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治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的护理

2018-01-12粉,陈

关键词:手术过程内镜黏膜

王 粉,陈 喆

(陕西省人民医院,陕西 西安 710068)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是很多消化道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具有比较显著的治疗效果。该手术治疗方式具有费用低、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损伤小等优势[1]。为了保证手术治疗效果,在围手术期间做好护理干预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探究分析防治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2016年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患者16例,其中,男性9例,占56.25%,女性7例,占43.75%,患者最高年龄75岁,最低年龄43岁,平均年龄(58.63±4.39)岁。根据内镜治疗方式不同可分为肠镜下治疗8例,胃镜下治疗8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防治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护理,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术前护理。患者接受手术前,护理人员应该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病灶位置、数量、大小、脏器功能、凝血功能等,同时给患者进行各项常规检查,确保患者符合手术要求。由于疾病因为的影响,患者手术前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就需要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消除患者紧张焦虑心理。此外,护理人员还可以为患者介绍手术相关内容,包括手术必要性、安全性、注意事项等,提升患者手术治疗信心。手术前8小时,需要患者禁食,前4小时,需要患者禁饮,并且连接相关导管,测试患者耐受度,同时,为了防止肢体受压引起缺血,还需要静脉注射丙泊酚麻醉,并选取合适的体位。其次,术中护理。事先准备好手术过程中所需的药品、工具等,如果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出血情况,可以采用肾上腺盐水止血,浓度控制在1:10000,如果出血情况没有停止,还可以将其改为粘膜下注射。同时,医生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积极配合,并实时观察患者的病情,一旦出现异常,应该立即告知医生,以便及时采取措施。第三,术后护理。主要包括术后再出血护理和饮食管理。患者在接受手术后,应该24小时内绝对卧床休息,护理人员做好病情观察,一旦出现呕血、恶心、血压异常、心率异常等情况,应该及时处理。手术后3天内患者应该禁食,第4天食物以无渣软食为主,避免刺激性食物,经过一个月的过度,才能逐渐转为正常饮食。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以患者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作为观察指标。

2 结 果

16例患者手术过程中出现过少量出血情况,但经过氩离子、电凝等手段成功止血,均未采取输血治疗。手术后,没有出现呕血情况,3例患者出现创面出血,经过治疗后恢复正常。

3 讨 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临床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如果没有做好护理干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会非常高[2]。尤其是术中出血与术后24小时内出血处理,需要尤为谨慎。因此,围手术期间,临床上应该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护理干预方式,保证手术治疗效果与手术安全,从而促进患者更快更好的康复,提高医院医疗服务水平。

本次研究采取回顾分析的方式,对16例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患者治疗和护理过程进行回顾。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手术过程中出现过少量出血情况,但经过氩离子、电凝等手段成功止血,均未采取输血治疗。手术后,没有出现呕血情况,3例患者出现创面出血,经过治疗后恢复正常。该研究与马丽华[3]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术前术后护理配合的应用价值中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做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护理是保证手术治疗效果,较少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手术过程内镜黏膜
腭部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修复补片修复硬腭黏膜缺损的疗效观察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压疮高风险者手术过程急性压力性损伤护理干预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Tiger17促进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保留远近双蒂皮瓣削薄术治疗手足部皮瓣移植术后臃肿畸形临床观察
保温护理对98例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复苏应用价值分析
麻醉复苏室与临床护理特征性分析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