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出声思考法的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障碍研究

2018-01-07刘姝瑾郭鹏王福

现代情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移动图书馆

刘姝瑾 郭鹏 王福

〔摘要〕[目的/意义]虽然目前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得到了改观,且场景化要素不断丰富、应用不断深入,但是用户信息素养及信息需求期望也在不断改变,在双方或多方作用的不断演进中,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也日渐呈现出新的障碍因素,如何有效把握及控制这些因素是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研究较为关注的话题。[方法/过程]为此,以系统论为着眼点,将移动图书馆视为整体系统,基于出声思考法將信息接受阻碍编码为信息接受来源阻碍、信息接受过程阻碍、信息接受效用阻碍3个维度,并基于此,构建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阻碍机理模型。[结果/结论]以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阻碍机理模型为基础,提出了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阻碍因素的控制对策,为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服务空间再造及移动图书馆创新服务奠定基础。

〔关键词〕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场景化服务;信息接受障碍;信息接受控制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8.11.005

〔中图分类号〕G250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8)11-0025-08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Acceptance Obstacles of

Mobile Library Based on Think Aloud MethodLiu Shujin1Guo Peng2Wang Fu3*

(1.Library,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 116024,China;

2.Library,Baotou Normal College,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Baotou 014030,China;

3.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ohhot 010051,China)

〔Abstract〕[Purpose/Significance]Although the scenery information acceptance context has been changed,but the user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information demand expectations are constantly changing and evolving,new factors or obstacles to information acceptance had been gradually appeared.How to effectively grasp and control of these factors is the scene of the mobile library information acceptance research more concern.[Method/Process]Therefore,taking the system theory as the point of view,the mobile library was regarded as the whole system,based on the sound thinking method coding the Hindrance factor as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information acceptance source,information acceptance process and information acceptance utility hinder,and based on this,the model of information acceptance of mobile library was constructed.[Result/Conclusion]Based on the obstacle mechanism model of the mobile library scene information acceptance,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of the obstacle factors of the mobile library information acceptance,which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reengineering of the scene information service space of the mobile library and the innovation service of the mobile library.

〔Key words〕mobile library;information acceptance context;scene service;information acceptance disorder;information acceptance control

图书馆桌面系统很难满足移动环境的资源稀缺性和动态变化性,其静态分布式网络束缚和制约着其向移动图书馆场景服务的延伸和拓展。移动图书馆场景化服务质量决定于情境高度可变及成本极高的连接,但是现有移动终端的突出问题是计算能力有限、电池寿命较短、屏幕尺寸较小[1],很难满足用户所处不同场景的信息需求期望,系统稳定性保障方面对于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服务的支撑能力低下。移动图书馆场景化服务与桌面图书馆系统相比,最大的不同体现在应用环境和资源组织及可视化呈现等多个方面。现有移动图书馆,如:超星学习通等,虽然积极地向适宜于其功能目标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上述限制很难满足移动场景化用户多变的信息需求以及精细化的体验和感知的期望。未来移动图书馆场景化服务需要改变现有静态服务模式,通过场景感知和计算对用户信息需求挖掘、对用户搜索习惯捕获和对用户信息接受偏好掌握,从而优化“场景—行为—情境”三者间的适配能力,提升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质量[2]。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质量的提升可通过优化移动服务协议,增强场景化服务能力,提升用户感知和体验的愉悦度和满意度。无线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掌上电脑、移动电话等移动计算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从根本上改变了分布式计算的现状。随着场景化要素在移动图书馆场景化服务中的渐进式嵌入,移动图书馆场景化服务的信息接受情境的可用性不断提升,促进了业界对于分布式计算机的重新思考和设计[3]。为此,通过创设情境实验方法,利用出声思考法获得用户信息接受的体验数据,进而挖掘阻碍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的因素,并归总为若干个维度。“出声思考法”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主要用于比较复杂和持续时间较长的信息加工过程。由于用户在利用移动图书馆时,与系统交互的过程中伴随着复杂的思维活动,因此使用出声思考法研究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阻碍因素具有一定的可行性[4]。出声思考法由德国心理学家Duncke K于1945年提出,后来认知心理学家Newell A等在1972年研究问题的解决时,把它当作一个重要的方法加以应用[5]。出声思考法可以获得实验者对系统平台的感知和体验,其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分别是:①对实验者进行足够的培训,使其能够顺利地进行出声思考。②分配给实验者相应的思维任务,让实验者用出声思考法来完成。③借助于录屏软件,分析实验者出声思考的音频,并将其整理后形成文字记录。④对用户出声思考的文字进行编码分析,获得一级编码和二级编码[6]。通过出声思考方法能够挖掘出影响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的阻碍要素。

