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见未来,从预防开始

2018-01-12龙墨王树峰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验配助听器残疾

龙墨 王树峰

2018年3月3日是第19次全国爱耳日和第6次世界听力日。今年爱耳日的主题是“听见未来,从预防开始”。2018年初,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教育部、卫生计生委等15部委联合发出通知[1],号召开展全国性爱耳、护耳活动,大力宣传听力残疾预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贯彻落实《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2],推动建立健全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生命周期的听力残疾防控体系。文件中明确提出了“预防为主、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全民动员”的基本原则,并指出要在有效控制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着力减少疾病致残、努力减少伤害致残以及完善康复服务体系等方面采取有效行动,有效减少残疾发生。

中国共产党第19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社会稳步发展,国家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听障者将迎来生机勃勃、丰衣足食的美好未来,让我们一起听见未来、感受文明!

保护好耳朵,拥有良好的听觉能力是听见未来的基础。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5],听力损失的患病率约为15%,致残性听力损失的患病率在5%以上;按照我国目前的人口基数,推算可得全国听力损失人口在2亿左右,致残性听力损失人口数量达7000万人。做好听力障碍的预防工作,可有效降低听力残疾的发生。

1 落实政府主体责任,法律确权残疾预防相关工作

党和政府历来非常注重残疾预防工作,关心残疾人事业。国务院办公厅及省市地方政府相继印发了《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3]、《北京市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7-2020年)》[4]等文件。

在国家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国务院于2017年7月1日出台了《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明确了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领导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将此项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完善残疾预防保障体系,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实行工作责任制,对有关部门承担的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进行考核和监督。政府要求残疾预防工作应当覆盖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以社区和家庭为基础,坚持普遍预防与重点防控相结合。

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以下残疾预防工作:①实施残疾监测,定期调查残疾状况,分析致残原因,对遗传、疾病、药物、环境等主要致残因素实施动态监测;②制订并实施残疾预防工作计划,针对主要致残因素实施重点预防,对致残风险较高的地区、人群、行业、单位实施优先干预;③做好残疾预防宣传教育工作,普及残疾预防知识。各省市将配套各项保障措施,实施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法律的保障和各地政府的主导,听力残疾的发生率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听力康复工作质量将有较大提升,听见未来有了制度保障。

2 有效控制出生缺陷导致的听力残疾,尽早实施听力康复

针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开展不平衡的问题,继续推广普及新生儿听力筛查,加大在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的筛查力度,有条件的地区可行耳聋基因筛查。这些检查能尽早发现孩子的听力损失,尤其对单耳听力障碍者,更是一种科学实用的监测方法。在之前筛查工作的经验基础上,建立听力残疾“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的一体化服务及管理模式。强调“早、准、精、全”,早是指早发现,准是指诊断准确,精是指服务精细化,全是指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康复。在听障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不仅能适应社会、而且能主动参与社会进而改造社会,推进听障儿童的全面教育和融合教育。康复学前化、康复教育化、康复社会化的理念已深入听力语言康复工作者的行动中。残疾预防工作卓有成效,做到“十聋九不哑”,从而让听障儿童用听觉感知世界。

3 积极预防各种疾病导致的听力残疾,提高老龄听障者的沟通质量

提高传染病综合防控和监测预警能力,预防风疹、脑膜炎、麻疹、腮腺炎等传染病对听觉系统造成的损害。着力防控慢性病致残,推广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倡导居民进行定期的健康体检,及早控制糖尿病、高血压、肾病等对听觉系统造成危害的疾病。这样可有效减少听力残疾的数量及听力损失的程度。

我国即将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的听力健康应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专业机构应为老年人提供助听器体验服务和验配随访服务,提高助听器配戴率和满意度。发现永久性听力损失,应尽早配戴助听设备,以减少听觉剥夺现象的产生。否则,会加重言语识别率的降低。听障者能否坚持配戴助听器,与他的期望值有关,更与他从中得到的益处多少有关。一方面,从心理学角度帮助听障者建立合理的期望值;另一方面,要科学、细致、个性化地选择听力放大设备,让他们提高沟通质量和生活质量,顺畅地融入主流社会。这样,听力康复工作就有了质的飞跃,从人道主义听力康复模式上升为社会权益听力康复模式。

