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8-01-11季政蓉顾兴梅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47期
关键词:危重全程成功率

季政蓉,顾兴梅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兖矿集团总医院,1.急诊科;2.心内科,山东 济宁 273500)

医院急诊科收治患者往往有急、危、重等病情特点,若救治不及时,便会导致患者将面临严重的生命危险。一旦对患者所采取的护理方式不当,便很有可能会对患者的病情造成严重影响,并将因此产生医疗纠纷事件[1]。因而,目前急需构建起一种能够有效应用于急诊科室的护理新模式。本文探讨全程护理模式在抢救医院急诊危重患者时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3例急诊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将患者依据门诊编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52.3±3.4)岁;观察组53例,男31例,女22例,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52.4±3.1)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依据常规抢救护理程序对患者开展相应的抢救性护理服务。观察组采取全程护理模式对患者实施抢救性护理服务,具体包括:①快速分诊。选择由具备五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护师担任分诊任务,在接获120急救中心信息后,做好抢救床准备、滑板转运、氧气及护工推车出迎等工作,依据患者病情状况安排相应的抢救室,密切监视患者病情变化。②采取有效急救措施。辅助医生做好相关急诊抢救配合工作,确保各项抢救工作的及时、快速开展,使患者保持呼吸畅通,并为患者建立起静脉通道,同时安排专人向患者提供抢救药物,并予以记录。③全程陪护。在抢救过程中要提前做好检查准备工作,一旦患者病情状况急剧变化便应给予相应的急救物品,如氧气瓶、呼吸囊、气插管喉镜等,并及时告知有关病区做好接诊准备,并陪同患者转运。④交接管理。抢救护士在将患者送入相关病区后,需对患者的病情与有关需应用到的抢救药物做好交接工作,确认交接完成后,需签字确认[2]。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例数;②调查患者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体评分内容包括护理态度、技能熟练度、工作责任心及健康宣教开展情况等多项内容。满分为100分,非常满意:≥90分;满意:≥60分;不满意:<60分。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度+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抢救成功51例,成功率为96.22%;对照组抢救成功42例,成功率为84.00%。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87,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11%)明显高于对照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2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 论

急诊危重患者往往病情状况较为危急,还可能会同时合并有多种病症情况,症状表现较为复杂,在对患者开展抢救治疗时要确保一刻都不能耽误,尽全力做好各项抢救措施,挽救患者生命。由此也便要求相关的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护理理论知识,与丰富的护理经验与技能,可针对患者在临床上所表现出的各种情况做出及时、准确的应对处理,具备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只有保证能够达到以上标准要求,方可实现抢救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为临床急诊抢救争取宝贵时间,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与预后质量[3]。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针对急诊危重患者开展临床抢救工作时,应当采取全程护理干预方式,可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姜明霞.全程护理在降低急诊危重患者医疗护理风险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21(6):1518-1520.

[2] 徐卫容,李 磊,林洪波,等.品管圈在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9):665-666.

[3] 张巧利,彭朝林.前瞻性护理对急诊危重患者 ICU期间压疮形成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7):1736-1738.

猜你喜欢

危重全程成功率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手工制鞋全程LOOK
147例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