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进程中黔东南苗拳传承困境及对策研究

2018-01-04程纪香关文涛

武术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城镇化

程纪香 关文涛

摘要:黔东南苗拳主要盛行于凯里市鸭塘乡青虎寨,麻江县龙山乡秧塘寨等地方。近年来城镇化对黔东南苗拳的发展冲击力度非常大。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对城镇化进程中黔东南苗拳传承的困境及对策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受城镇化的影响,传统村落消失,外出务工人数大幅度增加,黔东南苗拳传承面临很大的危机。建议全民保护苗拳,全方面挖掘和整理苗拳相关资料,将苗拳引进课堂,多组织比赛,动态保护和弘扬苗拳。

关键词:城镇化 黔东南苗拳 传承困境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8) 9-0053-03

黔东南苗族人民受地理位置及历史局限的影响,他们起初在山间从林中过着与世隔绝的半农耕半狩猎,自给自足的生活。苗拳刚起源于生产劳动,是苗族人民在生产劳动实践中日益积累下来,即作用于抵御外敌与野兽,是即能格斗又能锻炼身体的古老拳种,具有拳打四门、实用性强、占地面积小等特点。本文结合当前城镇化对黔东南苗拳的传承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分析其传承困境及对策,以其为苗拳的继续传承提供参考与借鉴,为传承和弘扬黔东南地区苗族人民的苗拳做贡献。

1 黔东南苗拳产生的历史背景

苗拳是苗族人民用于自卫及身体锻炼的一种传统武术,主要流传于湖南湘西、广西桂北以及贵州的黔东南。各地对于苗拳起源的说法大有不同。传说黔东南的苗族人民是由江西迁徙而来,初来这片土地,他们过着半打猎半农耕的生活,自给自足,与世隔绝。但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环境恶劣,人们经常受到生活和生产的威胁,为了得以生存下去,他们必须掌握一定的搏斗技巧。随着时间的推移,正确而有效的防御技能就被积累和流传下来,同时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生产工具,例如头、铁锹等,形成了打击外敌,保护自己的技术动作。这就形成了与其他民族不同的拳种一苗拳。

2 黔东南苗拳功能作用及传承方式

2.1 功能

2.1.1 苗族人生存需要的功能

古代苗族人民世居环境差,时刻都会遭受猛兽毒虫、豺狼虎豹的攻击,一个家庭、部落、家庭想生存下来,就必须有面对这些困难的方法。通过长时间的记忆和积累,加上闲暇时光的交流传授,结和经验加以改编,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规范的动作套路。也就是苗拳发育的雏形。

2.1.2 促进苗族人相互交流的功能

受世居环境的影响,苗族人民与世隔绝,与外界很少进行沟通交流。他们的社会组织形式多是村寨、家族这种原生态的组织方式,人民之前的生活和生产几乎都是在亲缘关系内进行。黔东南地区,苗族就有108种苗族,他们产生的苗拳也就自然而然的种类繁多,但因受到祖上规定的影响,他们各成一系从不外传。但现在苗拳开始出现在各种各样的节日表演中,大家以武会友,切磋武艺,取长补短,相互交流。即增加彼此的友谊,也加强了相互之间的交流。苗拳则成为他们之间沟通交流的纽带,苗拳传承的载体。

2.1.3 提高苗拳自身价值的功能

苗拳是我国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它起源于生活,发展于交流创新,逐渐高于生活。苗拳的各个动作都符合实战要求,有着很强的实践价值,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遇到困难危险,已不可能全部使用苗拳进行攻击致命,它的健身价值也就得以提升。通过反复的练习,可以提高人们的自卫能力和身体素质。苗拳作为苗家特有的武术,它在苗家的娱乐价值、锻炼价值等极为重要。

2.2 黔东南苗拳的作用

2.2.1 提高身體健康

苗拳技术动静结合,内外兼修,身体素质锻炼、强身健体的作用显而易见。学习苗拳的过程中,对中枢神经系统和人体大脑都有着很好的调节作用,可以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增强大脑皮层脑细胞更新速度,促进心肺若能,增强人身免疫能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提高人们身体健康。

