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做好教育新闻的报道

2018-01-10彭博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报道创新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我国当今时代的主题,社会大众对自身以及子女教育问题越来越关注。受众对教育新闻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做好教育新闻就显得更加重要。

关键词:教育新闻 报道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2-0045-02

1 教育新闻的概况

教育新闻则是对新近发生的对公众具有知悉意义的教育方面事实的报道,以达到教育事业最优化为目标。它是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事业,其报道的目的就是为了指出当下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教育,然后将教育中的问题和困难反映给相关政府机构促使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教育新闻还不是新闻各类题材中的一个独立种类,甚至在革命时期,教育还带有浓厚的政治革命色彩。目前,我国教育新闻的平台有很多,各省市的教育新闻平台作为党和国家一个重要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更是肩负着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提高国民的教育文化素質、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使命。

2 教育新闻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教育新闻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当前,人们关注自身利益以及与他们相关的群体,于是对整个社会的教育和教育新闻的关注显得尤为迫切。教育新闻也开始在上个世纪末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同时,教育新闻在发展过程中也开始显现出一些问题。

2.1.1 教育新闻报道对象和内容被人为的窄化

如今,一些媒体缺乏对教育新闻内涵的思考,将教育新闻的采写集中在与大、中、小学生相关的新闻,特别是与高考和中考的新闻上,使教育新闻关照的人群缩减,也使得教育新闻的内涵缩水,最终造成了教育新闻传播宗旨的偏离。从长远角度看来,对他们的忽视不仅会造成媒体教育功能的缺失,也将造成社会中所有媒体总的人文精神缺失,严重背离了媒体的社会职责。例如,在大多数媒体的教育新闻版上刊登的新闻,大部分是关于大、中、小学生的信息,这其中包括他们的考试新闻、就业信息及其学校招生信息,只有极少数内容涉及到农民工及其子女教育、普通市民的教育及职业教育。

2.1.2 缺乏对于教育热点的新闻策划

目前,由于市场份额的压力,各个媒体纷纷在娱乐新闻、体育新闻、经济新闻上花费时间和大力气,为的是吸引受众的眼球,于是就造成了媒体普遍缺少对转型期城市人口教育状况的深入研究。这主要表现在教育新闻与其他领域的新闻相比,缺乏引人注意的、能引起社会反响的新闻策划和深度报道,这种情况也影响了教育新闻的传播范围和传播效果。

2.1.3 报道程式化,缺乏新意

新闻报道对象本身的特性决定了教育新闻很多时候都是常态隐性的新闻,如很多与学生、家长密切相关的升学、考试政策变化、教学改革的最新消息等等都隐藏在一些会议或文件通知里,于是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成为教育记者的一项重要工作。这样的教育新闻大多是教育部门对于教育阶段性重点工作的规划、方针政策、工作进展的公布,教育政务工作定期的公布,临时性事项的及时公布,阶段性工作的逐步发布等等,甚至改写材料也成了教育新闻稿的重要来源之一。而这些会议新闻、材料新闻容易造成的后果就是教育新闻报道内容和形式上的程序化,缺少变化,难以吸引读者兴趣。

2.2 教育新闻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各个媒体的教育新闻出现上述问题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2.2.1 报道对象的特质与教育新闻媒体的盈利模式给新闻报道造成困难

由于教育新闻的报道对象都是教育活动,而教育活动本身就有稳定性、长期性、周期性、类似性等特点,所以教育新闻也很难出现引起眼球的爆炸性新闻,这就需要记者编辑在这规律性的常态中慧眼识宝、发现新闻。另一方面,教育活动的周期性也特别明显,开学、考试、家长会、放假等等,似乎每个学期都差不多,校园活动也大同小异,使教育新闻的多样性受到限制。教育新闻中还有一大部分是教育政策、文件的解读,而讲解政策中也会出现一些比较生硬的词语,这会使新闻报道看起来生涩、难懂,缺少阅读趣味性、娱乐性,这也造成了教育新闻报道难以吸引广泛读者的原因之一。

2.2.2 落后的新闻报道模式制约着新闻的创新与发展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新闻视角狭隘。很多人都认为教育新闻就是给老师给家长给学生看的,这种“教育新闻就是给教育系统内的人看的”的观点自然就会让普通读者对教育新闻望而却步,这正是由于新闻视角狭隘造成的。当前,教育的概念已经不仅仅限于课堂教育和学校教育了,终身教育、家庭教育等一些新兴概念的兴起,早就不断丰富着教育新闻的内涵。

(2)受众定位不够精准。只有进一步明确自身的精准定位,分辨清楚自家的教育新闻是给谁看的,才能真正从受众的需求和兴趣点出发,打造“三贴近”的教育新闻,而明确受众后,即使相同题材的新闻,不同媒体考虑到自身读者的需求,切入的视角也会不同。

(3)对教育研究不够,使新闻缺乏深度。目前教育类新闻的报道给人一种流于表面的感觉,缺少深度的思考,这样的新闻生命力就有所欠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编辑、记者等对教育的研究不够,没有掌握教育的根本规律。比如近年来,不少媒体喜欢报道各校素质教育的成果,常常出现的内容就是,学校有不少同学在各项科技、艺术竞技中夺得大奖。这种报道非常容易将大家带进一个误区,那就是“素质教育就等同于特长教育”。

