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化学复习课的问题设计

2018-01-05邓芳

学周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问题设计复习课高中化学

邓芳

摘 要:新课程改革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而不是仅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在高中化学复习课中,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教师应该精心设计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复习课更高效。

关键词:高中化学;复习课;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1-003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1.020

高中化学复习课中,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本文以氧化还原板块的复习为例,谈一谈复习课中的问题设计。

一、对化学知识融会贯通,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网络

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非常重要的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知识比较抽象,包含从有无氧原子的得失至有无化合价的变化,进而挖掘至有无电子的转移,以及利用电子得失守恒进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我们的学习与探讨是由浅入深,由定性到定量,层层推进。如果在高三之前的学习,我们对于这部分内容是分点采集,那么对于高三阶段就应该做细致的梳理,将其与所学过的化合物的知识联系,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网络。

在复习的过程中,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基本知识的再现非常重要,主要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定、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以及还原产物等重要概念的认定等等。

问题1:铜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么?如果是,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是什么?

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我们除了能够从定性角度简单的判断,还要用定量的眼光再次审视,这样我们会对氧化还原反应有更深刻的认识。

问题2:铜和浓硫酸在加熱条件下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之比是多少?

仅对氧化剂和还原剂定量是不够的,因为在氧化还原的过程中还存在化合价变化和电子得失,元素升降价守恒以及得失电子守恒,这些都是解决氧化还原定量计算的核心内容。

问题3:铜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每生成5mol二氧化硫,转移的电子数为多少?

在定量判定的基础之上,还需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求通性,探究差异。

问题4:铜为什么不能和稀硫酸反应而能和浓硫酸反应?

二、调用储备的知识模块,迁移、转化和重新组合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而在闭合的回路中,电子的定向移动便会产生电流,这与电化学的原理吻合。电化学内容的分析,也是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组块的整合。

问题5:镁和硫酸反应的过程中电子的转移方向如何?

问题6:镁与铝相连插入硫酸溶液中,能组成原电池么?如果能,电子的转移方向如何?结合氧化还原原理中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相对能力的大小,判定原电池的正负极。

问题7:镁与铝相连插入硫酸溶液所组成的原电池中,正负极分别是什么?

要求学生既能根据基本原理进行常规分析,也要能够考虑电解质溶液的影响,同时调用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组块进行分析。

问题8:镁与铝相连插入硫酸溶液中与镁与铝相连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所组成两组原电池,正负极是否相同?

三、将知识通过抽象归纳形成规律,进行推理想象

以电子得失为主线,将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串联起来,通过思维的发散和收敛等形式,设计具体的化学问题,以达到思维能力培养的第三层次,尤其在化学新情景问题上,这种能力表现得尤为突出。

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原理与氧化还原原理密切相关,电极上进行的反应都涉及电子的转移,转移的数量和方向与电极的判定关系有关。

问题9:镁——铝——氢氧化钠原电池的电极方程式如何书写?氧化还原方程式和原电池的电池总反应式是什么样的关系?电极方程式呢?

问题10:比较镁——铝——氢氧化钠原电池的电极方程式与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以及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并寻找异同点。

利用所学的知识有效的联系电化学知识和氧化还原知识,并充分为生活造福。

问题11:如何减慢轮船船体的腐蚀速度?是否所有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具体涉及电池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问题12:文曲星中的纽扣电池工作原理是什么?

四、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和论证,培养学生在错综复杂的问题中,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的评价能力

第一,对一个具体化学问题的解决包含有许多可行性方案,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这众多方案中选择出一种或几种最有利于实际操作或最简捷的操作模型。第二,教师要培养学生对一种实验方案或计算模式以及理论知识作出评价,分析它所能适用的操作范围的能力。

例:在一定条件下,RO■■和氟气可发生如下反应:RO■■+F■+2OH■=RO■■+2F■+H■O。从而可知在RO■■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____。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定依据是有无化合价的变化,对于氧化还原反应,有升必有降,且升降数守恒。

问题13:请利用化合价升降守恒求解上题中R的化合价?

作为氧化还原反应,其最本质的特征是电子得失,而对于一个氧化还原总反应,必须要满足得失相当。

问题14:请利用电子守恒求解上题中R的化合价?

对于这个反应,学生也许更多的考虑利用氧化还原的原理去进行求解,其实换个角度,又是一番风景。反应前后的电荷守恒也是一个很好的突破点。

问题15:利用例题中的n求解R的化合价?

把握所有氧化还原问题的解题总法则的基础之上,还要鼓励学生寻找新的技巧与解法。

问题16:解此例题是否有其他的思路或巧法?

问题设计既是学生主动参与复习、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手段,又是体现教师教研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教师如果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与课堂教学活动的需要,精心设计能实现教学目标的问题,并能将其充分运用于化学教学复习课中,会取得好的效果。当然,除了教师的问,如果能适当的培养学生设计问题的能力,对于其学习主体性的体现也是非常有利的。在化学复习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我们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疑惑,这些都有待化学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我们年轻的一代不断地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 房宏.高考化学复习中知识的多维组织策略[J].江苏教育,2014(10):20-21.

[2] 王道灵.谈高中化学复习中知识网络的构建[J].新课程(教研版),2010(4):170.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设计复习课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精设计,巧提问
谈谈如何上好小学英语复习课
在趣味情境中构建知识体系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