4 加强科学研究,培养人才队伍,创新服务模式

加强对听力残疾预防工作各个层面各个阶段的研究,探讨其发生发展规律,研发新技术、新产品,验证干预方法,评估康复方案,培训从业人员,为降低听力残疾发生率、提高听力康复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广义的预防分为三级,第一级为病因预防,是最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如远离强噪声就属于避免听力损失的一级预防。第二级预防亦称临床预防,表现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积极治疗中耳炎、突发性耳聋等疾病就属于消除听力损失的二级预防。第三级是康复预防,是对疾病进入后期阶段的预防措施,应用康复工具和方法,使其残而不废,康复或代偿其原有功能。中度永久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配戴助听器就属于对抗听力损失的三级预防。

近几年,在三级预防中所使用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发展迅速,助听器便是使用最广泛、最具代表性的助听设备。为了与未来世界接轨,科学家针对现代助听器着力研发了无线与网络通讯功能[6]。在助听器集成芯片上设有无线传输模块,可同时用于接受与发送电信号,其连接的另一端可能是对侧耳助听器、智能手机、无线遥控器、无限编程器、无限麦克风、智能电视、智能音响等。助听器是一个典型的可穿戴设备,主要用来实现实时连续声信号的处理,其各种高级功能均围绕声信号的放大与处理展开。非实时连续声信号的处理属于辅助性(非助听)功能,包括耳端听力测试、助听器反馈啸叫路径评测和助听器功能自检。

助听器多种功能的革新及应用为听障者提供了实现高级听力康复的新手段,现代助听器已经向我们走来。与之对应,验配师是否具备了驾驭现代助听器的能力呢?一般而言,助听器需要专业有效的验配才能实现其基本功能和先进特性。对验配师的培训教程也必须要与时俱进,内容不仅包含耳科学、听力学、心理学、声学、语音学、康复学,还要包括芯片技术、仿生学、生物医学工程、无线传输技术、人工智能、脑认知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合格的验配师将把助听器的各项先进功能发挥到极致,帮助听障者听见未来。

我国听力障碍人口众多,地域分布广泛,服务水平和服务条件存在较大的城乡差异;老年听障者听力康复意识差,行动不便,就诊率低;高质量助听器的价格昂贵。这些情况导致很多需要配戴助听器的患者没有机会体验助听器带来的帮助,无法依靠现代助听器实现听力康复,这提醒我们传统的服务模式应该变革、创新。OTC助听器(智能/便捷助听器)的出现将使服务模式大为改变,网络验配、远程指导、客户自助等验配方式变得自然、可行,助听器配戴率偏低的社会状况将会极大改善。由此,我国政府有关部门组织领域专家讨论起草中国OTC助听器标准问题,这将促进助听器验配服务模式的快速变革。需要说明的是,OTC助听器从字面翻译又叫非处方(over the counter)助听器,但并不是说它简单低端或功能差。相反,OTC助听器可能需要具有更高的性能,在减少调试环节的情况下,也能应对外界环境声音的变化及噪声的干扰。所以,称它为智能便捷助听器可能更为合适。新产品、新理念、新服务模式的出现,使更多的听障者听见未来。

当然,预防听力残疾的方式、方法还有很多,例如预防耳毒性药物致聋,远离噪声、控制噪声、减少噪声环境下的暴露时间,避免头部的意外伤害等。这些内容在之前的爱耳日主题宣传中有过详细阐述,这里不一一展开讨论,只请大家切记预防为先。

当前,我们正处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国家正在走向繁荣富强。历史上,我国听障者还没有这样更接近实现听力语言残疾的智能康复,实现“听见未来”的美好愿望。让我们用心去听,一同走进新时代!

参考文献:

[1]中国残联,教育部,工信部,等.《关于开展第19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残联发[2018]8号.2018-01-15.

[2]国务院.《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国务院令第675号.2017-02-07.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6]66号.2016-08-25.

[4]北京市残工委.关于印发《北京市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京残工委[2017]6号.2017-05-16.

[5]WHO.http://www.who.int./pbd/deafness/.Retrieved at 2015-02-17.

[6]张朝英,王树峰.无线与网络通信技术在现代助听器中的应用[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7,15(2):142-144.

猜你喜欢

验配助听器残疾
220年前的助听器:科技的力量、社会的进步
关于助听器您需要了解的知识
基于智能手机的数字助听器自主验配系统
老视镜验配中的疑难问题及处理
7300度近视眼镜真的适合验配吗?
浅谈青少年渐进的验光
《梁东兄置助听器得佳句,余和之》
眼镜助听器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