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忘初心立德树人,争做有为工匠教师

2018-01-10李晓龙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教师教学

摘 要:“工匠精神”是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及特质,深化“工匠精神”对中职教育的意义,进而提出建立完善的“工匠精神”法律与制度体系、构建合理的 “工匠精神”教育原则和探寻良好的“工匠精神”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旨在培养工匠型优质教师,促进中职教育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工匠精神 教师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2-0237-02

1 引言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途径。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推进,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效,各个职业院校与教师已然逐渐摈弃以前过于看重专业技能的教学模式,开始逐步向着教学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目前许多中职教师的教学现状仍不容乐观,职业素养不高、教学模式单一、流程化现象严重成为制约中职教育发展的壁垒,深究问题根源,“工匠精神”理应成为中职教师成长的基石,尤其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征程中更需要教师不忘初心、立德树人。

2 “工匠精神”的内涵及特质

何为“工匠精神”,着重于“匠气”与“匠心”两词,是否为真正的“工匠精神”,关键看“匠心”是否大于“匠气”,只有前者大于后者,才能称为真正的“工匠精神”。所谓的“工匠”主要是指依靠自身的才能与手工艺制造工艺品的人。自从2015年,工匠便开始逐步受到相关学者与社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工匠进行研究与定义。尤其是在这个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社会中,“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完美的贴合了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工匠”一词的内涵也逐渐扩大化,具有越来越深刻的涵义,它代表着一个时代应该具备的典型特征,代表着坚持、毅力、严谨等美好的词语。将“工匠精神”合理与教师素养相互融合,做一个有“工匠精神”的教师是新时代教师所必须的通行证。

2.1 敬业奉献,坚韧不拔

热爱事业是“工匠精神”的首要精神特质。一个不热爱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生存灵魂的。尤其是对于教师而言,承担着每位学生的未来,虽然学习是学生的事,但教师作为教学环节的起始点,其授课过程至关重要。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除对过硬的专业技能外,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越来越看重。德育是与教师的教育道德不可分割的,想要合理开展德育教育,教师首先应具有敬业奉献、坚韧不拔的良好品质,一个教师的内在修养,是反映其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对于教师“工匠精神”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唯有将德育工作纳入中职教育知识体系并贯穿教学始终,才能根本上提高学生对自身核心素养的重视度。

2.2 看齐标准,不打折扣

标准至上是“工匠精神”的内在要求。在竞争逐步激烈的社会中,各行各业的潮流不断席卷着各从业人士,使得树立良好的看齐标准必不可少。早在1999年初,国务院便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性决策,随后,200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颁布更是明确要求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优秀的教师是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力量,越来越多的教师也开始意识到标准意识是教师的必备专业素养,尤其是在如今人才辈出的时代,唯有樹立合理的看齐标准,设立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为提升学生素养提供强大的动力,才能更好地契合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才能更好地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

2.3 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严谨笃学是中职教师教学的必备素养。从某种程度上,教师是否具有严谨治学的态度是决定教师能否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为面临中职生源质量严重断层的现实,学生素质也呈现普遍下降的趋势,而中职学生大都是15-17岁,仍然处于思想不成熟时期,有较多学生还不能独立构建合理的学习模式,所以需要中职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教育与素质教育,更需要教师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精神,让自己的专业素养向着更为多元化、全面化、严谨化趋势发展,在要求学生专心学习的前提下,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中职生,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2.4 打破边界,敢于创新

勇于突破是教师专业技能持续提升的内在要求。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息化时代的日新月异促使各行各业都需要一定程度的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贴近的中职教育亦是如此。特别是在中职课堂上,由于中职学生年龄小、思想不成熟、学习积极性不高,往往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进而影响到教师的授课积极性,这样的恶性发展并不利于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如何构建合理有效新型的课堂模式如“游戏化教学”、“混合式教学”、“互联网+模式”等显得尤为重要,这就使得中职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与突破精神,敢于突破以前的传统“灌汤式”教育模式,根据中职生学习情况探索合理的教学模式,才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学生积极性。

