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认知优化干预为途径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教育

2018-01-09林川赵晓晗刘航宇

青年时代 2017年34期
关键词:应对方式心理危机

林川+赵晓晗+刘航宇

摘 要:本研究在调查大学生危机脆弱性和应对方式的总体情况基础上,探讨运用以认知优化干预为主设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和危机应对方式教育课程,从而降低学生的危机脆弱性,避免心理危机的发生。

关键词:认知优化;心理危机;应对方式

心理危机应对方式指的是个体通过调节认知方式,从而实现行为上适当的应对处理当前环境带来的各种情绪问题过程中使用的策略和途径。应对过程理论提出,一个人已有的思维过程、经验体会和个体对事件的认知、评价是决定其如何处理应激时间的主要动因[1]。这个应对过程包括初级评价和次级评价两方面[2]:初级评价指的是一个人对当前事件危害性的评价,即危机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个体评价决定其情绪的指向和强度,也决定了其危机应对方式。次级评价意为一个人对自己所具备的应对资源和能力评价。

一、研究假设

认知干预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大学生心理危机脆弱性

二、测量对象

问卷测量对象为广东白云学院管理、机电学院2014级学生共90名,回收有效问卷63份。

三、测量工具

(一)危机脆弱性问卷

此问卷用来测量个体被危机事件伤害的难易程度,即个体是具备充分应对资源自如应对,还是应对资源缺乏难以度过危机。此问卷每个项目有“是”、“否”、“不确定”三个评分,共15个题目,其中包括7个正向评分题和8个反向评分题,得分越高,表明个体在面临危机事件时表现更脆弱。总分低于5分者,表明其面临危机事件时可以调动丰富资源来应对,影响较小。总分在5-10分之间,表明个体可以应对大部分危机事件;总分在11-15分,表明个体在危机事件面前较难应对;总分在15分以上时表明个体在危机面前极为脆弱,很难应对。该问卷取自G·帕里《战胜危机》,其信度为0.712,信度良好。[4]

(二)应对方式问卷

危机应对问卷亦出自G·帕里《战胜危机》一书中使用的“危机处理方式测验”。[4]次问卷由12道题目组成,4级计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记1-4分,其中分为4个因子,分别为“处理问题”、“期望”、“寻求支持”、“控制情绪”,此问卷信度为0.512-0.609,信度良好[3]。

四、数据结果

(一)危机脆弱性总体情况

由表1可见,大学生危机脆弱性平均得分为11.18±

3.165分,表明总体危机脆弱性处于中等水平。为进一步探讨大学生的危机脆弱性分布情况,笔者对全体被试分数段做以下统计,结果见表2。

表2显示 ,学生中的7.9%危机应对能力较强,几乎不存在应激;39.7%的人在5-10分,显示这部分学生虽然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受了影响,但还是可以通过个人努力成功应对;而44%的学生在11-15分,表明这部分人在面临危机事件时候可能应对资源和应对能力都较为缺乏,难以保持平衡,而最后的7.9%学生分数高于15分,表明其面对危机事件时,应对能力极差,非常脆弱,无法应对危机。

(二)应对方式总体情况

由表3可见,在大学生危机应对方式中,“期望”、“处理问题”、“寻求支持”占据了前三位,而控制情绪得分明显低于其它因子,表明大学生更多调用思维资源处理当前困境,而疏于处理情绪或控制情绪能力较弱。

(三)以认知优化干预为途径的危机评价和应对教育对降低心理危机脆弱性的效果

1.被试和测量工具:以广东白云学院管理系、机电系09级共90名学生为被试, 采用G·帕里的危机脆弱性量表进行测量。

2.实施

课程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借鉴已有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依据合理情绪理论、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治疗理论和应对的过程理论设计而成。

依据图1框架,我们设计了四个单元共8个课时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大纲见图2),每周两个课时,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从应对过程理论实现应对意识教育,使学生懂得如何看待危机,知道危机的本质及其潜在的教育意义,做到“转危为机”。[5]一个人就是在不断的解决旧危机,开始面对新危机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程中逐渐成长成熟的。一个人一生中遭遇的危机事件使其一步步的进入全新阶段,积累应对资源,学习应对方式,增强对生活的掌控感,逐渐坚强和完善起来。

教育教学内容大纲

第二,从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疗法理论实现应对认知教育,使学生对青年时期可能遇到的危机类型有了解并知晓一般的解决途径。Brammer(1985)提出,心理危机分为三类:发展性危机、境遇性危机和存在性危机。在危机应对教育中,可以分别就这三类危机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了解各种危机发生及表现形式。再如通过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对人生目的、责任、独立性、自由和承诺等内部冲突和焦虑加以思索,并正向引导。

第三,从合理情绪治疗理论实现应对情绪教育,使学生了解面对危机时可以采取的情绪调节策略。首先从静态角度,引导学生了解非理性信念对个体情绪的影响[7];另外,从动态角度,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学习调节自己的认知评价来适应环境,增强应对能力;最后,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通过认知行为理论,应对过程理论,引导其了解、接纳、表达、调节情绪,提高情绪智力,以便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应对压力,达到提升危机应对能力的目的[6]。

第四,从人际互动心理实现应对资源教育,使學生了解常见的求助对象和途径。学生进入大学后,面临着重建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任务,这一任务的完成与否关乎其大学四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常识来帮助其更加努力的拓展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达成更好的团队氛围和人际环境,在校园中营造互相交往、互相关心、朋辈互助的氛围。

3.数据分析

在危机评价和应对教育课程实施前和课程结束后,分别对学生进行危机脆弱性问卷测量,统计结果见表4

对前后测数据差异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p<0.01(df=62),表明在危机评价和应对教育课程实施后,学生心理危机脆弱性显著下降,即危机承受力显著增强。

参考文献:

[1]韦有华,汤盛钦.几种主要的应激理论模型及其评价.心理科学,1998(21):443.

[2]Lazarus,R.S.,&Folkman,S.(1984).Stress,appraisal,andcoping.NewYork:Springer,1.

[3]刘取芝,吴远.大学生危机脆弱性及其相关因素调查分析.青年探索,2007(3).

[4]G·帕里.战胜危机.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96:81-82;90-91.

[5]俞磊.应付的理论、研究思路和应用.心理科学,1994(3):169-174.

[6]侯瑞鹤.情绪调节理论:心理健康角度的考察.心理科学进展,2006,14(3).

[7]吴丽娟.理情教育课程设计.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

[8]李敏,胡华.情绪教育对军校医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防御方式的影响.中国临床康复,2002(19):2917.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对方式心理危机
山东体育学院术科教师职业压力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以及应对策略浅析
浅谈如何应对讲解员的职业倦怠期
飞行员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和应对方式
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快速反应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