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发展

2018-01-07万里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19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万里

【内容摘要】时代的进步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各领域对人才结构的需求也从原来单一的专业化转变为多样化和创新型,这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学科课堂教学也更是任重道远;历史作为人文学科,在人才培养上也应跟随时代步伐,创新方法,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与时俱进。基于此,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就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以符合时代的要求。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课堂教学 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发展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呢?就是发散性思维,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不是局限于表面,而是从多种角度,经过多方面的思考,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创造性发展则是指学生的创造力,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一定的学习目的,运用已知信息,或是教师在课堂上给出的特定知识语境的信息,通过学习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性或学生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即创造性发展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发展能力,近几年来占有很大的热度,但是真正培养这种思维和能力是不容易的,这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足够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并且要求教师具有很高的专业素养。那又该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发展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法。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氛围

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有的时候,一个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授的课程,所以,教师需要更多的关注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激励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的教学也不应是课堂四十分钟,更多的还是课后与学生的交流,在课堂上积极与学生互动提问,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于知识的见解,让学生做课堂的领导者,倾听学生的意见,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师生合作,生生互动,有助于学生主动思考,在掌握的已有知识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问题走出教室,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研究能力,即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标新立异,设计问题不拘泥于形式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光是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设计一些问题使学生进行思考。当我们在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教师可以抛出自己设计的问题,关于“一战”爆发的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能否避免呢?学生的答案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其中一位学生的答案是这样的:一战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工业革命深入开展,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发展迅速,导致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各国都不满足于现状,纷纷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加剧,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此时,萨拉热窝事件爆发,就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所以第一次世界大的战爆发具有其历史的必然性。虽然不尽完美,但确是学生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观点较之于填鸭式的填给学生要好得多,学生可以独立思考,得出结论,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养成。

再比如: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可以先抛出一段材料:1979年1月4日,《天津日报》刊登了一则“天津牙膏主要产品介绍”的广告,这是有据可查的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条消费品报纸广告。随着第一则消费品报纸广告的出现,电视广告、户外广告等也都跟着兴起。同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宣布“即日起受理广告业务”,并播出了“参桂补酒”广告,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条电视广告。这第一条广告,在当年被看成是思想巨变、惊涛骇浪的象征……然后设问:中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1979年的商业广告的出现,说明了说明问题?这则材料的核心观点是,商业广告的出现,说明企业不再受计划经济的束缚,而开始面向市场,这就为企业最终打破计划经济体制而转向市场经济开创了先河。

新材料,新情境,开放式,多维度,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并结合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使学生仿佛回到那个年代,身临其境的思考,这种问题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长此以往,可以使创造性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多角度地解决问题。

三、逆向反观,多问多思索,培养批判思维

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只关注于把课本已有的知识观点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像使用数学公式那样去运用,却很少教学生质疑。比如,学习“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这一知识内容,我们不禁要问,在古老的中国,农耕经济内部,是否真的能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呢?引用材料论证:厉以宁的《资本主义的起源》开篇有一段论述:“应当指出,私人雇佣关系就是私人雇佣关系,它不一定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但它可以转化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仲伟民的论文《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学术回顾与反思》认为:“中国没有发生资本主义,这是中国的历史事实;既然没有,又何必苦苦寻找子虚乌有的‘资本主义萌芽?”学到“近代前夜的危机”一目时,我们也可给出两段材料:一是英国人对西班牙船只进行海盗式的劫掠……得到了政府的鼓励。海盗德雷克被英国女王授予“骑士”称号,后官至海军大将,他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二是郑芝龙是16、17世纪欧洲人东来初期,顺应时代潮流,投身于海上贸易……他以强大的武装力量和雄厚的资本在国际市场上同荷兰、日本、南洋各国商贸公司竞争,成为明清时期海上贸易的霸主。清朝建立后,不得已接受招安,最终在北京被清统治者满门抄斩,一代海上枭雄人头落地。德雷克和郑芝龙不同的命运。据此设问:假如郑芝龙的背后能有政府的支持,那么在欧洲列强海上争夺的舞台上,也许会出现中国人的身影。但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失去了海洋,中国还失去了什么?这一问题,让学生中外联系,穿越时空,多维度探索历史,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发展的目的。

四、改变教师传统观念,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如今互联网发达,信息来源广泛,“吃老本”已过时,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体系,提升专业素养,增强教学业务能力。教学中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学术观点,比如,在讲到郡县制的施行时,如果我们这样告诉学生:郡县制的推行,促进了中国古代政治形态的“现代化”。这样一个新命题,定能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从而得出郡县制的实施使“地缘国家”代替了“血缘国家”,使“官僚政治”代替了“礼仪政治”,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是一种理性的政治设计,使国家管理走向制度化,所以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形态的“现代化”趋势的认知。

同时教师还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尝试运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在学习《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课时,我们可以播放电影《乱世佳人》关于“土地”的一段对话,台词是:Land is the only thing in the world worth working for, worth fighting for, worth dying for. Because it's the only thing that lasts.播放完毕,让学生谈谈对土地的认知,然后点拨:土地,作为财富的象征,在现代和古代亦是如此,中国古代以拥有土地的多少作为社会政治地位的象征,土地所有制的变化还导致了社会制度的更替,那么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有哪些形式呢?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习积极性。设置情景,让学生自主探究,生生互动,讨论交流,自主学习,自我表达。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包罗万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需要不断的创新和改进。伴随时代前进的步伐,我国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要求,建设创新型的國家,时代呼唤创新型的人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发展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教学任务,教师需要以此为教学目标,紧跟时代步伐,培养创新型人才。“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这也才是我们学习历史、研究历史,教授历史的真正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 贾晓娇. 祖国建设版,2013(10).

[2]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3(11).

[3] 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贵州省兴仁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选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随想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