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工雅致 刀笔生辉浅谈当代金陵竹刻的传承与发展

2018-01-12陆原高飞

上海工艺美术 2017年4期
关键词:扇骨竹刻金陵

陆原 高飞

本文从金陵竹刻历史沿革入手,调研分析了金陵竹刻艺术的传承现状,探讨当前应该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更好地使之适应当代社会生活。

明清时期的竹刻艺坛,以嘉定和金陵两派竹刻艺术成就最为突出,并双双流传至今,没有被历史烟云湮没。但今日两个流派竹刻艺术的地位,却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现在嘉定竹刻早已名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以王威为代表的嘉定竹刻传承群,在全国竹刻界有着较大影响。而金陵竹刻不仅在申报“非遗”之路上较嘉定竹刻上慢了一拍,甚至业内地位和影响,还落后于竹刻界后起之秀——常州竹刻。近来,我们通过走访金陵竹刻新老艺人、“非遗”责任保护单位和业内专家等,倾听了他们的想法。对应该如何更好地传承、发展金陵竹刻艺术,在此作一肤浅的探讨。

一、金陵竹刻的历史沿革

金陵派竹刻以南京为中心,创始人为明成化至嘉靖年间的李耀和万历至清初的濮仲谦,两人均为金陵人。此外,当时代表性竹刻艺人还有李赞和蒋诚等人。濮仲谦擅长竹根雕,根据竹根盘根错节的自然形状和特征,随形施艺,略施雕凿,自然成器,质朴而又妙趣横生。李耀和李赞、蒋诚等人,擅长刻扇骨,以简洁为上。清代,金陵竹刻以扇骨为大宗,南京至今还有扇骨营地名;领军人物为潘西凤,作品有濮仲谦遗风,被郑板桥誉为“濮仲谦第二”。

清末民初,南京竹刻业仍很兴旺,这是因为金陵折扇业的发达,为金陵竹刻市场提供了沃土,当时城南从事扇骨雕刻的作坊和店家很多。至上世纪三十年代,南京竹刻艺人还有五、六十人之多,其中较著名的有张家秀、张云举、秦富元、俞文龙、陈识泰等人。店家、作坊多集中于门东的半边营、木匠营、马道街以及江宁的三庄等地。抗战爆发后,金陵竹刻萎缩,直至1940年代末。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随着手工艺的恢复生产,南京的竹刻艺人大多进入秦淮制扇社从事扇骨雕刻。1960年代秦淮制扇社撤销,竹刻艺人有的改行从事他业,年纪大的退休,仅赵德桢一人进入市工艺美术研究室,继续竹刻艺术的创作,并传艺外孙女赵荣。

二、当代金陵竹刻传承概况

近年来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推动下,金陵竹刻有了一定的复苏,据笔者走访了解,目前金陵竹刻主要有以下几条传承主线:

扇骨 成培新作

清代 潘西凤竹刻笔筒 广东民间工艺馆藏

1、赵德桢谱系

赵德桢为当代金陵竹刻代表性艺人,擅长“留青”竹刻。1916年生。南京板桥三山村人,14岁师从竹刻艺人张家秀学艺,1940年代随张家秀去北京荣宝斋从事扇骨雕刻,师徒俩在北京竹刻界有一定影响。约在1950年代初返宁,1963年入南京市工艺美术研究室。1970年代被聘至东郊栖霞区十月制扇厂专事扇骨雕刻,1980年代起,在南京工艺美术大楼外宾服务部从事竹刻,直到84岁高龄才停下手中的刻刀。2006年90高龄时去世。赵老的一生也是金陵竹刻这几十年来起落发展的一个缩影。

赵德桢外孙女赵荣,1964年生。从小生活在外祖父身边,1982年赵荣到栖霞制扇厂,随外祖父学习扇骨雕刻,逐渐掌握了“留青”技艺,1985年和外祖父一起到市工艺美术大楼工作。竹刻品种主要有扇骨、臂搁、镇纸等。现还在市民俗博物馆(甘熙故居)建立“金陵竹刻坊”工作室。赵荣比较全面地继承了赵德桢的竹刻技艺,目前为金陵竹刻省级“非遗”传承人。

