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症状护理》课程对儿科新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影响的评价

2018-01-05柯丽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27期
关键词:评判儿科护士

柯丽清

《症状护理》课程对儿科新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影响的评价

柯丽清

目的 评价《症状护理》课程对儿科规范化培训新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入职的63名新护士和2016年入职的72名新护士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将《症状护理》课程列入观察组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内容,培训10个月后用评判性思维量表(CTDI-CV)对两组新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新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各个条目的得分以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新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症状护理》课程纳入规范化培训内容,可提高新入职儿科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

评判性思维能力;症状护理;规范化培训;护士

评判性思维即通过经验和知识对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识别和选择,做出合理判断和正确取舍的高级思维方法。小儿发病急、病情变化快,临床工作中需要儿科护士具备良好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才能及时发现患儿的病情变化并予以实施干预。如何提高儿科新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是护理管理者需要面对的问题。规范化培训是护士在职继续教育的基础,《症状护理》课程是以临床各种常见症状为切入点,在系统学习疾病知识的基础上,将课程内容与临床专科护理有机结合,促进书本知识有效转化为临床护理实践[1]。课程严格按照国家卫计委办公厅印发《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2]的要求进行培训目标的设置。我院自2016年6月将症状护理课程应用于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有效提高儿科新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6月入职的新护士63名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6月入职的新护士72名为观察组。纳入标准为从护理院校全日制教育毕业的应届生。排除标准:(1)已有院外工作经历的新入职护士;(2)入职后在非护理岗位的新护士。剔除和脱落标准:培训期间离职的新护士。其中对照组新护士年龄19~25岁,平均(21.970±1.555)岁,男性1名,女性62名,本科学历18名,大专学历45名,三级医院实习45名,二级医院实习18名,在编护理人员43名,非在编护理人员20名。观察组新护士年龄20~25岁,平均(22.320±1.668)岁,均为女性,本科学历22名,大专50名,三级医院实习45名,二级医院实习27名,在编护理人员43名,非在编护理人员29名。两组新护士实习阶段的儿科实习经历均为4周。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新护士上岗前由护理部集中理论操作培训2周。1个月后按传统课程设置,以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神经等各系统的常见疾病实施理论教学培训。每月集中培训1次,每次2学时。

1.2.2 观察组 新护士上岗前由护理部集中理论操作培训2周。1个月后以《症状护理》课程实施教学。每月集中培训1次,每次2学时。

(1)师资组建。针对选择的10种儿科常见典型症状,从临床总带教库中选取熟悉该常见症状课程并具备良好授课技巧的护理总带教10名,所有入选的护理总带教均具有本科学历,其中副主任护师6名,主管护师4名。请内科、外科、新生儿科、NICU、PICU等科室5名高级职称医师和药剂科1名高级职称药师,共同成立症状护理课程内容设置小组,负责课程内容的编写及PPT制作,保证《症状护理》课程质量。

(2)课程内容。根据《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结合儿童医院专科特点,选择发热、腹痛、黄疸、咳嗽与咳痰、惊厥、呼吸困难、少尿、腹泻、腹胀、呕吐10个儿科常见典型症状,从护理概述、护理评估、病例分析、护理措施、用药护理、健康教育等知识进行课程内容设置。护理概述部分详细阐述该症状的原因及发病机制,护理评估对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解析,以临床病例进行案例分析讨论,提出护理措施,融入用药护理及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

(3)课程实施。护理教研室每个月安排一个症状护理的课程学习,由授课老师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前将学习材料下发,培训后进行相关知识考核,成绩列入新护士年度考核评价,作为新护士规范化培训考核指标之一。

1.3 评价指标

1.3.1 评价内容 采用彭美慈[3]等修订的评判性思维量表(CTDI-CV)对新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评价。CTDI-CV包括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寻找真相、开放思想、评判性思维求知欲、自信心和认知成熟度7个特质,CTDI-CV的α值为0.90,特质的α值为0.72~0.80,具有较高的信度和内在一致性。

1.3.2 评价标准 CTDI-CV的每个特质由10个子条目组成,共70个项目,采用6分制赋值法,从“非常赞同”到“非常不赞同”6个等级,正性条目依次以“6~1”赋值,负性条目反向赋值。正性条目30个,负性条目40个。每个子条目的总分为10~60分,>40分以上表示有较强的的正性思维评价能力,30~40分表示中等评价思维能力,<30分表示负性评价思维能力。CTDICV量表所有条目总分最高为420分,>350分表示具有很强的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280~350分表示具有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210~280分表示中等评判性思维能力,<210分表示负性评判思维[3]。

1.4 资料收集

对照组新护士在经过10个月的传统疾病知识理论培训,观察组新护士经过10个月10个《症状护理》课程的学习,培训结束后向新护士发放CTDI-CV量表。剔除培训期间离职的新护士,对照组离职5名,实际研究对象58名,观察组离职3名,实际研究对象69名。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的匿名性,在调查者完成问卷时当场收回,收回对照组有效调查问卷58份,收回观察组有效调查问卷69份,问卷回收率100%。

1.5 统计学处理

收集资料后的所有数据整理录入excel表格,经双人核对无误,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两组新护士的一般资料中,年龄差异采用t检验,学历、实习医院等级、编制等采用χ2检验,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总分及各条目的得分采用(±s)描述,得分的差异采用t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护士一般资料的比较

两组新护士一般资料中的年龄经t检验,学历、实习医院等级、编制等一般资料经χ2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新护士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2.2 两组新护士经过10个月的培训后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比较

