优秀的民族玉雕艺术再创历史辉煌,也必将让中国玉文化、中国民族特色的玉雕艺术走向世界。通过玉雕这一特殊的艺术载体,向世界弘杨我们优秀的中华文化,展示我们民族勤劳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为人类雕艺舞台贡献出越来越多反映当代世界水平的中国玉雕艺术,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玉雕艺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红楼玉语》不仅是我个人的创作,我想应该也体现了当下玉坛一个群体与生态的成长、发展。自己的创作初衷,想要为自己,为忠荣玉典,为更多玉雕人和业界贡献一个创造玉雕艺术的特例,打开一扇具有宽阔视野并且可以自由分享的窗户。

我必须承认任何一个有想法的创作者大多经历过的捉襟见肘的困境,我也概莫能外,好在努力坚持下来了,并终于获得了成功。希望今后仍有这样的作品贡献给这个时代。

猜你喜欢

红楼玉雕工艺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某压力容器模拟锻件制造工艺
小方坯连铸无塞杆保护浇注工艺实践
红楼菊花会
红楼摆摊
红楼女排
玉雕青松献祖国
5-氯-1-茚酮合成工艺改进
巨型玉雕长城和中华民族大团结玉雕图谱揭幕开放仪式掠影
红楼:曲终人散,一片白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