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定教,打造“活”的小学语文课堂

2018-01-10郑小飞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创造力

郑小飞

摘 要:教育始于生活,生活影响教育,教育最终改变生活。传统教育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教学方式也以注入式为主,导致大多数学生墨守陈规,他们的思维缺乏创造力。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引导我深入探究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从学生生活需要的角度去寻求解决方案,用“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 教学做合一 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2-0164-01

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时代在飞速地前进,教育也应顺应时代的潮流,不能固步自封。

1 传统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学生无法理解离自己所处时代较远的写作背景。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第一次抱母亲》一文时,学生很难理解母亲身上的担子指的是生活的重担,如果教学者只局限于教材内容,就无法唤起学生对母亲的敬意,此时如果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具体事例谈谈对母爱的理解,教学效果会大大增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何给学生提供好的精神食粮,需要从教者们细细揣摩学生的内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选材。

二是,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还是以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为主,这种以教师为主的课堂,往往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就像是一台教师语言文字的刻录机,往往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三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与教学过程设计不符,重知识传递,轻能力培养。语文教学的每一篇课文都有教案设计,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教师都能制定好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但如何去实现这些教学目标,突破这些教学重难点,却常常会遇到困难。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有的教师认为写景的段落和写事的段落都值得推敲,由于课文内容较多,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虽然教师对写作手法和人物对话都进行了分析,但都浅尝辄止,一堂课下来,学生只认识了一个生机勃勃、有趣的园子,写作技巧一点儿也没学会。所以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制定好了,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不能什么都抓,结果学生学什么都不够深入。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

2 解决问题的策略

2.1 立足学情,拓展“活”的教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吃透教材,了解学情,学习内容要以文本教学为基础,在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上,拓展延伸相关的知识,或者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把握文章主旨。例如在教学《三顾茅庐》这篇课文时,学生对刘备求贤若渴的人物形象理解的较深刻,但对张飞、诸葛亮的了解并不多,此时,教师可以推荐学生课前阅读《三国演义》,通过两人的其他故事来品悟张飞的忠厚耿直、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这样,这两人在学生脑海中的形象就更加丰满了。

不仅如此,一位优秀的教学者,总是善于发现语文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例如在教学《我的建议》这篇习作时,可以结合当时的季节——春季,教师课前就布置一个作业,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去发现一个春游的好去处,并说出建议的理由,条理要清楚。有了这样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写作文就不会像无源之水了,只要把自己观察到的、想表达的写出来就可以了,一切水到渠成。

教学源于生活,语文课是对生活精华部分的提取和加工,提炼的是人性的可贵品质,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多阅读、多观察、多实践。

2.2 注重学法,巧用“活”的教学法

每一本语文书都会根据文章内容和写作题材划分为不同的单元,可以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采取归类教学的方法,从而达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最终目标。

例如,在教学《江南春》这首古诗的时候,我先让学生了解了学古诗的五个步骤,分别是:解诗题、知诗人、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然后按照步骤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有了这次学习的经验,在教学《春日偶成》这首诗时,我让学生按照学诗的步骤自学,由扶到放,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掌握了学习方法。

孔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如教学说明文时,可以通过填表格、画路线图等方法帮助学生梳理清楚文章脉络。教学写景文时,可以结合一些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给学生以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同一类的课文采取类似的教学思路,但課堂教学的细节又是不一样的,达到同中求异的效果。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把各类教学方法用得巧妙,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3 培养学生,塑造“活”的创新者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就是创造力。每一堂语文课至少要设计一两个教学亮点,设计一些能突破课文重难点的主问题,再辅之以一些层层递进的小问题。如在教学《苹果里的五角星》这篇课文时,可以围绕“苹果里的五角星的秘密是什么?”这个主问题,辅之以“小男孩和一般人切苹果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和“这鲜为人知的图案是什么?”这两个子问题,设计一个切苹果的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课后让学生去观察一种现象,通过做实验的方式探究原因,如生鸡蛋和熟鸡蛋哪个转得快、用什么去除胶水快等,写一篇以“我的新发现”为题的小作文。这样就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去创造。学生的生活经验赋予了孩子一定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在语文课堂上得到激发,进而改变学生的生活。

“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教师要学会选择“活”的教学内容,以“活”的教学法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塑造出具有“活”思维的创新者。愿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能以学定教,打造出“活”的小学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 王超英.陶行知[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

[2] 陈列.课改背景下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 李庚靖.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之现状[J].上海教育科研,2002(4).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创造力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浅谈如何有效指导幼儿的沙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