观察组新护士的CTDI-CV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TDI-CV量表中各个条目的比较显示,两组新护士开放思想、思维自信心、求知欲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寻找真相、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和认知成熟度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 讨论

评判性思维即通过经验和知识对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识别和选择,做出合理判断和正确取舍的高级思维方法[4]。评判性思维是护士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5],美国护理学会指出,护理核心能力包括评判性思维能力、评估能力、交流能力和技术能力[6]。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单纯的学校教育无法满足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需要,临床实践中对护理人员专业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欧美军等[7]研究发现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中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最低,在临床工作中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多数新护士被动执行医嘱,缺乏主动寻找线索的意识及判断病情的能力。张坤桦等[8]对儿科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的调查及分析发现,儿科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处在中等稍偏上水平,离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尚有一定差距。小儿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多数患儿无法表达自身感受及不适,临床工作中不仅需要护士养成主动巡视随时观察的良好习惯,更需要护士具备良好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才可能早期发现患儿的病情变化并及时给予干预。近年来随着医院的发展,每年招收大量的新护士以满足临床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需要,但新入职护士在实习阶段儿科的实习经历只有4周,对儿科疾病的了解相当有限,对患儿病情观察的能力明显不足,不能解释儿科各种常见症状出现的原因,更无法正确判断症状的严重程度及可能引起的后果。本研究中,两组新护士均有较强的求知欲,该条目得分分别为(48.360±5.343)分和(46.160±4.582)分,需要护理管理者多措并举,开展多渠道的培训和教育,对新护士进行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提高新护士的临床岗位胜任能力。《症状护理》课程将儿科10个常见症状作为培训重点,以整体护理为程序,结合临床实践,对教学内容归纳整理和重新编排,针对每个临床常见症状,从整体的观点认识各种症状的原因,通过临床实际病例的分析,做出护理评估、实施护理措施,融入健康教育、护患沟通等人文关怀知识,使新护士易于理解和掌握,在基础理论与临床护理实践过渡中起到了桥染和引导的作用,使护理理论培训临床化[9]。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也激发了新护士的学习热情,改变了新护士应付培训学习的态度,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转变,提高了培训学习的效果。

4 小结

规范化培训是新护士进入医院工作的基础培训,是护理人员整个职业生涯继续教育的起点,对护士专业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儿不是成人的缩影,其专科特点决定儿科护士需具备良好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才能胜任临床岗位的专业需求,经过学校教育和临床实习的新护士进入儿科临床实践,评判性思维能力明显不足,对新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规范化培训的重点环节,将儿科常见症状护理课程纳入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内容,可提高新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儿科新护士的岗位胜任能力,保障儿科护理质量。

表1 两组新护士一般资料的比较

表2 两组新护士培训前后CTDI-CV总分及各条目得分比较(分, ±s)

表2 两组新护士培训前后CTDI-CV总分及各条目得分比较(分, ±s)

注:△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为P<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总分 318.280±16.090 293.520±9.785 10.455 0.000▲寻找真相 47.720±5.670 43.100±4.855 5.043 0.000▲开放思想 46.010±5.064 44.350±3.293 2.229 0.028△分析能力 45.970±8.470 39.750±4.064 5.321 0.000▲系统化能力 45.250±6.723 39.680±3.396 5.876 0.000▲思维自信心 42.780±5.239 41.030±4.273 2.103 0.037△认知成熟度 42.180±3.482 39.480±3.115 4.728 0.000▲求知欲 48.360±5.343 46.160±4.582 2.570 0.011△

[1]王欣然,李波迦,陈嬿,等. 护士毕业后规范化培训《症状护理》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 中国护理管理,2015,15(2):135-137.

[2]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的通知》[EB/OL].(2016-02-16).http//www.nhfpc.gov.cn/yzygj/s3593/201602/91b5a8fa3c9b036558a 5073875.shtml.

[3]彭美慈,汪国成,陈基乐,等. 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的信效度测试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44-647.

[4]殷磊. 护理学基础[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9.

[5]陈竞函,胡荣,姜小鹰. 护理本科实习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与专业承诺相关性研究[J]. 中华护理教育,2013,10(6):279-281.

[6]America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ing. The essentials of baccalaureate education for professional nursing practice[EB/OL].[2009-10-20].http://www.aacn.nche.edu/education-bacessn.

[7]欧美军,李乐之,张慧琳,等. 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5,30(1):49-51.

[8]张坤桦,张丽萍. 儿科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调查与分析[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6,46(9):696-698.

[9]魏大琼,龙春花. 症状护理课程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护理管理杂志,2016,16(7):491-492.

An Assessment on the Impact ofSymptom NursingCurriculum on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of Junior Pediatric Nurses

KE Liqing Nursing Department, Quanzhou Women’s and Children’s Hospital, Quanzhou Fujian 362000, China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impact ofSymptom Nursingcurriculum on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of junior pediatric nurses who

standardized training. Methods Sixty three and seventy two junior nurses entering the hospital in 2015 and 2016 were assign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intervention group respectively. The nurses in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given standardized training ofSymptom Nursingcurriculum. After 10 months,a critical thinking table was used to assess the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of nurses in two groups. Results Each item and total scores in the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table for the nurses in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of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of nurses in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 fi cant (P< 0.05). Conclusion Standardized training includingSymptom Nursingcurriculum can improve the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of junior pediatric nurses.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symptom nursing; standardized training; nurse

R47

A

1674-9316(2017)27-0009-04

10.3969/j.issn.1674-9316.2017.27.005

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护理部,福建 泉州 362000

猜你喜欢

评判儿科护士
最美护士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评判陌生人的两条黄金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