3 “工匠精神”对中职教育的意义

对教师而言,“工匠精神”作为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素养在中职学生的未来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就内在地要求教师必须把“工匠精神”的培养作为一种基本要求纳入中职教育之中,而教师则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主力军。换个角度来说,工匠精神的培养也能最大程度上促进中职教师专业成长,因为教师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与生命守望,就会提升自己对本职工作的重视程度,而只有以创新精神与孜孜以求的态度对待学生,自然就能获得教学过程中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对中职生而言,“打铁还需自身硬”,自身的学习态度是对个人发展起着决定性的最重要因素。在如今素质教育的时代,应试教育的学习方法与教学模式已然与时代要求相悖,尤其是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更是如此,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接受专业的授课与学习之外,而需要修炼自身的“工匠精神”。而工匠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构建优秀的教师团队帮助学生探寻合理的教学模式,以适应个体学习的差异性,最大程度上将生活与学习相互融合,并本着精益求精的教学态度培养对社会有重要价值的学生。

对社会而言,“工匠精神”的培养有利于提升产教融合的内涵发展质量。一个学校只有拥有优质的工匠型教师团队与学生资源,才能真正达到塑造灵魂、塑造生命的目的。在“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背景下,中职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而“工匠精神”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将学校优秀人才推广至社会,并进一步将企业优质资源引入学校,共同创造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进而引导中职工匠型教师的创新性发展,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能够提升学校整体的综合竞争力。

4 基于中职教师践行“工匠精神”的实践探索

4.1 建立完善的“工匠精神”法律与制度体系

想要构建合理的“工匠精神”教育体系应从整个国家大背景下出发,其中最重要的是完善相应的法律与制度体系。社會竞争压力的逐步增大使得时代发展的进程越来越快,在快节奏的生活背景与教育背景下,中职教师若一味放慢速度便会被社会淘汰,这与“工匠精神”所倡导的慢工出细活相悖,势必会大大削弱中职教师的积极性,因此,国家可以从政策引领的角度通过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以顶层设计的方式削弱快节奏生活的负面效应,扩大优秀教师的上升区间,将教学表现优秀的教师评选为年级工匠教师,并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提升优秀教师的生活待遇与精神待遇,才能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师的发展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相应成就感与满足感,并激发其他教师的教学目标,以优秀工匠型教师为主力军,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而且墨守成规的中职教育体系也随之逐渐被社会所淘汰,创新与改革教育体系逐步上升至中职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

4.2 构建合理的 “工匠精神”教育原则

“工匠精神”倡导以身作则、依托信息化、教学渗透、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等原则。中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甚至人格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把德育工作置于重要位置,依托“工匠精神”构建合理的教育原则,从自身做起,不仅应体现在书本知识的教学和专业技能的养成中,更应该穿插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做好中职学校教育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家校沟通,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真正秉承教书育人的本质内涵。另外,在信息化教育中,教师可以秉承“工匠精神”所提倡的创新态度,借助多媒体的形式多样化的特点,采取先进事迹教育,社会相关认识实践教育以及影片放映或者情景模拟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道德启发。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多媒体教育方式的瞬时性,学生往往只是在观看影片时感触深刻,而在课后很容易忘记,因此,教师应督促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巩固。

4.3 探寻良好的“工匠精神”教学模式

“工匠精神”的根本在于让教师和学生享受教育所带来的正向促进作用。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学者与教师对创新学生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如“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网络+教学模式”等,虽然实施路径相异,但其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如情景教学法的初衷是为了防止中职课程失去其该有的实践性与时代性,鼓励教师收集相关的生活经验与教学经验,紧随时代潮流,进一步为创设学生的课程生活化情景做铺垫,只有使得课程教学充满趣味性与探究性。又如游戏教学法,游戏作为学生的喜爱,影响着其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注意规避对学生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因此,作为中职教师,应立足自身课堂教学,理性对待多样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适合自身教学的新型模式,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尽可能唤醒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5 结语

“工匠精神”作为提高中职教师教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在中职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想真正发挥“工匠精神”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价值,我们需要明晰“工匠精神”的内涵及特质,也应该意识到“工匠精神”对中职教育的意义并最终落实到中职教学中,真正让“工匠精神”引领中职教育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伍晓芳.高中政治教师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7.

[2] 芦羿君.“工匠精神”融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3] 张恺聆,鲁小丽.工匠精神对当代教师教育的启示[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6,27(04):61-64.

[4] 焦旭伟.基于“教师集体”的“工匠精神”培养体系构建[J].职业,2016(29):50-52.

作者简介:李晓龙(1982-),男,河北宁晋人,本科,硕士,河南省会计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与计算机应用。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