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音乐

2018-01-09张洁君

琴童 2017年12期
关键词:鄂伦春族乐器

张洁君

冬天来了,有没有人喜欢东北的冰天雪地以及暖烘烘的兽皮大衣呢?有这么个民族,名叫鄂伦春族,就常年住在我国东北大兴安岭的山林中。他们人口不多,以狩猎为生,却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展示出他们独有的民族特色。

鄂伦春族的服饰

鄂伦春族喜欢穿狍(páo)皮做的衣服。因为狍皮轻便、结实,关键是还耐寒。因为大兴安岭山区里,常年气温比较低,加上为了生活,鄂伦春族又要外出打猎,必须穿得暖和,才能养活自己。狍皮衣,在鄂伦春语中叫“苏恩”。他们在制作狍皮衣时,不会损坏衣服原本的颜色,另外会将狍子的筋抽出来,搓成细线缝制长袍,再绣一些弓箭、鹿角、云等图案与形象做装饰。冬天里,鄂伦春族还会戴上一顶狍皮帽,远远地看过去,就是一个狍子头,很生动、逼真。当然,还有狍皮手套、狍皮靴子,鄂伦春族可是将御寒保暖做到极致了。

历史悠久的鄂伦春族

在元朝的时候,鄂伦春族遍布东北,分布极为广阔,再加上他们擅长骑鹿,人送外号“林木中百姓”和“北山野人”。明朝和清朝的时候,鄂伦春族又被叫作使鹿部、树中人。从名字上就知道,鄂伦春族的形象很分明。不过,因为鄂伦春族是游牧民族,加上战争的缘故,他们生活得动荡不安。在2010年人口普查的时候,他们仅剩下不足10000人。

古老的习俗

鄂伦春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比较落后,但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凝结他们智慧的天文历法。他们会根据太阳的位置、北斗星、山脉的走向和河流的流向判断方位。他们还有两种计算时间的方法—记日法、记月法。记日的方法是在一根绳子上穿30个小木棍,从正月初一开始,一天拔一根,30根为一月,重复12次为一年。而记月法就比较简单,从月缺到月圆,循环12次就算一年。

鄂伦春族的建筑

鄂伦春族在打猎时,因为常年要在深山老林里,一待就好几天,所以他们就搭建了一种遮风御寒的房子,名叫“斜仁柱”。斜仁其实就是树干,斜仁柱就是用若干根树干搭成一个圆锥形的房子,然后在屋顶上铺上袍皮,或者夏天时,换成桦树皮,冬暖夏凉。鄂伦春族还有一种专门存放暂时不用的衣物、肉干、干菜、粮食等物品的仓库,名叫“奥伦”。它一般搭建在森林里,离地面比较远,可以防潮、防虫。

鄂伦春族的歌舞文化

鄂倫春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有模仿打猎场景的熊舞、野牛搏斗舞,有自娱自乐的转圈舞,还有假面舞,这是一种融入了宗教内容的祭祀舞。鄂伦春族没什么节日,其中春节最为重要,每到这个时候,村里人就聚在一起,围着篝火,跳转圈舞。

在鄂伦春族中,唱歌唱得好的人是很受欢迎的。当他们在狩猎时,会唱山歌小调,也就是“赞达仁”,这也是他们的主要音乐形式。赞达仁分为节奏自由变化、音调高亢圆润的无词形式和节奏规整、旋律悠扬动人的有词形式。鄂伦春族人会在开心的时候唱上一首山歌小调,曲调悠扬,场面热闹。另外还有专门用来合唱的“吕日格仁”、祭祀时唱的“萨满调”、说唱形式的“摩苏昆”。

朋奴化

朋奴化,又叫明努卡,鄂伦春族的特色乐器之一,是一种口弦琴。它其实就是铁簧,一种用铁制成的,并将一块铁片横在口中演奏的乐器,算得上我国最小的乐器了。在东北,朋奴化有这么一个传说:以前有个村子闹瘟疫,只剩下一个吃奶的孩子,一位过路的老人收留了她。于是,她跟老人过起打猎生活。后来,她把悲惨遭遇唱给大家听,嗓子都唱哑了,老人便给她做了个铁簧,她便弹奏铁簧,用琴声继续述说。从此,铁簧便流传下来,渐渐为人们所喜爱的一种乐器。

猜你喜欢

鄂伦春族乐器
鄂伦春族服饰的符号特征与文化内涵
如果你会一门乐器
鄂伦春族狍皮袍纹样研究
学乐器
鄂伦春族民间舞蹈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活态传承
乐器
黑龙江省鄂伦春族民居建筑文化探析
鄂伦春族文化景观变迁及对其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影响
乐器也疯狂
倾情浇灌艺术花:记鄂伦春族老教师陈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