3 如何进一步做好教育新闻的发展

3.1 要有创新精神

教育新闻具有很鲜明的行业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3.1.1 内容上讲求创新

注意发掘内涵,增强教育新闻的感染力,内容创新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认识到受众群体在转型期的增多,重视扩大教育新闻的报道面。处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为教育新闻提供了除城市市民外的其他几类受众:进城务工人口、城市再就业群体和大学生这三大群体,这些都是城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等阶层的新生力量,也恰好是媒体的核心受众群体,同时,媒体的核心读者层还包括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产业工人阶层等干部、知识分子。只要服务好这些群体,是各个媒体们的新亮点,同时也是一个新看点,更是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的珍贵法宝。

(2)应该认真思索教育新闻的内涵,充分认识到受众群体在社会转型期的变化,拓展教育新闻的报道内容。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转型期,文化设施还很不健全,这就造成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匮乏。当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县县都有图书馆、乡乡都有文化站或者其它综合性的文化艺术中心这种广泛的文化载体覆盖程度,于是这种情况就造成了人民在精神层面带有一定程度的空虚,缺乏独立见解与人文精神,因此媒体就可以针对这种局面做一些弥补工作。因此,教育新闻应该加强人文科学新闻与社会科学新闻的报道,从精神层面入手,培养高素质的市民。

(3)加大教育新闻策划的频率与力度,促使教育新闻成为市民最关注的新闻。媒体应该针对社会上出现的教育热点和问题展开新闻策划,比如高校校园的学风、校风以及教风建设问题、素质教育普及问题、城市外来人口受教育问题、下岗工人再就业职业培训问题等等,通过新闻策划来引导全社会群体对教育问题的关注,从而在社会上形成关注教育、重视教育、完善教育的良好氛围。

3.1.2 形式上力求创新

很多观众都认为新闻看起来很无趣很乏味,觉得教育新闻无非就是教育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或者是哪个学校组织了那些教育活动而已,因此我们新闻工作者们应该拿出我们的新思路,把我们的新闻做得更生动更吸引注意力而又不浮夸不虚假。要善于运用多种题材进行报道,做有思想有内容的有层次的专题报道;多做新闻目击、记者观察、新观点、系列报道、连续报道等多种形式,让新闻更加的丰富立体。

3.2 讲求开放透明,增强教育新闻的公信力

现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现代教育也是开放的教育,只有将观众关心的我们媒体所做的报道公开化,才能得到受众的支持,这样媒体也才有影响力,也才能提高教育新闻的公信力。做到开放透明,必须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把握时效性,将教育新闻的事实尽快的呈献给受众;把握客观性,一定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坚持用事实说话,这也是新闻的基本特点和要求;把握表现手法,不要对新闻事实做过多的渲染,表现手法要直观,这样才能保证教育新闻的真实性,注意不要夹杂个人的情感。

3.3 要有“包装”概念和“品牌”概念

不管是平面媒体还是电视媒体,所有媒体都应该有“包装”的意识,否则便很难吸引观众,也无法满足观众的求新心理。在新闻报道的制作过程中,媒体也要树立自己品牌意识,生产精品,策划作为一种设计、决策和组织的手段,它贯穿于整个新闻活动的全过程,大到整个媒体的文化风格、版面设计、栏目定位、板块设置,小到每一篇稿件或者报道拍摄时的结构思路、制作方式、拍摄手法、人员安排、采访话题等等,这些都是新闻策划的基本范畴。栏目的包装主要是着重于形式的完善,强调的是内容的最佳表现结果,在包装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握栏目的整体节奏。

3.4 加强新闻工作者的媒介素养

新闻记者的社会职能是守望、监督社会舆论。开展舆论监督也是未来促进社会秩序保持健康稳定,但是假如监督不当,就会造成一些新闻失去了报道的价值,甚至失真,导致受众失去对媒体和记者的信任。对于记者来说,应该做到:要加强自律,并且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不能失去新闻记者本身应有的科学严谨和客观的态度,要对报道的双方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正确处理好用事实说话和主观判断的关系,为受众提供真实、准确、全面的报道。

同时教育新闻工作者要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以法律和道德为准则对待报道内容,同时要以高品位的水准为广大受众提供健康丰富的新闻产品,从而提升教育新闻在和谐社会构建体系中的价值。

3.5 要跳出教育看教育

很大一部分的教育问题,其实都是社会问题,因此教育新闻工作者要善于站在更宏观的角度上来看待教育问题,如果就教育论教育,很多教育问题根本无法说得清,比如资金投入问题、校园安全问题、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等等。21世纪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非常大,学校教育仅仅是教育的一个小阶段,所以,我们的头脑不应该让教育系统的狭隘的“教育”给框死,应該树立起“大教育”的观念,在整个社会发展的宏观角度下去寻找教育新闻。采写教育新闻时,也要尽量避免只跑学校和教育局,只采访教育部门领导和学校师生,这样的教育新闻太表层化。

参考文献:

[1] 熊英.转型期教育新闻存在的问题[J].江汉大学学报,2008.

[2] 史倩.我国教育新闻现状研究[M].渤海大学出版社,2012.

[3] 创造核心价值,打造和谐媒体[J].新闻放哨,2007.

[4] 郭炳德.教育新闻的发现与采访[J].新闻大学,2012-9-12.

[5] 王茜.简析教育新闻发展中出现的问题[J].新闻传播,2013-7.

[6] 徐苏.教育新闻的创新点[J].传媒观察,2003-12.

作者简介:彭博,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4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

猜你喜欢

报道创新
做好电视经济新闻报道的几个有效途径
广播媒体在非自然灾害报道中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