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进生转化工作漫谈

2018-01-05袁军红

学周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尊重理解激励

袁军红

摘 要:教育帮助后进生是教育教学工作极其重要的方面,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教师都喜欢教那些成绩好,表现好的学生,不愿意教那些成绩差,不守纪律,表现又不好的学生。因为教一个后进生比教几个好学生所费的精力都要多,出现了教师出力不落好,教育效果甚微的现象,所以教师们都不愿意教那些后进生。引起家长不满,学校工作陷入难做的局面。

关键词:理解;尊重;激励;转化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1-0171-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1.107

关爱帮助后进生,让后进生取得进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对于学校、教师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想高标准地完成后进生的转化任务,需要教师艰辛地付出;后进生不仅牵扯着千家万户,还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命运。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把转化后进生工作,当做一项重要而又光荣的事来做。以下是我多年当班主任,对转化后进生工作的一些见解。

一、理解学生

最好的爱就是理解。所以,老师应从多方位去了解学生,了解他的家庭,了解他的生活,了解他的学习情况。每个孩子都想成为老师眼里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之所以有后进生,并不是他们笨,而是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家庭关爱不够、父母对学习的不重视、接受知识困难等等原因,加上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长此以往,学生的信心被消磨,就会放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才沦落为后进生。当他们成为后进生之后,行为上更会表现出满不在乎的样子,老师越批评越叛逆,越指责越破罐子破摔。其实这些表现是他们掩饰内心的焦虑无助,敏感自卑的幼稚做法。这个时候也是他们最渴望老师认可,最渴望老师关注关爱的时候。所以当学生有这样的表现时,作为老师一定不能放弃,要给予他们最真诚的理解与关怀,让他们感觉到被重视的温暖,让他们重拾信心爱上学习,陪他们一起重新回到大家庭。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老师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去教育学生,感化学生;用爱去抚平学生的胆怯,用热情去引导学生的冷漠,用真诚去赢得学生的信任,构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当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在无忧无虑中得到进化转变。

事实证明,后进生不是绝对的,它是相对而言的。历来社会上那些出类拔萃的成功人士,不绝对都是来自那些所谓的优等生、高材生。相反,也有一些原来是所谓的后进生,走上社会之后,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最终也成为一名成功人士,在某一领域取得卓越的成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社会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为社会做出不凡的贡献。其实,每一名学生都是不愿意成为后进生的,既然沦落为一名后进生,当然有它的成因。这些成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原因,自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学习好方法,学习不投入,没兴趣,以至于走向了落后;二是外部原因,家庭、社会不良因素对自己的影响,或学校管理不到位、校风学风不好产生的影响。因此,后进生并不都是一无是处,不都是智力低下之人,他们非常需要得到老师的关爱和帮助,所以,老师应该把转变后进生看成一项重要的事情来做。

老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找准他们学习差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就像做数学题一样,必须理解题意,弄清数量关系,认真思考,找出解题的门道,才能求出结果。医生给人看病,也是这样,通过望、闻、问、切的途径,找出病人病因,根据病因实施配药,才有药到病除的效果。我曾教过这样一个学生,她叫杨柳静,整天沉默寡言,学习看着也挺用功,可就是成绩上不去。晚上,我到她家了解情况,见到一位七旬老婆婆,经问得知,杨柳静是跟着奶奶在家上学,爸爸、妈妈到外地干活搞建筑,顾不上管教杨柳静的学习,奶奶年纪大了,目不识丁,没有能力管她那么多,她的学习任其自行,想学就学,不学就玩;放学了,书包家里一搁,就跑外面玩去了,奶奶让她做作业,她说没有,就不见踪影了,奶奶无奈地说:“对她真没办法,我也不识字,学习帮不了她,全靠老师您严加管教了。”通过家访得知,杨柳静同学是个缺少管教,自由散漫,学习懒散,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从此,我对她多加关注,先对她进行正面引导教育,引领她养成认真学习的好习惯,向好学生学习,课堂专心听讲,作业必须及时完成,认真去做。我每天都检查她的作业,发现好的地方及时表扬,有时还给她外加一些学习任务,坚持了一段时间,发现她作业能认真及时做了,学习上遇到问题能主动找老师请教,对学习有了兴趣,投入了。期末考试,成绩一公布,发现有了明显的提高,成为班上的上等生,我也看到她脸上露出了笑容。可以说,转变后进生要找准他们落后的原因,做好思想工作,因势利导,才能促进其进步。

二、尊重学生

新时期,提倡人们和谐平等相处,要让大众活得有尊严,活得有幸福感。有尊严、有幸福感事实上就是指人格要获得尊重,也就是说人们之间是相互尊重。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教育其实是人与人心灵上最美妙的相互接触”,本人是非常赞同这一句话的。作为教师,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成长为有义务感和责任心,善良而坚定,热爱美好事物仇恨丑恶行为的真正公民,我们应该真诚地对待他们。