2、龙双衡谱系

如果说赵家祖孙是金陵竹刻传承中的一支“正宗”谱系,那么江北浦口的龙双衡,则是金陵竹刻传承中的一支“旁系”。今年六十出头的龙双衡,上世纪70年代分配在浦口老山林场东簏的定山工作。老山竹资源丰富,龙师傅工余闲暇玩起了竹刻。起初只是和几个志趣相投的工友们在一起切磋技艺,2010年代初,他在定山龙虎巷建立了金陵竹刻传习所,组成了一个竹刻团队,常年在传习所从事竹雕的艺人达十多人,其中既有第二代的汪志强、汤向阳、韩学毅、陈永清、梁镇浦、宋继光、邬咏、何胜、张仓凤(女)、李进等人,还有80后的第三代数人。技艺品类也比较多,既有圆雕、浮雕、透雕,也有“留青”。创作的题材,贴近时代和生活,受到消费者欢迎。他尤爱刻制笔筒,雕刻时常一气呵成,因中途中断,筒身极易出现断裂和损坏。他对竹材非常讲究,一个笔筒,需要筛选数百乃至千根竹子,真正是千里挑一的概率。龙双衡建立的定山传习所,是目前金陵竹刻最兴盛的一个传承群。目前龙双衡是金陵竹刻市级“非遗”传承人,徒弟何胜为区级“非遗”传承人。

3、成培新谱系

家住南京夫子庙的成培新,1959年出生于老城南的一个工艺世家,父辈是著名的秦淮“成氏”灯彩艺人,兄长成培君曾经是市工艺美术研究所灯彩扎制名师。受家庭影响,成培新自幼喜爱书画,上世纪七十年代随胡国仁研习花鸟,后从罗国玮专攻山水,得益匪浅。扎实的中国书画功底,使他在竹刻创作上游刃有余,尤其在艺术素养方面较其他艺人有着很大优势,达到了运刀如笔、得心应手的境界。成培新既擅长“薄地阳文”浅刻技法,能在0.8毫米厚度内,最多可分6个层次,以深浅分出前后、浓淡、宾主关系,层次之丰富,甚于工笔画稿效果;又长于竹片阴刻,认为阴刻最能体现艺人的功底,用刀的轻重缓急、一捺一撇深浅力度的把握,要求极高,其阴刻书法,枯笔韵味,运笔意境毕现。此外,他的竹刻浮雕、竹鞭雕小件等品类也很有特色。并在治印、铸鼎、摄影等诸多方面,均具很高素养。是一个以竹刻为主,擅长多种技艺,集创作、制作为一身的全能高手,作品属于有艺术品位的高端收藏品。成培新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竹刻艺术创作中,从不参加任何展览暨评奖,也不申报任何荣誉头衔,包括工艺大师和“非遗”传承人等,都与他无关。只是默默地沉醉于自己的竹刻艺术创作中,悟性、禀性,犹如金陵竹刻开山鼻祖濮仲谦,是一个个性极为鲜明的民间艺术家。弟子有冯强、张春林、葛东仁等人。

明代 濮仲谦竹刻《松树形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春林,是紫金山天文台的一名保安,成培新先生弟子之一。他常年在景区内的一片竹海旁上班,对竹子及竹刻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竹刻创作,后拜成培新为师,技艺又大有长进,目前是金陵竹刻市级“非遗”传承人。

三、对当前传承与未来发展的思考

完成一件竹刻作品,艺人们动脑费时耗力,长者多达数月,过程艰苦,有时回报却未必成正比。年轻人很少愿意学艺,能坚持下来的更少,如赵荣曾带过一个刚毕业的年轻大学生,学艺半年后就离开了。这种状况不利于金陵竹刻的传承与发展。尤其随着传承人年龄的不断老化,一旦一代竹刻名师故去,更会使这项“非遗”项目的传承雪上加霜。尽管目前金陵竹刻的传人在坚持着,但是却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潜伏着危机。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政府需要加大保护和扶持的力度

近10年以来,在国家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推动下,传统工艺美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振兴传统手工艺也成为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内容之一。目前,嘉定、常州、邵阳三地竹刻,已先后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据了解,上海嘉定地方政府,每年都有专项资金扶持发展当地竹刻,并重视传承人才的培养。虽然金陵竹刻也得到了政府层面的扶持,但是相比较南京云锦和剪纸等“非遗”项目,还是显得有些不足,需要政府层面加大扶持力度和关注程度,除了需要将金陵竹刻申报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外,还需在以下三个方面给传承人予资金扶持:

