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最安全的地铁是如何修建的

2018-01-04张璐晶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战备北京地铁号线

张璐晶

北京地铁是中国第一条地铁,一期工程全长23.6公里,一共17个站,平均每站1.47公里。事实上,它并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北京地铁1号线,而是包含现在的1号线苹果园到南礼士路段,以及南礼士路连着长椿街至北京站的2号线南半环(当时没有“复兴门”站)。由于当时的国际形势紧张,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完全按照民用最高的级别——三级防护修建,直到今天,都堪称中国最安全的地铁。

1965年7月1日,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开工,经过4年的艰苦奋战,于1970年10月1日建成通车。从此,中国结束了没有地铁的历史。

毛主席对地铁方案亲自批示

1965年7月,北京地铁开工。那年我27岁,从唐山铁道学院(编者注:该校从1972年迁入四川,改称西南交通大学)毕业,是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地下铁道专业的硕士生。在我们那个年代硕士毕业生还很少,我放弃了在学校教书的机会,选择到铁道部北京地铁工程局工程处工作。

当初修建北京地铁是作为战备防护、疏散人民的主要通道工程。我至今还记得1965年2月4日,毛泽东主席亲自在北京地下铁道建设方案的报告上作了“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在建设过程中一定会有不少错误、失败,随时注意改正”的重要批示,确定了北京地铁“适应军事上的需要,兼顾城市交通”的建设方针。

从当时的交通状况看,筹建地铁可以说是一个相当“奢侈”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北京常住人口还不到300万人,机动车也仅有5000多辆。大街上人多车少,人们出行多是步行或选择人力车,连乘公共汽车的人都是少数。在这种情况下修建地铁作为战备更为重要。

当时一直被我们尊为“老大哥”的苏联,对地铁的战备功能深有体会。1941年德军大举进犯莫斯科,刚刚建成6年的莫斯科地鐵不但成了莫斯科市民的避弹掩体,更成为了苏军的战时指挥部。这段历史无疑给了国家领导人很大启发。

有毛主席批示内容的北京地铁建成通车纪念票

建设总原则:“战备为主,兼顾交通”

地铁规划进入实质性阶段后,一个困难的选择首先摆在了领导人和施工人员的面前:是学习苏联地铁全线深埋地下60米以下,还是像大多数西方国家那样浅埋在地下20至25米?深埋的安全性当然更好,但是北京的地质情况能否深埋?这其中关于深埋、浅埋的争辩也是几经周折。

从1956年开始,地质部901大队负责地铁建设的地质勘探工作。勘探结果表明,北京西部的地下黏土层在地面40米以下,东部则在120米以下,而地铁最好是修建在不透水的黏土层中。尽管有诸多困难,但在“战备为主,兼顾交通”的总原则下,北京地铁还是确定为深埋。

1959年,大家开始对深埋方案展开设计时发现,困难远比之前预想的大。根据新的地质勘探资料,北京地下岩层有较厚而破碎的风化层,地铁的实际埋深将超过原来估算的深度。地铁北京站埋深将达到160米,红庙附近甚至将达到200米,相当于60层楼那么高。我们做了打竖井试验,结果竖井打到五六十米的时候就打不下去了,因为地下水很多,多得基本上抽不干净。这样条件下修建的地铁很快会被淹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请示了领导,改成浅埋,离地面20米左右,再在上面加一个1米左右的防爆覆盖层,像一个大帽子一样,用来保护地铁免受飞机轰炸等影响。

正式开工后,地铁工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但很少有人知道。在此之前,地铁的设计方面出现过一个很大的纰漏,甚至险些延迟了开工,而我有幸发现了这个漏洞。

在开工前的几个月,地铁一期工程的全部设计图纸已经完成,我受邀参与审定地铁设计图纸。在审定过程中,我突然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所有的设计图纸都没有考虑到隧道的贯通误差问题。这意味着,如果按照图纸进行施工,分别开工的两个乃至几个施工段,在最后连接的时候,断面位置可能错开,整个隧道将无法对接成一条直线。设计中,这个贯通误差本应在计算之内,但由于设计师经验不足,少计算了将近20厘米。可别小看这区区20厘米,如果不计算在内,就会造成隧道的宽度和高度不够,将来机车可能碰壁或碰设备,轨道也铺不上。这一发现让所有参与设计的人大吃一惊。很多人甚至立即提出质疑,不相信我的判断。

对此我也很理解,如果我的判断是正确的,那就意味着所有有关结构的3万多张图纸都要修改。这对于奋战了好几年的技术人员来讲是很残酷的。但是,科学面前来不得半点马虎。为了证明我的理论是正确的,我利用当时正在施工的前三门水渠做了一个实验。这个水渠的断面都是直线断面。我把这些断面做了一个投影,投到平面上,参与试验的技术人员很容易就能看到,投影相差了二三十厘米。

技术人员们最终认同了我的理论,并开始了紧张的改图工作。经过3个月的奋战,3万张图纸都被改好了,工程按照原计划下半年开工,没有被耽误。时至今日,我还为自己当时的判断而自豪。

