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质分组法在高校铅球课中的教学实验研究

2018-01-10曹月富

体育师友 2017年6期
关键词:铅球异质分组

□ 曹月富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异质分组法在高校铅球课中的教学实验研究

□ 曹月富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铅球运动是一项基本的田径运动项目,同时也是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对照法、数理统计法研究异质分组教学模式在高校铅球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异质分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铅球动作技能、动作协调和成绩达标等能力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有着明显的优势。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校铅球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为今后的铅球教学提供一定的方法参考。

异质分组;铅球;教学方法

铅球是一项基本的田径运动项目,它是高校田径课的主干课程之一,尤其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而言,铅球课程是一项必修的运动项目。随着近年来学校田径课程的不断改革发展,在专业课课时减少的情况下却没有改变对教学质量的要求,这就在无形中加大了田径课的教学难度。铅球投掷技术的教学是田径普修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身是属于速度力量型运动,技术含量高,投掷过程中身体各部位连接协调紧密,动作复杂细腻[1]。在高校铅球课的教学中,既要在规定课时内完成铅球技术的教学任务又要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投掷技术动作,一套科学而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异质分组教学方法对北京体育大学2016级体育教育专业1班和2班共40名学生进行了12次课的教学实验研究,分析对比在铅球投掷技术教学中,异质分组教学方法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是否更具有教学优势。

1 铅球技术教学异质分组

通过对李志鹏《体育教学中推铅球技术错误成因及其对策》、崔建国《滑步推铅球技术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吴向明《试析铅球技术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多人的文献研究发现,在铅球投掷过程中易犯的错误有:预备团身时上肢前屈不够;滑步重心不稳;滑步过程蹬摆不积极,滑步距离过短;左侧支撑用力不够;推球时肘部下降;最后用力阶段手指手腕发力模糊[2]。因此在异质分组教学时以这六个方面作为分组教学依据。在经过6次课的铅球投掷技术学习后根据每位学生技术学习的掌握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将他们进行异质分组练习,将学生大致分为优、良、中三个层次,然后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特点进行分组,每组选取层次为优的学生担任队长负责维持秩序和练习情况的反馈,组间学生相互合作交流,教师再根据每组的练习情况给予指导纠正。异质分组教学特点在于组内人员的“质”差异,即组内学生的成绩和能力存在差异,但学生各有所长,通过相互帮助,实现以“优”带“差”,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3]。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2016级1班和2班40名学生,全部为男生。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相关网站,为本次的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2.2.2 数理统计法

对实验所获得的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和相关分析。

2.2.3 教学实验法

以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二年级1班和2班40名学生(全为男生)为本次的实验对象,将两个班的学生顺序打乱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学生。一组进行传统模式教学的对照组,实验组进行异质分组教学法,在实验开始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身体形态和基本素质指标进行测试,同时测量两组学生在不犯规情况下的铅球达标成绩。测试结果通过统计学的检验P>0.05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可进行实验(表1)。

表1 实验前两组学生身体形态和基本素质指标测试结果

2.2.4 实验方案设计

实验共进行4周,每周进行3次课的铅球投掷技术教学,每次课时间为90分钟,期间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技术教学由同一位教师担任。其中对照组根据传统的教学模式学习铅球投掷技术,课程安排为:教师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教师进行铅球投掷技术的讲解示范→学生进行集体模仿练习→教师对错误技术动作进行纠正→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进行强化练习→教师总结评价。实验组的课程安排为:教师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教师进行铅球投掷技术的讲解示范→学生进行集体模仿练习→教师提出不同层次的练习要求→异质分组练习→练习中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组间竞赛→教师巡回指导→教师总结评价。

3 实验结果分析

在经过12次课的铅球投掷技术教学实验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考核测试。考核的主要内容为铅球投掷技术的技评和成绩达标两个方面。在进行技评和达标之前将两组实验对象顺序打乱、同时同地进行测试,铅球投掷技术的技评成绩由北京体育大学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3位教师,根据“北京体育大学田径普修课”教学大纲的评分细则评定,技评测试结果取平均值。达标成绩由北京体育大学具有国家二级田径裁判等级的学生记取,取三次成绩中的最高值。

