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儿科血液系统疾病护理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

2018-01-12

关键词:系统疾病儿科我院

李 岩

(保定市儿童医院(保定市儿童呼吸消化疾病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河北 保定 071000)

血液系统疾病具有发病迅速,病情严重的特点,部分人还可出现猝死现象,因此,关于血液系统疾病的研究受到医学界学者的极大关注[1]。本文主要就我院之前诊治过的儿科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填写的问卷为基础,探讨分析儿科血液系统疾病护理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以此作为借鉴降低日后进行医院护理时可能出现差错的机率,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血液系统疾病小儿100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其中有54名男性患儿,46名女性患儿,年龄范围在1~13岁之间,平均年龄9岁。

1.2 方法

通过采取问卷调查以及部分病情访问的方法,对100名研究对象进行病情回顾,最后归纳汇总,总结分析儿科血液系统疾病护理中存在的的不安全因素。

2 结 果

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最后回收有效调查问卷为 95份,废弃问卷5份。工作人员对98名患者进行了病情访问。随后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总结出儿科血液系统疾病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如下。

2.1 客观因素

(1)护理环境的特殊性:由于儿科护理的护理群体的特殊性,会给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造成困难,容易导致护理工作出现差错。儿科一般探望家属较多,病房环境也较其余科室嘈杂,这就导致其护理环境不够安静,影响正常护理工作。

(2)护理人员数量不足:尽管我院护理人员在岗数量不少,但相比于庞大的患者数量,依旧杯水车薪。此外,我院还存在护理人员编制不合理的问题,这也是大多数医院所存在的问题。另外,当医院患者数量达到高峰时,护理人员在岗数量的不稳定性就会导致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变得十分繁重,护理人员普遍年轻化,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有待提高,在此种高压环境下,容易产生疲惫烦躁等负面情绪,对护理工作会产生一定影响。

(3)业务水平不高:不能较好地应对患者的病情变化。由于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病因的复杂性,患儿发病较快,病情变化也比较快,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业务水平,并能熟练常规护理操作和熟练使用各类医学器械。由于当前大多数医院实行护士聘任制,导致其过于重视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从而忽略了技术人员的人文科学培养。这就导致相当一部分的护士缺乏临床经验,且不熟知护理行业的新理论、新技术以及新护理方法的变化。

2.2 主观因素

(1)患儿配合性较差。由于患儿年龄较小,不太能有效配合治疗,大部分患儿对医院医生和护士等人员还存在畏惧心理,这均导致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较难开展;另外,因为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发病和病情变化较快,患者消耗较多,病情恶化更严重。而患者家属往往会归咎于护理人员,导致医患关系不和谐,这种缺乏信任的医患关系会给护理工作开展造成不便。

(2)意外事故。由于患儿年龄过小,缺乏常识,患者家属对其也缺乏一般的健康安全教育。此外,不熟悉住院说明,用药注意事项以及消防隔离知识,患儿容易出现走失、到处走动、碰倒输液架等意外事件。另外,逆反心理和厌医行为等均会给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增加风险。

2.3 建议

(1)适当增加医院护理人员的数量,合理进行护理人员的编制。同时在合理增加护理人员的数量的同时,提高录用标准,关注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知识以及社会人文科学素质,要注意在增加护理人员数量的基础上提升护理人员的素质。

(2)增强岗位培训,提升护理水平。医院所录用的护理人员一般为应届毕业生,缺乏相关工作经验,专业技能也稍欠缺。因此,为了提升医院护理水平和护理人员专业能力,医院应该给护理人员提供岗位培训:包括专业护理课程以及主管护师对新进护理人员工作上的耐心指导,培养其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具备独自掌握各项护理操作和各类护理器械的能力。

(3)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护理人员应通过积极主动和患者家属沟通相关注意事项和知识,提高其配合度,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展。

3 结 论

通过适当增加医院护理人员的数量,合理进行护理人员的编制,增强岗位培训,提升护理水平以及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的沟通等措施,达到尽可能降低医院的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猜你喜欢

系统疾病儿科我院
细胞免疫治疗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及展望
良好睡眠,健康同行
更 正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2021 年专题预告·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第二届编委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