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阙穴隔药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体会

2018-01-10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23期
关键词:寒凝神阙穴血瘀

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2.航空总医院,北京 100012

神阙穴隔药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体会

安惠琴1杨晓波2

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2.航空总医院,北京 100012

目的观察神阙穴隔药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痛经患者采用神阙穴隔药灸治疗3个疗程,1次/d,7次1个疗程。结果痊愈11例,有效2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9%。结论神阙穴隔药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寒凝血瘀型痛经;隔药灸;神阙穴

原发性痛经是指女性生殖器官在没有器质性病变的情况下,出现经前、经期、经后的周期性小腹痛,或痛及腰骶,伴或不伴恶心、呕吐等不同症状的疾病[1]。该病属妇科临床多发病、常见疾病,好发于未婚青年女性,严重影响女性工作、学习及生活[1]。止痛是目前西医医治该病的有效手段,起效快,但存在治标不治本的缺陷[2];而神阙穴隔药灸治疗本病拥有疗效好、见效快、操作简便、副作用小等特点[3]。笔者采用隔药灸神阙穴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照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NYHA)方法[3],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46~77岁,平均年龄(56.59±11)岁,病程5~10年;按NYHA分级,心功能Ⅱ级6例,心功能Ⅲ级16例,心功能Ⅳ级8例。治疗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46~77岁,平均年龄(56.59±11)岁,病程5~10年,按NYHA分级,心功能Ⅱ级5例,心功能Ⅲ级16例,心功能Ⅳ级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4]中相关内容。①经前、经期或经后呈现周期性腹痛,甚则痛及腰骶等;②无显著生殖器病变。

中医症候诊断标准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相关内容为准。寒凝血瘀型痛经:经期小腹部冷痛,遇寒更甚,喜温恶寒,量少,色黯有块,舌黯或舌边有瘀斑,脉沉紧或涩。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者;②15~30岁未婚青年女性;③月经规律(28±7)d;④接受此次治疗前未接受其它治疗最少1个月者,且治疗前2周未服用任何激素、止痛药物等;⑤愿意参与受试者。

1.4 排除标准 ①已明确有器质性疾病者。②精神障碍者或合并其它系统严重疾病者。③两周内服用止痛片、激素等药物。④非中医学中寒凝血瘀痛经者。⑤不积极配合者。

1.5 疗效标准 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相关内容。痊愈:经期未出现腹痛,连续3个疗程后未反复者;有效:腹痛症状部分缓解,不服药能坚持工作者;无效:疼痛无减轻者。

1.6 治疗方法 取穴:神阙穴(在脐中央)。处方:温经汤加减。药物:吴茱萸9g,肉桂、川芎、当归、白芍各6g,延胡索3g,牛膝6g等,将药物磨碎成粉备用。操作:患者平躺,取神阙穴,碘伏消毒。将上述药末一定量,填满于神阙穴中,上置鲜姜片(厚约2 mm,用针扎孔多个),后放置艾炷(底直径2 cm,高3 cm)点燃,吹旺其火,使其加速燃尽,当患者有灼热感时,更换艾柱重复施灸,如此灸至局部皮肤潮红,每次施灸4~6壮。灸后开其穴,使其袪散邪气的效果得以充分发挥。经前7 d开始,逐日灸1次,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2 结果

神阙穴隔药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明显,总有效率达88.9%。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表 (例)

3 讨论

中医文献对痛经的记述,首见于《金匮要略方论》。其曰:“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其病机在《诸病源候论》中首次阐述,认为劳伤气血、复感外邪、损伤冲任是痛经发病的主因。后历代医家对痛经的认识不断深入,从病因病机、临床症状及辨证治疗等诸多方面逐步完善,从而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提出本病病位在冲任、胞宫,病机可分为虚实两大类,即“不荣则痛”、“不通则痛”[6]。虚证多因脾胃虚弱、素禀肾亏等致冲任、胞宫精血未充,失于濡养,即“不荣则痛”。实证多因感受寒邪、七情失调等致使气血凝滞不畅所致,即“不通则痛”。

现代医学认为原发性痛经产生的主因有:子宫收缩异常:紧张、焦虑、失眠等要素可增加子宫张力产生痛经[7];内分泌因素:不论是血管加压素、雌激素、或是前列腺素等,都是通过减低子宫血流量,或是增强子宫平滑肌剧烈收缩引起疼痛[8];其它:饮酒、吸烟、咖啡等会提高原发性痛经发病率,还与遗传、运动、睡眠、饮食等有关[9]。

目前,西医对于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主要以止痛为主,一般起效快、疗效尚可,尤其对急症疼痛者可速效,但长期使用西药可产生不同程度不良反应,且易形成耐药性[2]。笔者采用隔药灸神阙穴治疗痛经疗效明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经络、穴位方面:该病病位在冲任、子宫,任脉又为“阴脉之海”,任脉直接或间接与诸阴经经气相通,故能间接作用于肝、脾、肾三脏。神阙穴又名“脐中”,而脐乃先天之结蒂,后天之气舍,居于人体正中,又为肾间动气所在。任、督、冲脉“ 一源而三歧”,神阙穴又属任脉腧穴,联系于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筋骨皮毛,与诸经百脉相通,故此诸药借助神阙穴速达病所,起到舒经活血、调节脏腑阴阳的作用而令疾病趋健。二是药物方面:艾叶借助灸法的温热性质,能够调气行血而达到治病、防病目的。《本草纲目》述其苦辛,生温,熟热,灸之则可透诸经而治病邪百种。故选用艾灸法,取艾叶之药性与温热刺激联合以疏经通脉、行气活血。且寒凝血瘀型痛经属实证,故艾灸用泻法,取“实则泻之”之意。

