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高中生核心素养需关注问题探究

2018-01-07蔡金玲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19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

蔡金玲

前言

目前,高中学校构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育体系,明确指出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以及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品质和能力,这也是切实落实课程改革、贯彻执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要求,同时也是我国教育界与国际教育改革趋势相接壤的重要部分。本文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出发,简单阐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需关注的问题及发展途径。

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第一,尽管素质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也阻碍着素质教育开展的实效性。我国尚未健全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体系,而此时确立核心素养教育体系,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切实落实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于发展;第二,核心素养有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并将教育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贯穿学生发展的始终。另外,核心素养可引导教育教学将培养学生基础文化知识,转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促使学生终身发展的素养更加流畅与系统;第三,国际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加剧。提升国民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实际广泛关注的主题。对此,我国启动理论教育界的核心素养变革,加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质与核心竞争力,增强国际竞争的基础力量。

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需关注的问题

1.未形成完善的核心素养培养理念

教育理念是否现代、科学是确保教育改革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树立核心素养培养理念,是核心素养教育深入推行重要前提,受高考影响,整个社会形成了“高考定终身”的教学观念。而核心素养是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在教育中注重培养适应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品质能力,这就否定“考分至上”的传统教育理念。目前核心素养变革正处于瓶颈时期,是核心素养培育能否实施的重要阻碍。

2.尚未建立核心素养培育课程

为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需以合理的课程设计为载体,课程安排包括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内容品质等,这些因素影响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程度。当前高中课程设置计划,依旧停留在学科表层,缺乏实施育人的课程目标。另外,核心素养所倡导的是人类文明、现代文化等內容,难以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

3.难以量化核心素养的评价

高中教育关系到学生日后的生活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出适合学生个性特征的核心素养,但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为教育评价的主流,而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过程很难得到公正的评价,致使核心素养的评价始终无法被纳入主流评价体系。核心素养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其诸多要素无法以传统测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对其评价无法形成量化标准,这位核心素养的教育实践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途径

1.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优化教学内容

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效率,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发起者、引导者与改革者,是学生获取文化知识与核心素养的有力推动着,教师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学校需协同地方政府加大师资力量建设,可以培训、讲座、实地学习或其它方式向教师传授其他地区先进的教学经验。教师可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现有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自主选取课程内容,并设置相应的学习计划,在教师适时指导和督促下,锻炼学生的自我规划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确保上述一系列教学方式能够最大化地发挥价值功效,学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针对新教师,可进行岗前培训,加强对其思维模式与能力整合的训练;针对在岗教师,应注重引导教师对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进而总结出符合学生发展、顺应教育改革趋势的教学方式,将实践知识沉淀为教师的个人魅力,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核心素养教育。

2.合理设置核心素养教育课程

第一,教师需深入发掘学科中隐藏的核心素养教育内容。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累一定学科知识进而转化为能力与品质,是学科教育的高层次体现。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学科的基础上,超越学科基本内容的,核心素养可统领学科。教师将核心素养融入学科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习得相应的技能、思维与方法;第二,在我国课改过程中,明确指出应运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创新意识及服务社会的意识等。学校应根据学生当前的认知能力与文化水平,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育目的,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第三,开展选修课程是满足学生差异需求的有效途径。选修课程能够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高中学校可尊重学生的个人学习意愿,重视借助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开展足够丰富的选修课程。

3.设置多元化的评价模式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发展培养出专业性、创新型及其他类型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这就需要高中学校教育体系中明确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为确保核心素养能够深入推行,就必须构建完整的评价体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具有强烈的终身性与持续性,教师在设置评价标准时也需围绕“培养专业性人才”进行,即根据学生核心素养的特点,设置出综合性与连续性的评价模式。在对学生个体进行评价时,教师可设置三种评价方式,即教师点评、学生互评与个人自评;在评价模式的设置中,教师应合理运用观察法、谈话法及档案评价等评价手段,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或者教师依托新媒体技术,开发新型的考核工具,使评价模式更加丰富。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李堡中学)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