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管理类职教师资实践能力培养

2018-01-05陶章

学周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实践教育物流教学

陶章

摘 要:完善的职教师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将对我国职业教育水平整体提升产生深远影响,在对国内外现有职教师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剖析后,结合物流行业高实践性的特点,分别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校外实践基地的共建和深化科研与实践教学的融合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职教师资;物流;实践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1-001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1.010

一、背景和意义

职教师资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职教师资教育起步较晚,职教师资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当前我国职业学校师资实践教学能力薄弱,整体状况急待改善。职业教育具有多样性、应用性、实践性、动态性的特点,这就要求职教师资既要懂理论又要有实践经验,既会教书又能操作示范,故而,除了要进行基本理论教育和师范教育,职教师资教育还要突出职业技术教育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而当前我国职业学校师资实践教学能力薄弱,整体状况急待改善。综合来看,国内的相关研究涉及了职教师资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内容和方法等较广泛的领域,也提出了一些较新颖的实践教学模式,但大部分成果还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极少有研究系统性地就职教师资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展开,目前还未形成完善的职教师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加强物流管理类职教师资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意义主要体现在:

(一)丰富高等教育研究理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对职教师资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因此需要站在新的高度来全面审视我国职业教育和职教师资的发展趋势及新要求,本研究将试图丰富高等教育研究理论,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新思路、新对策。

(二)完善職教师资实践教育体系

本研究通过构建“学校模拟实训+企业实操训练+职业学校教学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起职教师资“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满足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权威预测,中国物流人才缺口为500万左右,教育部已将物流人才确定为十大紧缺型人才,而当前物流实践教学效果与社会物流企业的人才需求有较大差距。本研究旨在透过健全物流专业职教师资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从人才供应的源头,即教师端开始提高实践能力,从而以点带面,全面快速提高全社会物流人才输出端的实践操作能力,满足社会企业对物流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高等教育的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末,欧洲高等教育研究权威泰希勒在总结高等教育研究时指出,对“知识和课程”的研究主要涉及的问题包括技能和能力等,“与个人和过程相关的研究”则涉及对教学、咨询和指导等研究内容。泰特(Tight)对2000年在北美以外地区出版的17种英文专业期刊进行分析后,总结出了八大高等教育研究的主题,其中包括了教与学、课程设计和学生经验等。由此可见,国外学者非常重视对高校实践教学的研究,且成果较丰硕。国外对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研究主要有: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国际劳工组织(IL0)通过对教师地位的研究,于1966年通过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二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1988年发表了有关“教师在职与专业发展”的专门报告;三是2001年OECD与UNESCO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学法的实际技能、技术的理解、组织能力和协作以及开放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对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实践具体实例有:一是德国充分利用企业和学校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采取课堂教学和实践锻炼有机结合的方式,采用“双元制”来培养职教师资队伍;二是英国把职前培养、入职辅导和职后培训三段融合,将大学、职业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职业师资队伍;三是建立了将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综合大学及专业院校和教师的在职培训于一体的师资培养体系。

国内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在职教师资实践能力培养相关研究中,郭奇等学者对职教师资的能力指标体系进行构建时,将教学能力划分为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两大部分;刘君义等学者提出了以职教科研为基础,以职教师资培养和培训为双驱动的职教师资教育体系,该研究强调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在职教师资教育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江军对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职教师资职前培养进行梳理后,提出我国职教师资培养过程应突出能力导向,并激发相关主体协同参与。对职业教育师资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选拔高职院校中优秀的专科毕业生到职业技术学院或师范大学进行2年的教育专业系统训练的“3+2”模式的实践;二是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实践;三是针对具体企业需求采用的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实践。

以上的研究和实践,对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认识和培养体系、模式以及现实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取得了很好的指导意义和效果,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但目前还未形成完善的职教师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尤其是面向物流专业的职业教育师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还较缺乏。

三、加强物流管理类职教师资实践能力培养的建议

(一)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规范实训教学

实践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有机联系系统,包括课程总体结构、课程类型和内容等各个要素。校外实训与顶岗实习尤为重要,要统筹兼顾,达到整体最优效果,才能保证实践教学体系高效运行,为职教师资物流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进一步推进建设“物流综合实训室”这一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校内平台,投入先进物流实训设备和系统软件。同时,创新性地采用虚拟同步仿真控制系统,使学生可以直观了解到企业实际运行过程。随着虚拟现实(VR)等技术的成熟,其在教育领域的巨大效用日益体现,在培养职教类师资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这些先进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以弥补其行业从业经验的不足。endprint

(二)加强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实践教学顺利实施

物流实践教学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缺乏实践教师,因此,要以改善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职称层次、学历层次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走出去,请进来”为途径,努力塑造“双师型及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邀请来自物流行业的资深高级管理人员和职业学校教学及管理人员参与课程计划的制定,聘请符合条件的企业管理者担任专业课程教授或讲师。在原有的教学课程结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专业课程的数量和质量,尤其是增加理论课程中实践教学的比重。

(三)结合学生培养目标,加强物流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

职教师资本科物流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走产、学、研、培相结合的道路,这是一些发达国家一线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全面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构筑学生实践创新平台。物流管理专业需要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这些能力需要在实践活动中逐渐积累,学生在校外实习、实训的经历对于其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職教师资类学生的实践教育还必须包含职业院校实习和实训,要强化与合作职业院校的合作,共同开发学生实践教学能力训练计划,规范和完善教学实践教育制度。

(四)深化科研与实践教学的融合,提升“职教师资”本科物流人才内涵

科研与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实践教学可以借助教师科研这一平台,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科研工作中来,可由导师带着学生到企业里共同实践,这样既实现了科研与实践教学更好融合,又培养了物流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与研究能力,提升了物流人才的内涵。定期邀请物流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办讲座,介绍物流领域发展的前沿。每年多次组织学生参观著名物流企业;学生通过听讲座和到企业参观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同时也可提高个人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 贺文瑾,石伟平.我国职教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5(10):73-78.

[2] 刘君义等.职教师资“一导双驱”培养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8):40-43.

[3] 朱懿心,王益宇.从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谈职教师资的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7(11):68-70.

[4] 汤生玲.办好职教师资教育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7(4):65-66.

[5] 刘志宏.推进专业“五个对接”,彰显职教品牌特色[J].艺术百家,2012(z1):423-425.

[6] 肖蕾.具有创新能力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3(12):84-86.

[7] 郭奇,赵铭,李宝梁等.职教师资师范能力指标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3(19):57-61.

[8] 周海英.基于职业资格证书+学历的高校成人教育物流实践教学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2(10):153-154.

[9] 陈洪捷,施晓光,蒋凯.国外高等教育学基本文献讲读[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2).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践教育物流教学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实践教育模式
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实践教育的反思与出路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