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BC音乐》

2018-01-05

音乐爱好者 2018年12期
关键词:大提琴家尼诺夫拉赫玛

《BBC音乐》

BBC Music

2018年10月号

● 曾几何时,大提琴家伊瑟利斯一直是“新一代”演奏家的代表,然而不知不觉,他也年届六十了。他灌录的肖邦与舒伯特奏鸣曲,被《留声机》选为十月的月度唱片,《BBC音乐》则为他留出了封面文章的位置,内容是大提琴家的长篇专访。访谈内容涉及很多方面,其中自然有很大部分是围绕他所演释的作品,包括舒曼的音乐,还有贝多芬为大提琴和钢琴创作的奏鸣曲等。伊瑟利斯与钢琴家罗伯特·列文合作灌录了这些奏鸣曲。大提琴家在访谈中表示,这是自己无比热爱的一套作品,他“爱其中的每一个音符”。同时,伊瑟利斯还谈到自己对乐评的看法,他表示虽然很希望自己能不受乐评的影响,但是不行。有时,一篇乐评几乎要将他压倒,尤其是当他感觉其中说的有些道理时。大提琴家还提到,自己总是记住负面评价,而赞扬自己的乐评却往往记不住。

● 新片推荐的部分中,有两款钢琴录音值得关注。无论是古典主义时期还是浪漫主义时期,有太多作品埋没于历史之中,哪怕它们在作曲家的年代名噪一时。英国唱片公司Hyperion的一大特色,就是发掘这些沉埋之作(或至少是相当冷门的作品),灌录唱片。霍华德·雪莱以同时担任独奏和指挥的方式,灌录了杜塞克的几首协奏曲,成为这一传统的延伸。另一张唱片是法国钢琴家巴维演奏的海顿奏鸣曲。如今一位钢琴家还能一步一个脚印地钻研一个题材,殊为不易。唱片获得演奏、录音全五星的好评。

《留声机》

Gramophone

2018年10月号● 今年是巴赫诞辰三百三十三周年,一套新版巴赫作品全集,《巴赫333》的问世也成为了一段时期内的焦点。哪怕在这个套装唱片已近于过剩的年代,这套录音还是成为了一个现象级制作。本期《留声机》的核心内容,即是围绕着这套唱片,有专文谈论这款录音。而本期的封面文章,则是从《巴赫333》的发行谈起,继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纵观整个录音史,谈论在一百余年的时光里,巴赫演释风格的变迁。从十九世纪末“录音的黎明期”,到本真演奏占据主流风格的位置,虽然无法面面俱到,但作者所展现的视野之宏大,所铺排的脉络之繁密,还是让人极为佩服的。

● 近期一套重要的历史录音也获得了详尽的推荐,那就是被重新发现的拉赫玛尼诺夫。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作为钢琴家的拉赫玛尼诺夫的形象,基本就凝固在了RCA发行的唱片中。钢琴家们谈到这些演奏,实在是顶礼膜拜的居多。遗憾的是,拉赫玛尼诺夫的录音工程还是留下了许多遗憾。最典型的莫过于,他曾经提出灌录一些大型奏鸣曲,或录下一些现场演奏,但唱片公司居然没有采纳。如今,自然是怎样挞伐也无用了。但最近,一份偶然的记录得以发行,为了给指挥家做示范,拉赫玛尼诺夫在钢琴上演奏他的《交响舞曲》。唱片由历史录音转制名家沃德·马斯顿的公司出版,搭配许多拉赫玛尼诺夫的其他珍品(可惜,不是作曲家自演),构成三张CD的套装。

● 另一套专文谈论的唱片,也是魅力四射的大套装。《尼尔森现场录音集》,这位划时代的歌唱家影响力之巨,从各大唱片公司竞相献礼的情景就可见一斑。这一现场录音套装诚意足够,大多选入全剧,也有少数的选段,如《诸神的黄昏》中“牺牲场景”的不同演出。其中的许多歌唱家都留下过著名的录音室版本。本期的专文,即从不同作品出发,谈论录音室版与套装中的现场录音版的異同。

猜你喜欢

大提琴家尼诺夫拉赫玛
大提琴演奏的悲剧审美表达——以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为例
浅谈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的创作风格——以《音画练习曲》Op.39 NO.9为例
对牛弹琴
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音乐风格研究——以《春潮》为例
试论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的演奏技巧及方法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