3.1 技评成绩分析

动作技能是铅球投掷技术的基础,也是影响铅球成绩的关键因素。在经过12次课投掷技术的系统学习之后,由北京体育大学3位教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铅球投掷技术进行技术评定(表2)。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技评成绩表成绩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最终技评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t=2.932,P<0.05,由此得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铅球动作技能存在显著性的差异,技评成绩良好以上的实验组高达18人超出了对照组的一倍,而对照组技评成绩大多徘徊在及格以上。通过表2可知,在铅球技术教学中应用异质分组学法的效果要远远高于传统教学模式。

从表2分析可知,在经过12次课的不同教学模式教学实验之后,实施异质分组教学模式的实验组平均成绩要高于实施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组很多,在异质分组教学模式下的实验组大部分学生的技评成绩都达到良好以上也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对照组,这说明异质分组教学在铅球投掷技术教学中对学生的动作技能有很大的帮助。异质分组教学组织形式在课堂上加强了学生之间对铅球投掷技术的练习,在组内学习中,学生对技术的学习受到了其他组内成员的监督和帮助,在优秀学生的帮助和指导下能够提高落后生的动作技术学习,加之各组间的激烈的竞争比赛,使得求胜欲强的学生对技术动作学习充满了兴趣。而对照组是通过集体教学模式学习铅球投掷技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很好的照应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的学生就容易在技术学习时出现走神和缺少主动性,这就导致学生对技术的学习受到限制,影响技评成绩的提高。

3.2 达标成绩分析

在经过12次课不同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铅球达标成绩和实验前进行统计对比分析(表3)。

表3 试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铅球投掷成绩对比

从表3可知在实验开始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铅球达标成绩(P>0.05)没有显著性差异。在经过12次课不同教学模式的投掷技术学习后,两组的达标成绩都得到一定的提高,这表明无论是哪种教学方法都可以提高铅球达标成绩,但使用异质分组教学模式的实验组达标成绩比传统模式的对照组还要高一些,表明在异质分组教学模式中,通过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方法更能够使学生学习掌握投掷技术,通过组内成员间的相互帮助和交流,能够使错误动作得到很好的纠正和改善,组间的竞争和比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兴趣,使得整体达标成绩得到大幅提高。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因教师无法顾及到每一个人的学习情况,有的学生就容易出现散漫敷衍的心态,错误动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就对铅球投掷成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 结论和建议

在对于铅球投掷技术的学习中,通过异质分组教学和传统教学两种模式对比发现在铅球教学中实验组优于对照组。虽然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经过12次课的学习之后在技评和达标上均有提高,但是实验组学生的铅球技评和达标成绩提高幅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表明在教学中运用“异质分组”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更有效果。在异质分组教学时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基础薄弱的学生在练习时可以看见自己的不足,并通过组间同学的帮助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基础好的学生在帮助其他同学的同时也很好的锻炼了自己。“异质分组”教学法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4]。面对当前教学课时减少且教学质量不降低的情况,“异质分组”教学法是一种高效的教学途径。希望各级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能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建立起系统的分组教学形式,使得异质分组教学方法更加完善和系统[5]。

[1] 姜智豪.逆向教学法—在高校田径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示范大学,2016(4):5.

[2] 崔建国,吴云飞.滑步推铅球技术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06):105-106.

[3] 曾玲玲,张少生等.异质分组教学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6(11):114-115.

[4] 刘重生.大学生篮球教学中“异质分组”教法的实验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09):85.

[5] 郑祥.异质分组教学法在体育院校田径普修课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4(06):40.

G807.4

A

10.3969/j.issn.1006-1487.2017.06.008

2017-10-29

曹月富(1993— ),男,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铅球异质分组
二维As-SnS2垂直堆叠异质结的电子结构及光学性质
基于异质分组的信息技术差异化教学
可怕的人
我闯祸了
异质越野:多伦路——“艺术介入城市空间”系列项目
当今投掷铅球旋转技术的特点及优越性
基于CuO/ZnO异质结纳米花的薄膜型丙酮传感器研究
分组
可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