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2018-01-11潘玉琴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47期
关键词:全程心肌梗死病情

潘玉琴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人民医院,青海 海东 810799)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有不断升高的趋势,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重症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是冠状动脉缺氧、缺血造成的心肌坏死,严重者会导致休克、猝死等,很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患者抢救需要及时,抢救时间和抢救效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能够提高抢救效果,为了抢救时间能够缩短,临床上目前多采用的护理方式是全程优化护理[1]。现以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象进行分析,探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引入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所产生的效果,探究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的临床意义,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2月来我院抢救的心肌梗死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比组。其中,对比组男16例,女8例,年龄44~76岁,平均(59.19±3.91)岁,发病时间0.5~9 h,平均(4.31±0.41)h;研究组男17例,女7例,年龄43~77岁,p平均(59.69±3.31)岁,发病时间0.5~8 h,平均(4.17±0.29)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比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干预;研究组则采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干预,护理方法具体如下:

1.2.1 常规急救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方法包括开通绿色通道、急救前评估(完成要求在2 min内)、无固定模式急诊抢救、建立静脉通路、化验血液样本、急诊时常规护理干预等。

1.2.2 全程优化护理方法

首先患者的接诊措施应当优化,在患者转运过程中现场急救人员应定时把患者的急救车当前位置和病情变化报告给急诊值班室,根据急救车位置分诊护理人员需要提前2 min就位,对患者进行转运时需要听见急救车警笛声时就要立即将平车推到急救中心门前,并且需要快速将其转移到抢救室或急诊室内。如患者是自行前往就医或在家属带领时也应该立即用平车将患者推往相应科室,同时需要委派一名护理人员通知医生进行急救[2]。

其次,如果患者显示较为严重的急性心肌梗死病症,此时需要先将患者转移到急诊室内诊断病情,对患者呼吸、面色进行观察要求在30 s内,并询问患者的基本资料包含胸痛程度、服药种类、服药时间、以及既往病史等,然后为患者开展心电图检查要求在30 s内,不需要等待医生下达心电图检查的指令,并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要求在最短时间内。

第三,初步评估好病情结束之后,进行检查应采用参与者、确定手术时间、手术方向、手术责任的制度。在患者进入急救室必须提供氧气护理并且在2 min内,并测定患者的血氧浓度和血压且在3 min内,需建立静脉通路在5 min内,由另外一名护理人员在这一过程中同时为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测,供医生判断病情。介入治疗急救是急性心肌梗死所采取的一般方式,进行穿刺选择的是右侧股动脉,在左侧上肢静脉建立静脉通路。如果患者在此时出现心力衰竭情况,护理人员必须开展心肺复苏在患者右侧,并给氧采用气管插管,保障患者的供氧[3]。

第四,在抢救患者结束后,需要进行交接,要通知重症监护室相关护理工作人员,在知情同意书上需要由家属签字,必须由双方护理人员共同在转接手续上签字。患者的头部在转移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好,头部两侧可用双手扶持,患者的呼吸、面色变化需要密切观察,不可产生颠簸、稳定是推动平床时所要注意的事项。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患者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比组,同时心肌梗死复发率研究组为8.33%(2/24)、对比组20.83%(5/24),两者相比较,研究组明显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表(±s)

表1 两组患者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表(±s)

小组名称 n 急救时间(min) 住院时间(d)研究组 24 40.06±5.41 9.88±2.13对比组 24 65.69±7.41 12.71±2.52 P值 - 0.0000 0.0000 t值 - 19.7119 5.9589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抢救时间是最宝贵的,延误每分每秒都会严重的影响其急救效果,因此争分夺秒是抢救工作所必须的。优先抢救、绿色通道虽然传统的急救护理也采取,但仍然消耗较长的时间。而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处理是全程优化护理在原有时间基础上进行的,在急救中心门口必须有接诊护理人员等候急救车,在患者到达的同时将其转运到急救室或急诊室内,抢救前病情评估对于病情较重患者应控制总时间1 min以内,最长不得超过80 s。患者在进入急救室内后,还需要的一些手段是立即开展给氧、建立静脉通路、介入治疗等手段,这样患者的生命健康才能够进一步保证[4]。

[1] 李 颖,蔺 兰.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3):252-253.

[2] 董琴娟.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4,14(18):108-109.

[3] 杨兆华.观察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救治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实施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17):125-126.

[4] 张连荣,刘 娟,等.情景模拟定位协助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1):3782.

猜你喜欢

全程心肌梗死病情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手工制鞋全程LOOK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全程监控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