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级管理中的“勤”与“情”

2018-01-09李冬梅

青年时代 2017年34期
关键词:班级管理方法教育

李冬梅

摘 要:班主任是一个重要的专业性岗位,是学生的主要精神关怀者,是全面关心学生发展的人生导师,是学生发展的“重要他人”,是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者。创建优秀的班集体,需要班主任不仅要勤思、勤学、勤做,更要付出真情,尊重实情,丰富表情。这样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班级具有了凝聚力,班级管理上就能得心应手了。

关键词:教育;班级管理;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老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立志做一名好老师。

担任班主任工作已经十一年了,带了三届学生。回想起来,这份工作辛苦而幸福,陪着这些孩子从懵懂无知的孩童到毕业时的少年,真是一件最有意义的事情。魏书生老师说:“做教师而不做班主任,是教师的一大遗憾。”我想,班主任就是一个班级的核心,他一个善良的微笑,一句贴心的话语,一次深入的谈话,一场有益的竞赛,都可以在学生小小的心灵上留下痕迹,甚至铭记终生。

在班级管理中,我不断反思、成长,更新教育理念,适应课程改革,为学生搭建成长的平台,实施多元评价。用三“勤”与三“情”创建优秀班级。

一、做好三“勤”——勤思、勤学、勤做

(一)勤思

《礼记·中庸》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班级管理中,提前思考,让我做事有规划,确定班集体建设的目标,并细分为六年长期目标和一年的短期目标。就以班级文化建设为例。第一年,我班培养的是“团结友爱”的品质,班级文化绘画了《拔萝卜》的故事,微视频以《我们一年级了》拍摄;二年级,我班培养的是“诚实守信”的品质。班级文化建设绘画了《九色鹿》的故事,微视频拍摄了《诚信是种子》。三年级,我班培养的是“知行合一”的品质,班级文化建设以“春晓”为主题,微视频拍摄了《长征精神在我心》。班级文化建设不仅在美化环境,更让墙壁会说话,让学生在润物无声中养成良好的习惯,逐步形成高尚的品质。

“勤思”让我们的班级活动丰富多彩。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收拾东西的能力不强,我就想如何让他们不那么丢三落四呢?讲故事,孩子最喜欢!生活中的节日,举行队会,最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课文的学习,做个课本剧表演,孩子们可开心了。抓住学习、生活中可以利用起来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受到德育的滋润,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学习的积极性上来了,向上、向善的劲头也更足了。

(二)勤学

班主任是一个重要的专业性岗位,是学生的主要精神关怀者,是全面关心学生发展的人生导师,是学生发展的“重要他人”,是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者。这样的专业化发展,直指班主任必须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必须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所谓“学无止境”,无论是在自己的学识,还是班主任的工作上,我都坚持学习,不断更新理念。课堂上,我精心备好每一堂课,讲《开天辟地》,我们就一起阅读其他的中国神话故事;讲《普罗米修斯盗火》,我跟学生们讲其他的希腊神话故事,还把古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进行对比,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觉得老师的学识可真丰富呢!自然“亲其师而信其道”了。

带班的过程中,身边的每位老师都可以让我学到不少东西。平时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学习经验,总结、思考。经常我会打开学校的网站看看最近的动态,看各班开展的活动,哪些活动我们班级也可以开展。我经常拜读学校网站上各位班主任的工作总结,大家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这些学习都让我一次又一次走近每个老师的班级管理工作,受益匪浅,获得班级管理的许多金点子。

(三)勤做

这里的“勤做”可不是包办代替,而是班主任要以身作则,起好示范作用。现在我们的班级里有70名学生,大多数都属于在家劳动很少的孩子,打扫班级卫生成了一大难事。没有关系,那就亲自示范。一年级起,班级打扫卫生就由老师带着亲力亲为,虽然一开始很累,经常要自己去扫。可是老师的示范作用是相当有效的,学生们也跟着有模有样地学。现在四年级了,一个值日小组可以在20分钟左右完成教室的清扫工作,并且通過学校严格的检查不扣分,这与之前“勤做”很有关系。

看到垃圾,老师主动捡起来;看到好的现象,及时表扬;知道不良的风气,及时制止……只要老师平时留心,多提一句,多做一件事,学生长期耳濡目染,自然能跟着老师学习。老师“勤做”逐渐转变成学生“勤做”。

二、体会三“情”——真情、实情、表情

(一)付出真情

一个班主任是否付出真情,孩子们最能体会到。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班级中,不同学生由于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各不相同,性格也各异,班主任在与不同性格的学生接触、进行培养教育,只有用真情感化学生,找出症结所在,问题才能迎刃而解。许多老师都说我运气好,历来带的班级都没有后进生。其实,哪有班级是一帆风顺的?身为一名老师,也是一名小学生的妈妈,我处理问题时,每次都要进行角色的转换,除了老师的角色,思考我是孩子会怎么想?我是家长希望老师如何处理?这样“三位一体”的思路碰撞,经常能让我处理班级问题时更有说服力。