首先就是要理解孩子的感情,理解他们每一个行为的最原始的出发点,原因和动力,成为他们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起一种信任。要知道,这种信任一旦建立,学生就会把老师看作是最亲近的人,甚至连自己内心最隐秘的也愿意与你分享,你的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其次是给予后进生安慰与鼓励。“你也挺棒”“這次考试你有进步了,老师真替你高兴”等等。类似这样的话语应该作为与后进生交流的常用语,让他们觉得,老师还是爱我的,老师没有放弃我,那么他们一定会通过努力学习来作为回报。最后,老师还应做到公平。不管是在成绩上,还是在对待学生的行为表现上,都要一视同仁,比如在课堂上共同参加小组讨论,全员参与的比赛,个人优点的共同展示等等。只要学生感受到这种公平,他们会产生一种集体荣誉感,会为了集体努力改变,努力进步。

我想,如果工作中老师坚持这样做,无私地奉献出真诚,真心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班级就没有后进生,教育就一定会绽放出最美的花朵。因此,我们在管理教育学生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源于理解,理解还原尊重,理解与尊重相辅相成。

三、表扬激励

对待后进生我们不能采取歧视、讽刺的态度。相反,他们比优秀生更需要我们的帮助和关住。谷田雅春曾说:要培养好孩子,首先要表扬,肯定孩子的优点。后进生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优点,我们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能够感觉到,自己有比别人好的地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他们的转变。我曾教过一名学生叫姚要攀,个子比较高,学习成绩落后,倒数第三名。他课下在校园里非常活跃,课堂上一点儿精神都没有,没兴趣听课。体育、音乐课堂上表现特别突出;乒乓球打得没人能比,歌唱得人人叫好。我发现他这方面的突出才能,特意在班上夸赞说:姚要攀同学的体育、音乐非常棒,同学们应该向他学习。如果姚要攀同学能把学习成绩搞上去,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了。自从表扬了他之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课堂上能专心听老师讲课了,学习上遇到不会的問题,主动找老师请教了,学习表现非常努力。期末考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由原来的倒数第三,一下考到班上十八名,向前进步了十一名,由原来的倒数上升到中等。这件事验证了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一句话: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

四、觉醒转变

所谓觉醒就是后进生在受教育时能认识错误,承认错误,并有改正错误的愿望。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必须要让后进生去认知错误,知道了错误的产生、存在,才能去改正、除掉错误,达到转变后进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去研究后进生,研究后进生的心理特点。一般来说后进生都有自卑感,他们也有自尊心,心理处于矛盾之中,对老师、同学有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这就需要老师去关爱学生,爱的教育是整个转化过程中一种最有效的途径。首先,可以用谈话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师长的慈爱和温暖感化后进生。谈话时要有的放矢,用平和带有严肃的语气,深入探求学生内心的秘密,不能讽刺挖苦,伤及学生的自尊和人格,要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到平等和谐的交流。其次要了解后进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在批评时注意语气轻重,使他们能够承受,否则就事与愿违,达不到预期目的。我班上有一名学习不怎么样,但性格倔强十分懒惰的学生,课堂上随心所欲,随便说话,不遵守纪律,在班上负面影响很大。这时,我首先挖掘他身上的闪光点:在校活动中他表现积极,争着向前为班上做事,为班级增添了荣誉,在班上针对他的这种主动为班集体做事的先进表现,进行了表扬夸赞,随后找到他进行心理辅导说服教育,指出他平时所犯错误的危害性,对自己对班级都是不利的,在他面前讲事实摆道理,端正思想,疏导心理障碍,进而点亮起其进步的火花。转化后进生要“润物细无声”,激励其进步的勇气。

后进生在醒悟的基础上已有转变的愿望和行动,教师要随时把握他们的思想变化,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推一把,促进他们的转变。与此同时坚持正面教育,因为一次表扬可以取代无数次的批评,在此基础上,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因为自信心是人走向成功的内在驱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关爱,集体的温暖,就会在爱中体会到自我价值与能力。由此呈现了为不辜负师长对他们的期望,就会加倍努力,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在人生路上快步前进的景象。

最后再说,后进生在转化的过程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千万不能急于求成。他们往往还会重新犯错误,出现多次的反复,这种反复是正常的表现,老师不要以为他们是倒退了,对待他们要有耐心,要给他们重新犯错的机会,这是反复曲折上升前进的过程。因此,老师要有恒心,准备打持久战,千方百计地挖掘后进生的闪光点,以表扬为主,帮助他们树立进步信心,把他们心中微弱的火花燃烧起来,达到转化的目的。这种多次反复稳定之后,终究会开花,发生质的变化。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既繁琐而又难做的事情,只要能掌握科学方法,学生总是有可塑性的。班主任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就一定能把学生培养成自信、自强,敢于迎接挑战的新世纪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德茹. 用“爱”帮他们追上队伍——浅谈后进生的转化[J]. 考试周刊, 2015(9):177-178.

[2] 高培智. 拨动心灵的琴弦——浅谈后进生的转化艺术[J]. 西部素质教育, 2015(2):123.

猜你喜欢

尊重理解激励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