(1)鼓励传承人带徒授艺,按照每位艺人传承技艺的实际情况,由政府给予一定数额的经济补贴,专款专用,专项专用。

(2)扶持竹刻艺人开展艺术创新

《太白醉酒图》竹笔筒 成培新作

上:兰纹三足竹洗下:《开光莲花》竹笔筒 成培新作

竹鞭雕刻小件 成培新作

要使金陵竹刻艺术真正地传承下去,其创作必须在两个方面同时努力。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在吸收传统精华的基础上,根据时代所需,根据现代生活如物质的、情感的、功能的、审美的等诸多方面的需求,找准传统文化与当下市场消费需求的契合点,努力创造出适合当前市场消费所需的文化艺术品。唯有如此,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活”起来并“活”下去。当然,由于传统工艺的创新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前期的投入短期内可能难有经济回报,加之竹刻艺人的物质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因此需要政府制订、落实相应的措施,对此予以扶持和保护,其核心内容主要包含资金扶持和知识产权保护两个方面。

(3)对特殊的传承人给予特殊的扶持

成培新老艺人,虽然身怀绝艺,但身上却又没有任何人们趋之若鹜的社会光环;他不是政府认可的各级“传承人”成员,政府每年下拨给每位传承人个人的扶持资金,都没有他的份,但他却又是实实在在地带徒授艺,默默地做着“非遗”传承工作。这就需要政府的“非遗”保护工作,更细化一些,针对成培新这种特殊的、少见的传承人,给予特殊的人性化的扶持和帮助,以更有利于“非遗”的传承和保护。

2、艺人需要提高自身的创作和技艺水平,提高作品的艺术价值

现在一些工艺美术作品,也包括金陵竹刻在内,技艺表现上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是在作品的气势和审美等方面,还有些不尽人意。作品缺少优秀的设计稿,行业缺少优秀的设计人员,创作上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有创意的个性作品越来越少,已成为工艺行业包括竹刻在内的工艺创作上的通病,像成培新这样同时具有很高艺术素养和技艺水平的竹刻传人较为少见。为此,既要不断提高艺人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创作水平,也要加强行业与文化艺术界人士的艺术交流交往。目前金陵竹刻艺人创作的图稿,有的来自摹绘古代绘画名作,有的为自己创作。从竹刻创作和市场的特点出发,建议艺人要多与书画名家合作,比如由画家或书法家直接在竹片上写字或绘画,然后由艺人雕刻,这样每一件作品都具有不可复制的唯一性,从而可以大大提高作品的艺术和经济价值。

3、市场需要高端和中低端作品并举

建议金陵竹刻采取两条腿并举的模式,高端和中低端作品同时发展。如果说与书画家合作的竹刻属于具有收藏价值的高端作品,那么发展竹刻成为旅游纪念品、室内摆设品、文房用品等,就是另一条腿的中低端制品,可以将金陵竹刻作为南京的一项重要文化资源,与旅游业结合,将竹刻工艺品,通过品牌包装,成为主题性旅游纪念品。此外,竹刻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文人工艺品,一向受到文化人的喜爱。发展金陵竹刻的文房用品,如笔筒、臂搁等,既有实用性,又有装饰性。也可以将臂搁等搭配相应的台座或架子,使之成为一种室内装饰品。

4、相互间技艺交流需要扩大

近年来,南京金陵竹刻艺术博物馆,多次举办“刻意江南”主题系列的竹刻展,并邀请苏州、嘉定、邵阳等地竹刻界参展。南京工艺美术协会、市工艺美术总公司和市民俗博物馆近年来举办了纪念赵德桢诞辰100周年竹刻展、赵荣竹刻展等,都扩大了金陵竹刻的社会影响。建议今后在举办展览的同时,最好能同时开展一些竹刻艺术交流的学术活动,为业内艺人提供创作交流的平台,促进其竹刻艺术水平的提高。

在当前提倡回归“工匠精神”的大环境下,研究探讨金陵竹刻的传承和发展,对于当前我国“非遗”传承和保护工作,对发展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工作,有着一定的意义和作用。

(本文为《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陵派竹刻的传承研究》项目编号:2016SJD760134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

〔1〕田中一光——设计的觉醒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11

〔2〕横尾忠则——《海海人生!横尾忠自传》 脸谱出版社 2013.1

〔3〕《安迪·沃霍尔的哲学:波普启示录》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6:波普启示录》 广西师范

〔4〕日本设计中心官网

〔5〕视觉中国

猜你喜欢

扇骨竹刻金陵
竹刻扇骨,方寸间的素雅精工
非物质文化遗产
——嘉定竹刻
曹雪芹南游金陵说再考辨
浅析现当代嘉定竹刻的发展与传承
海水为什么不能喝?
《张祜 题金陵渡》
洪建华竹刻艺术作品
当代竹刻 百花齐放
醉一场金陵遗梦,留一片丹心如许
摺扇收藏成新寵 亦賞玩亦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