寒凝血瘀型痛经多选用温经汤加减,其中吴茱萸温中止痛,肉桂助阳通脉,延胡索行气止痛,三者合用可加强散寒止痛之效力;川芎行气活血,当归补血活血调经,两者合用可加强活血调经之功;白芍酸甘敛阴、柔肝止痛,助延胡索止痛之效;牛膝引血下行。诸药合用共奏活血、调经、止痛之效。

灸不离火,效由火生;灸不离药,效由药生;灸不离穴,效由穴生;灸不离久,效由久生。神阙穴隔药灸是集脏腑、经络、穴位及药物于一身的综合治疗方法,以达到调理冲任的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10],神阙穴位于脐中,此处主要布有腹壁脐周静脉网和第十胸神经。支配子宫的内脏神经主要来自 T10~T12,二者位于同一神经节段,故而能够对子宫平滑肌直接作用,改善子宫平滑肌痉挛。此外,脐是胚胎发育过程中腹壁的最后闭合处,表皮角质层最为单薄,且此处无脂肪组织,渗透性最强,更有利于药物分子渗透,进而快速弥漫全身。

药理研究证明[11],肉桂具有镇痛作用,其中所含的桂皮醛有抗凝血酶作用。吴茱萸能通过降低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合成,起到阵痛作用[12]。当归中当归精油能够抑制子宫PGE2、PGF2α的产生,并提高孕激素的水平,达到抗痛经与减轻子宫炎症的作用[13]。川芎中的川芎嗪具有抑制血管痉挛,并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14]。延胡索具有很强的阵痛作用,并较阿片类镇痛药物副少、成瘾率低[15],并且延胡索中左旋延胡索乙素对神经痛亦有明显镇痛效果[16]。牛膝有明显的抗炎阵痛作用[17]。

灸法的温热性质可使此处血液循环加快,持续施灸能增强免疫功能[10]。艾绒燃烧时产生红外线约有10 mm[10]穿透深度,使得各药物的功效得以充分发挥,扩张毛细血管,将其温热作用进一步产生于盆腔脏器,以减除子宫痉挛。通过穴位-经络-脏腑途径,起到“通则不痛”的目的。此外,艾灸产生作用不仅是燃烧释放的热量,其中艾烟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真菌等能起到一定抑制作用[8]。

隔药灸神阙穴对神经-内分泌系统所产生的作用是以下丘脑-垂体系统功能变化作为基础的[10]。下丘脑作为人体内的神经-内分泌高级调节中枢,也作为神经、内分泌调节的会合部位和转换站。艾灸还可以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β内啡肽水平,从而发挥镇痛作用。此外脐部的神经丛和神经末梢极其丰富,能更为敏感的感受到外界刺激,可经由周身神经系统速达周身。因而,神阙穴隔药灸可以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改善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改善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

综上所述,隔药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1]魏振年,陈慧珍. 原发性痛经的诊断与治疗[J]. 福建医大学报,1979(02):113-120.

[2]王建军,黄艳清.原发性痛经的中西医治疗简述[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5,3(32):268-269.

[3]田财兴.穴位隔药灸治疗96例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05):114-120.

[4]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64.

[6]侯小红,苗芙蕊,范郁山.痛经相关病因病机述要[J],江西中医药,2014,4(45):376-378.

[7]张翠红.浅谈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5(06):187-189.

[8]潘野清,张健安.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7(02):113-115.

[9]陆泺芙. 香港地区中医体质与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10]郭义,方剑乔.实验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11]张利青,张占刚,付岩,等.桂皮醛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5(23):4568-4572.

[12]张智慧. 吴茱萸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12.

[13]肖西峰,谢丽,金凡,等.当归精油治疗痛经的机制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08(02):141-143.

[14]胡志妍,齐天,杨光,等.白芷、川芎药对配伍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4,35(2):177-184.

[15]Ingram SL.Pain:In dentification of novel analgesics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J].Curr Biol,2014,24(3):114-116.

[16]Guo Z,Man Y,Wang X,et al.Levo-tetrahydropalmatine at tenuates oxaliplatin induced mechanical hyperalgesia in mice[J].Sci Rep,2014(4):3905.

[17]田硕,苗明三.牛膝的化学、药理及应用特点探讨[J].中医学报,2014(08):1186-1188.

ClinicalExperienceofTheTreatmentofShenqueAcupoint-separatedMoxibustionColdCoagulationandBloodStasisDysmenorrhea

AN Huiqin1YANG Xiaobo2

1.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Gansu Province, Lanzhou 730000,China;2.The Aviation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012,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dysmenorrhea of cold coagulation and blood stasis by acupoint-separated moxibustion.Methods36 patients with dysmenorrhea were treated with Shenque acupoint-separated moxibustion for 3 courses, one treatment 7 times, one days 1 times.Results11 cases were cured, 21 cases were effective, 4 cases were ineffective,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8.9%.Conclusion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Shenque acupoint separated moxibustion in treatment of dysmenorrhea of cold blood stasis is significant,and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Cold Coagulation Blood Stasis Type of Dysmenorrhea;Drug-separated Moxibustion;Shenque

安惠琴(1992-),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传统针刺手法及郑氏针法的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E-mail:zhuanglfz@qq.com

R271.11+3

A

1007-8517(2017)23-0095-03

2017-10-19 编辑:张强)

猜你喜欢

寒凝神阙穴血瘀
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温阳活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痛经效果分析
中药穴位贴敷神阙穴防治阿奇霉素致小儿消化道不良反应效果观察
话说血瘀证
基于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中医血瘀证研究概述
血瘀证源流考
艾灸神阙穴防治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的研究进展
《腊节》
浅析“神阙穴”禁刺说*
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