有个孩子比较叛逆,不论在家里,还是学校,总喜欢标新立异,甚至惹怒了科任老师,被送去德育室。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一开始讲道理,他认识错误,但是不久又犯了。家长打过、沟通过,却没有多少成效。我换位思考后,觉得这个孩子其实是在引起别人的关注,原来学习还不错,高年级后,优势逐渐不明显了。家长、老师都在强调进步,而他因为一心追求最快完成作业,所以抄答案、书写混乱,得到的是家长、老师的批评。只有捣乱了,人们的目光才又聚在他的身上。从家长角度来看,长期在市场忙于做货品生意,孩子的作业都只有在商店完成,就这个独苗苗,看着这样的后退,心里急,然后打、骂,直到打骂觉得作用不大了,才想到沟通,可是孩子已经摸准这样的规律了,怎么会听呢?经过不断改变方法,我采取同桌措施,淡化他一天的自言自语,直接调来和我坐(因为我有时会在教室批改作业),一段时间后,他开始收敛了。等回到集体中一个人坐时,他有时仍会跟老师说反话,但情况已不多了。看火候差不多,我就把他调了和班长坐,转变更大了,已经开始主动举手发言了,我也抓住一切可以让他表现的机会,慢慢地,他开始找回点自信,违纪的现象现在已少多了。endprint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是心灵的耕耘,必须讲究教育有艺术。马卡连珂的一句名言让我感受颇深——“严格的要求和最大的尊重”。只有既严格要求学生,又给予他们最大的尊重,才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因此,我虽然要求严格,但是班上的孩子一下课总喜欢围着我。我发现其实只要是真情的付出,孩子们都能明白。

(二)尊重实情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这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教师和学生虽然在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二是学生虽然在个性特点、学习成绩等诸多方面有所不同,但在教师眼里地位应该是平等的。一个有凝聚力的班集体,首先必须是让学生喜欢,觉得努力是有收获,感觉得到温暖的集体。所以,班主任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公正对待学生,既不偏袒任何一名学生,也不委屈任何一名学生,公平公正地、是非分明地看待学生的的各种行为,既要实事求是地看到他们的缺点,也要积极热情地赞扬他们的优点。这就是尊重实情。

班级管理中,无论是成绩优异的同学,还是天天被念叨的学生,我都争取做到一视同仁,了解情况,不凭印象或“一家之谈”,犯错了该严格的严格,该批评教育的一样教育。这样,学生才会信服老师。教师公平地对待学生,更应该倾注在每一个细微的环节之中,比如,课堂请学生回答问题,要做到经常轮换提问对象,尽量让人人参与;找学生谈话,要做到好、中、差面面俱到;编排学生座位,也要公正公平,不能让成绩差的、表现不好的同学坐角落,也不能说成绩好的就特别照顾,绝对不能带有“特殊的”感情色彩,厚此薄彼。

(三)丰富表情

“面由心生”,老师一个不经意间的表情都有可能伤害到学生。曾看过一个案例。一名教师在回忆当年的班主任时,说到的“烙红的伤痕,直到数十年后依然冒着焦糊的青烟。”当年她努力上进、学业优秀,但是内向、敏感而且要强。一次测试中,她发现分数错了,怯怯地找老师改分数时,老师半低着头,眼镜越过镜框,从上方逼视过来,怀疑的询问、鄙视的语气,让这个学生从此以后再也不看那双眼睛。这目光给学生的青春期留下了惨痛的记忆。直到20周年后毕业聚会,老师已白发苍苍、老态尽现。学生还记得那道情感伤疤,这是时间和岁月难以轻易抚平的。

我深深地震动了,老师不是神,也有喜怒哀乐,也有喜欢与厌恶。但是长期不拘言笑,或者对学生不经意的鄙夷,这样的表情都是必须要改变的。在几十年的教书生涯中,学生或许只是我们几百个学生中的一员,但是,在他们心里,班主任却是他学校生活中最亲近的人,有时甚至是学校中唯一如父母一般的人。如果连老师都厌恶自己、看不起自己,那他的学习生活何其痛苦啊!

班级管理中,我更愿做一名表情丰富的老师,讲课时的眉飞色舞、聊天时的和蔼可亲、生气时的火冒三丈、失败时的锲而不舍、成功时的兴高采烈……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与自己、与班级荣辱与共、风雨同舟,不是更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吗?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加强了,也愿为班级而努力,那还有什么困难能难住班级的优秀呢?

一個优秀的班集体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只有让学生生活在优良的班集体中,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才能得到全面发展。我用“勤”与“情”为创建积极向上的优秀班集体而努力,也用实际行动来履行一名好老师的职责。

参考文献:

[1]齐学红,黄正平.《班主任专业基本功》.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3月.

[2]齐学红.《优秀班主任都是沟通高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7月.endprint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方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