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正确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

2018-01-12林建华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8年12期
关键词:思潮错误

_林建华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视阈中,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在全球变动不居的视阈中,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在这种大的现实背景下,国际国内各种社会思潮纷纭激荡,正确与错误交织,主流与非主流并存。这就要求我们对各种社会思潮进行关注,对错误社会思潮进行剖析、匡正。

一、当前社会思潮的态势

按照不同的标准,社会思潮可以有不同的分类。诸如,以性质为标准,可以将社会思潮分为积极进步的社会思潮和消极保守的社会思潮,还有一些偏于中性的社会思潮。按学科或理论基础为标准,可以将社会思潮分为政治思潮、经济思潮、哲学思潮、文化思潮、宗教思潮、科技思潮、生态思潮等。以起源为标准,可以将社会思潮分为国内起源的社会思潮和国外起源的社会思潮,以及国内国外交互作用而生发的社会思潮。但是,不论以什么标准来划分,社会思潮都存在良莠不齐、菁芜有别的问题,且会在不同领域产生不同影响。综合研判,当前相对稳定、影响较大的错误社会思潮,主要有历史虚无主义、“西方宪政民主”论、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论、“公民社会”论、“西方新闻自由”观、“两个质疑”论、“逆全球化”思潮等。这些错误社会思潮虽然在我国传播的具体情况不同、对民众思想的影响状况不同,也会出现潮涨潮落的阶段性和流动性,但短期内不会完全退潮甚至烟消云散,因为其核心都是从意识形态方面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否定党的领导,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归根到底就是争夺阵地和人心。这些错误社会思潮,正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匡正、引领的主要对象。

二、当前主要错误社会思潮的表现及实质

考察当前社会思潮,应着力剖析主要错误社会思潮的表现、实质和危害。

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表现是,在表层,要求“重新评价”历史人物,要害在于褒扬负面人物、否定正面人物,特别是抹黑英雄人物;在中层,歪曲、否定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鼓动西方道路的选择;在深层,否认唯物史观与方法论的指导地位和作用,主张唯心史观及其研究方法,等等。历史虚无主义不是一般地“虚无”历史,其实质是,企图消解中国共产党执政、长期执政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西方宪政民主”论的主要表现是,鼓吹西方发达国家理念、政治模式和制度设计,打着“依宪治国”的旗号,要求中国实现西方“宪政民主”,引入多党制、议会制、普选制、三权分立制等。“西方宪政民主”论者往往以偷换概念等方式包装自己的观点。譬如,我们党历来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但是,有些人总是把依宪执政这一精神和原则有意误读为实行西方式的“宪政”。“西方宪政民主”论的实质是,把西方政治制度模式搬到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行不通,会水土不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这就是说,我们不能割断历史,不能仅靠想象突然就搬来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

“新自由主义”的主要表现是,主张并强调经济“绝对自由化”“彻底私有化”和“完全市场化”,否定公有制,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和调控。新自由主义是为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和金融垄断资本利益服务的,它并没有带来全球经济的持续繁荣发展,反而给许多国家和地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就连一些西方国家自身也深陷金融危机、债务危机而难以自拔。新自由主义的实质是,企图改变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损害党执政的经济基础,搞乱“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逻辑关系。

“普世价值”论的主要表现是,把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当成超越时空、超越国家、超越阶级的永恒价值,认为它们具有广泛普适性,而忽视其历史性、地域性、民族性。这是典型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和历史唯心主义的立场观点。“普世价值”论的实质在于,混淆西方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区别,宣扬中国只有接受西方的“普世价值”才有出路和前途,从而动摇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思想理论基础。早在1944年7月14日,毛泽东在同英国记者斯坦因的谈话中就指出:“我们的态度是批判地接受我们自己的历史遗产和外国的思想。我们既反对盲目接收任何思想也反对盲目抵制任何思想。我们中国人必须用我们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并决定什么东西能在我们自己的土壤里生长起来。”