神秘开工:媒体没报道,市民不知道

1965年7月1日北京地下铁道一期工程正式开工时,国务院将地铁列为重要战备工程,代号“401”。

时任北京市市长彭真亲自主持了开工典礼。当时已79岁高龄的朱德元帅亲自拿起铁锹,为地铁破土。不过,为了保证战备工程的保密性,当时的媒体并未对此进行报道。北京地铁就这样神秘地开工了。当时路上车辆很少,施工并没有对交通造成多大影响。居民们甚至不知道正在修建地铁。

而设计图纸、数据等核心资料,一般人根本接触不到。每个标段的施工技术人员只能得到各自的图纸,总图是看不到的。技术员领图纸需要严格登记,施工完毕后,无论图纸多么破旧都必须如数归还。因为,即使看不到整个工程的总图,但懂行的人仍然可以按照单项数据推算出整个地铁工程的防护等级。另外,资料的整理和归档,则由专门的公安处负责。设计完毕后,设计人员必须把自己的设计图纸和工作日记按页码如数上交。

1970年10月1日正式通车后,地铁还是属于战备工程。所以,北京地铁在通车后的很长时间内并未对公众开放。

和现在不一样,当时的老百姓想乘坐或参观地铁,都需要持统一领取的参观券或单位介绍信。那时候,北京地铁站还按重要程度划分了等级:北京站、前门站是甲级站;古城、苹果园站则是丙级站;剩下的大都是乙级站。

不少外地来京出差的人也都会去坐地铁感受一下,有时候成群结队去,还有人负责解说。地铁俨然成了北京的一个观光项目。

从1971年1月15日开始,地铁开始售票,票价1角。1976年后,北京地铁由部队转为地方,先后划归北京市交通局、北京市公交总公司、北京市交通委,并逐步用作民用。北京地铁在正式通车12年后,即1981年9月15日,正式对外运营。

最安全:防原子辐射、防化学、防细菌

北京地铁从规划开始就处于一个特定的历史年代,国际形势比较严峻,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高度重视国防建设和战备工作。国家明确提出了地下铁道为三级防护等级(民用最高防护级别),要求具有三防的功能:防原子辐射、防化学、防细菌。

北京地铁一期工程是规划方案中1号线和环线的一部分,是北京地下铁道东西走向的干线,全长30.5公里,其中运营线路从北京站到古城站,全长22.87公里,后延长到苹果园站,全长23.6公里,设有17座车站和一座车辆段(古城车辆段)。由铁道兵第十二师、铁道部地下铁道工程局和北京市城建局三个单位共同施工完成。根据预计,北京地铁在战时可以每天将5个陆军整编师的兵力自西山运至北京市区。

地铁内装了三层门,两个车站之间还装了很多从潜水艇上学来的密封门。防爆门、密封门最初考虑用铜,但造价太高,最后用钢门代替。到如今快40年了,地铁一期工程基本上没有漏水,质量依然很好。

对于地铁防轰炸的设计,当时是按照100架飞机带100个炸弹进行地毯式轰炸后仍然保证安全的标准设计的。就好比说即使地上炸了个深坑,但对地下的结构不产生影响,因为顶部还有防爆破层。而且遇到战乱人们也可以躲进地铁,就好像躲进地下宫室一样。直到现在北京地铁也还保留着这个功能。可以说,现在看起来其貌不扬的北京地铁1号线其实是最安全的一条线路。

从战备转为民用

另外,北京地铁1号线上面的马路都很宽,包括天安门前的马路等,按照当时的设计都是可以当成飛机跑道来用的。现在回忆起来,来自军队方面的同志曾提到:“从国防上看,例如道路建得宽,电线都放在地下,这样在战争时期任何一条路都可以作为飞机跑道,直升机可以自由降落。假如在天安门上空爆炸了一个炸弹,如果道路窄了,地下水管也被炸坏了,就会引起无法补救的火灾,如果马路宽,就可以做隔离地带,防止火灾从这一区烧到另一区去。”

这些战时的设计后来都逐步转为民用,1981年9月15日,北京第一条地铁开始对外运营,这标志着北京地铁开始为百姓服务。一直到今天,北京地铁1号线仍在市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第一条地铁从战备到民用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快速、准时的现代交通方式。

〔本刊责任编辑 钱璐璐〕

〔原载《中国经济周刊》2014年第19期〕

猜你喜欢

战备北京地铁号线
从“走得了”迈向“走得好”再到“走出去” 我与北京地铁共成长
战备拉动考核
2020?年中国内地预计开通?91?条城轨交通线路
杭州地铁1号线临平支线接入9号线通信系统的改造
在北京地铁上
空降兵某部卫生学兵卫勤战备能力分析
北京地铁2014年底将开通4条线(段)
大连轻轨3号线发生脱轨
北京地铁最复杂换乘点——军博站启用
制定与执行作战指示都要实事求是——从抗美援朝战争中进行反登陆战备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