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对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思考

2018-01-05潘巧花

学周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思考小学语文

潘巧花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艺术性的课程,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求比较高,它具有适应社会需要、整合资源的特点,最终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在语文教育中,教师需要将学科和生活联系起来,在生活中突出教学,在学习中融入学科,贴近生活,感受生活。本文主要从小学语文教育生活的意义、小学语文教育生活的措施两个方面对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谈几点自己的认识,希望能给师生带来帮助,使语文教学焕发生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实现语文的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1-007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1.047

一、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意义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学生的角色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寻求者、积极发现者,而课堂的气氛也由之前的死气沉沉变得活跃。教师将语文教学活动置于生活背景下,激发了学生参与的乐趣,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可以说,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科,对以后的学习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学习语文知识可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讲学生背的单一模式,对学生来说很枯燥,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都是被动地学习,效果很不理想。而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能够让语文学习过程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生活中了解并掌握语文知识,感受生活的乐趣。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因此教师要尽全力采用生活化的模式,加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学习知识才会更有效率。

(二)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有让学生的个性化充分展示,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尊重个性发展。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创设生活情景,能够在学习内容和学生的体验中建立关系,使学生能学到知识。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涉及生活的领域,这些生活领域能够给学生展示自身才能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得到发展和提高。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只有学生的个性化在教学中得到充分发展,才会形成良好的人格,促进素质教育的均衡发展。只有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才会让学生好学,乐学,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愿意学,从“学会”到“会学”。

(三)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和成长

小学阶段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基础,尤其对于语文课程是至关重要的。今后的学习,不管是哪门学科,都离不开语文。只有小学语文学好了,基础牢固了,以后的学习才会有基础保障。对于上小学的学生而言,他们对社会的理解处于初级阶段,潜能也不能完全发挥出来,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学习语文能激发我们的潜能,开阔我们的视眼,使我们更好地认识生活。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能增强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进而提高自己的能力,今后为祖国的发展做贡献。

二、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措施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创设教学情景是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于小学生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他们对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充满好奇,他们的学习更是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引导和帮助。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很多内容都是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情景创设可以是音乐,图片也可以情景再现,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教师可以分角色扮演不同的人物,这样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以理解的更深刻,更全面,同时也会加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在讲《司马光》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表演,如果小孩不小心从窗户摔下来,当场的你该怎样救他?这样的处境很容易联系司马光的行为,学生开动脑子,就会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是整个活动的指导者和参与者。课堂上教师要利用生活的教学形式来反映学生的生活,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刚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事物都有一种模糊的认识,充满好奇。然而学习语文是一项需要持久做的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阅读文章。学生需要利用课堂的时间投入到生活中,领会意义。同时,教师还要开展课堂讨论活动,让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会加强学生的合作,促进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三)开展课后实践活动

由于语文知识源于生活,生活的很多方面也能在文章中体现。传统的教学更多的是注重考试,没有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被迫地接受语文知识,这有很大的弊端。如果单靠课上的传输,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大量的训练或时间,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尽情地体会生活,了解生活。从生活中发现语文知识,并将语文的学习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实现在学中乐,在乐中学,实现以课堂为起点,让教学能贴近生活,鼓励学生利用生活标准去判断,实现和语文的对话,引导学生在语文中积极探索,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

三、结语

总而言之,语文作为一门艺术性的课程,必须和生活相互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同时,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素材都是從生活中所获取,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也处处都会用到语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生活化是必不可少的,也能帮助他们更加全面地去了解文章的内涵。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不仅能够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还能转变传统的死板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育落实到实处,使小学语文教学能够更趋于生活化。

参考文献:

[1] 周娅赟.浅析对于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小作家选刊, 2017(20).

[2] 汪莲.浅析对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思考[J].教育, 2016(9):34.

猜你喜欢

思考小学语文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