“公民社会”论的主要表现是,宣扬西方政治理念,把公民社会视为保障个人权利的前提和依据,视为抗衡威权秩序、实现宪政民主的手段和条件,甚至把公民社会视为推进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灵丹妙药”,并因而组织各种形式的所谓“公民行动”。“公民社会”论的实质,就是企图把党的领导和基层群众自治对立起来,从而削弱或瓦解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西方新闻自由”观的主要表现是,以新闻自由为幌子,要求行使新闻媒体作为“无冕之王”的所谓“第四权力”,攻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歪曲和否定我国“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必须姓党”的党性原则。其实质是,通过鼓吹抽象的、绝对的新闻自由,否定党对媒体的领导,企图打开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突破口。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方面,是最前沿、最直接、最有影响力的意识形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

“两个质疑”论的主要表现是,质疑改革开放,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性质。质疑改革开放,主要是把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归咎于“改革开放过了头”,质疑中国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是在搞各种形式的资本主义。质疑“改革还远未到位”,就是要求以西方制度模式为标准进行所谓的“彻底改革”。“两个质疑”的实质是,或者消解改革的动力,或者误导改革的方向,使中国在根本问题上犯颠覆性错误,从而走上歧途。习近平总书记一再重申:“我们的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的、有原则的。我们当然要高举改革旗帜,但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逆全球化”思潮的主要表现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回归和民粹主义的崛起。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会阻滞世界自由贸易和全球投资体系的正常运转,破坏各国政策的可持续性和可预期性,侵蚀全球化进程中各国合作共赢的已有成果;另一方面,各国普通民众在经济低迷、社会阶层固化、失业率攀升、难民危机等各种因素综合起作用的合力下,产生对社会的不满、排外主义和民族主义等负面情绪,从而导致政治上的“右转”,使民粹主义强势存在和不断扩张。“逆全球化”实质上是一种与以市场、资本等要素在全球层面加速一体化的全球化进程背道而驰的理念和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主义政策如饮鸩止渴,看似短期内能缓解一国内部压力,但从长期看将给自身和世界经济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他强调:“尽管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有新的表现,但‘地球村’的世界决定了各国日益利益交融、命运与共,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面对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与全球化大趋势的博弈,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进新型全球化的新时代内涵。

三、正确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改革发展稳定复杂局面和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媒体格局深刻变化,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一方面,正视社会利益、思想文化、价值取向多样化的现实,以及各种社会思潮交流交融交锋的态势;另一方面,在交流互鉴、积极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增强批判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自觉性、主动性,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匡正主要错误社会思潮的实效性、长效性。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决定历史前进方向的是“行动着的群众”。马克思主义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正确认识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片面性、表面性和欺骗性及其本质和后果,以实际行动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迫切需要和真切体现。

二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驳斥各种错误社会思潮。其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这里面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偏离了这一条,那就南辕北辙了。”这一论断,既形象生动又寓意深邃。其二,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4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不断演绎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其三,促进社会公平分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的关键是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基础。这一问题,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和国家长治久安。

三是正确开展舆论斗争和思想斗争,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各种错误社会思潮。对待错误社会思潮,不能仅仅采取简单否定的态度,而是要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等维度,进行鞭辟入里地剖析。但是,对各种错误社会思潮进行批判也绝不仅仅是一般性的学术问题,而是政治是非问题。必须对错误社会思潮及时亮剑,如果任其蔓延、泛滥,势必会动摇我们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同时,更要在剖析、批评、批判的基础上,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匡正错误社会思潮。这就要求我们做好做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树立问题导向和问题意识,加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规律和效果检验标准的研究等。

猜你喜欢

思潮错误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在错误中成长
北宋儒学复古思潮下的柳词创作探析
社会思潮冲击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分析
你也会犯这样的错误吗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维新思潮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
不犯同样错误
如何释放多元社会思潮的正能量
一次“错误”的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