11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阻碍要素探究的意义移动图书馆若从“场景—行为—情境”相互作用的视角来看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但是若从情境的来源、场景的组成以及用户本身的社会属性等来看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这个既开放又封闭的系统中,如何把握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的阻碍性因素是决定着移动图书馆能否再造和创新的关键和核心。系统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有机整体[7]。系统论认为,作为一个系统应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多样性、动态性和相关性。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可以将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看成是一个立体化的多维度系统。①系统动态性。动态系统实则是相对稳态的,也就是说整个系统在一定范围和时间界限中具有稳定性,超过了这个范围和时间界限后则会出现不稳定性,这种系统应具有自我适应、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的能力[8]。系统的动态性既体现了稳定的相对性,又体现了系统的动态演进性。②系统融合性。融合系统是指移动图书馆是由多个要素有机适配而成,移动图书馆是为了满足用户个性化、精细化、多元化、人性化的信息需求、信息搜索和信息接受而开发的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多要素的融合系统[9]。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正是通过整合和融合机制将各类情境要素按照场景目标和用户需求期望进行组配形成比较完善的学科体系和技术体系。③系统知识性。各个学科主题资源通过多种技术将其碎化、重组后形成适合于用户信息需求期望的知识单元,以便精细化地适配用户信息搜索、信息接受和信息利用,其本质是一个多层次的知识系统[10],不仅包含信息知识,也包含情境知识和场景知识等。在移动图书馆中,“场景—行为—情境”的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使得用户信息接受必然存在诸多因素的制约,包括信息需求期望的制约、信息搜索习惯的制约和信息接受偏好的制约,我们称这些制约因素为信息接受的障碍性因素。在移动图书馆场景化服务的实际中,系统地把握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的障碍性因素并提出建设性的对策是本研究的立足点和着眼点。本研究试图通过人们接受信息这一普遍的社会活动和基本要求出发,研究“场景—行为—情境”之间关联耦合的多维关系构建,揭示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的微观机制与宏观效应,总结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的阻碍性因素,为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的深入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12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阻碍要素的实际来源为了深入地掌握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阻碍要素的实际来源,有必要从场景、行为和情境相互作用的视角获取[11],使其可以实际指导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为此,本研究从辽宁、吉林和河南高校图书馆选取了30名具有使用云舟知识服务空间的用户进行任务性试验,用户编号为N01~N30。每个用户均需要按照从“早晨起床→上午上课→餐厅就餐→宿舍午休→下午上课→餐厅晚餐→宿舍休息”的整个流程进行云舟知识服务空间使用的体验。该实验首先对30名实验者分别进行云舟知识服务空间的使用的培训,然后进行前期问卷调查,确定实验者在使用云舟知识服务空间方面并无显著差异。整个实验除上课期间外,实验者均通过手机录屏软件记录用户与云舟知识服务空间的交互行为,在任务期间,采用出声思考法收集信息,即实验者需要对着手机大声讲出其对信息需求期望的满足、信息搜索的调适和信息接受偏好的迎合情况,发表实验者此时此刻的所感和所想[12]。完成这一实验阶段后,实验者需要填写后测问卷,并完成深度访谈。其中,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搜集用户的主观感受。将用户步行时的话语数据转化为文本,共得到用户话语325条。借助NVivo10内容分析软件,运用扎根理论的逐级编码方式对话语数据进行编码处理。笔者采用“一级编码”、“二级编码”的命名方式为每个层级的编码命名,以逐级编码的方式研究用户在利用云舟知识服务空间的主要关注点。在不断比对与总结用户原始话语,抽取其中的概念,并将30个用户共计325条原始话语数据逐条处理完后,最终得到一级编码13个、二级编码4个,如表1所示。

表1用户利用云舟知识服务空间体验的二级编码

二级编码一级编码原始资料列举举例信息组织组信息粒度N08:视频太长了,要是能短点就好了。N02:好像不如百度呀,直接找不到答案。N05:能学到好多东西,内容太长,没时间看。信息新颖度N09:资源更新不及时,不过功能挺多的,也能自己创作。N06:内容更新得慢。信息时空性N04:要是在餐厅就餐的时候,提供类似微信的服务就好了。N16:要是晚上休息时能提供类似“快手”的视频就好了。N06:无论去哪个地方,功能一样,内容一样。信息接受信息需求N06:要是我要什么系统能知道,能上传上去就好了。信息搜索N24:搜索功能不强啊。N14:没有语音搜索呢。N15:高级搜索也没有。信息接受N17:有收藏功能,不过其他功能不如微信方便,要改改。N25:下载也不是很方便。用户情境体态感知N018:走路的时候,能提供些轻松、流行的音乐就好了。N23:走路的时候提供学习英语的功能就好了。这个系统不是那么智能啊。时空感知N30:午休的时候不知不觉得就到了上课时间了,要是能及时提醒就好了。N26:也不能根据时间变化自动调节阅读模式。N19:这个系统这么没有推送信息功能。接受情境技术情境N12:一开始还觉得挺好的,可是用熟悉了后觉得功能还是这些,有点失望。终端情境N24:这个显示的模式还行,就是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N28:这个系统还可以,内容在不同终端都能正确显示。移动情境N24:这个系统要是知道我在什么位置,就提供什么服务就好了。社交情境N11:这个系统,要是能和亲人语音呀,视频呀就好了。服务情境N13:要是遇到问题,能有在线客服及时回答就好了。

在本實验中,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编码这独立分析同一资料的结果是否一致验证编码结果的有效性,即信度评估,其主要是运用归类一致性指数来表示。归类一致性是指对编码归类相同数占归类总数的百分比,可以用CA=2S/(T1+T2)计算[13]。其中S表示两名编码人员归类一致的数量,T1、T2分别表示两人的编码总数。CA的值越接近1,表示两者编码的一致性越高。为了检验编码一致性,笔者邀请另外一名具有质性研究经验的非研究小组成员进行独立编码。经过计算归类一致性指数,得出两名编码人员的归类一致性指数CA=085>05,表明编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猜你喜欢

移动图书馆
“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移动图书馆建设探析
移动图书馆服务发展探究
百年通图 再创辉煌
高校移动图书馆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高校移动图书馆推广宣传媒介效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