2.2.2 增强自我保护

受到居住环境及外敌的影响,苗族人民为了生存,不得不推崇武术,用以自卫。经过时间的洗礼,他们摸索积累了许多经验,最后整理创编了属于自己家族的武术,苗拳代代相传,成为他们反抗外敌、保护自我的手段和工具。

2.3 传承方式

2.3.1 家庭内部传承

黔东南苗拳各类特别多,但受祖上规矩影响,各自套路概不外传,主要是在家庭内部传承。平日里都是在自家院子里或是凌晨才偷偷练习,以保障本家族的生活需要。通常,苗拳都是以一个家族或村寨进行存在与传承,且有以父传子,传男不传女,不准外传等要求和规定。但随着苗族人民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的需要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苗族人民也开始以武会友,相互切磋武艺,取长补短,到了近代社会,随着古老村寨的消失及城镇化的进展,苗族人民已不再是原始农耕狩猎这唯一的生活方式,苗拳被需要的程度大幅度降低,它的生存需要功能已不复存在。苗拳的健身、娱乐、交流等功能日益提升。如在黄平重安镇枫香村,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定为寨中拳师传授苗拳的日子;黎平县龙额区则有专门的武术节,这样苗拳不再是家庭所有,而是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苗拳,各拳师,各家庭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切磋。

2.3.2 以传承人的方式传承

当前黔东南苗拳的主要传承方面有家庭内部传承,老一辈的苗拳练习者在练习和传承过程中不断的将苗拳套路化,方便后代记忆和掌握,也根据实际情况去除很多不再经常使用的招数。但是家庭传承的局限性还是非常大的。近年来,政策出台相关政策,设立传承人。当前黔东南苗拳还以将传承人请进校园,进行校园学生集体传承,但由于学校的教学局限性,师资力量,教学内容时间安排等限制,传承力度还是不大。另外,进入校园的苗拳都是已经形成的套路,例如凯里市鸭塘镇的苗拳,麻江县的潘氏苗拳,在校园传承时,仅仅是选取了刀枪棍棒其中的一套,且不于教授它的实践技能及实际的用处。苗拳传承人认为进入校园的传承,因学徒参差不齐,无从进行品德考量,因此也就难以将苗拳精髓传承下去。

2.3.3 社会传承与保护

当前黔东南州政府也下大家了苗族武术的相关保护政策,鼓励各地苗族武术进行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2009年麻江县苗族武术由贵州省人民政府授予(黔府发[2009]30号文件列为全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麻江龙山苗拳创始人潘志成之孙潘有森被麻江县人民政府聘请为麻江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武术——苗拳”项目传承人。同时各地的苗族武术也都取长补短,发挥自己的优势,以教材、传承人等各种形式,走出家族,以社会群体为纽带,借以传承。

3 黔东南城镇化中苗拳传承困境分析

3.1 实际练习中的传承困难

黔东南苗拳是家耕经济的产物,但城镇化过程中,农村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是传统农耕时代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奏。原来在节日期间才开展的文体活动,不受时间,场地限制,娱乐活动也是多姿多彩,但城镇化以后,人们按节假日休息,乡村式的集会越来越少,苗拳的表演展示机会大幅度减少。导致练习苗拳的人越来越少。以前人们经常聚在一起切磋武艺,但如今,城镇化速度加快,人们进城打工越来越方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很少再聚在一起打打拳,而且现代的锻炼方式越来越丰富,甚至有些年青人几乎见不到村里的这一古老拳种,他们更倾心于各种新时代的锻炼方式。此外真正的苗拳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基础,且是一处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练习者基础不行,身体素质锻炼不到位,无法掌握苗拳的真谛,也直接影响着苗拳传承的质量。现在已出现练习人群断层现象。这不利于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及发展。

3.2 引进校园的传承困难

据课题组调研,城镇化后黔东南州政府及各地政府也对保护苗拳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例如麻江县龙山中学,鸭塘中学都是将苗拳作为体育特色引进学校,有专门的苗拳师傅教授。达到统一教授传承,传承范围大。但据实地调研,这两年的校内传承也存在了很大的问题。例如师资力量远远达不到满足学生学习所需;以苗拳为体育特色的学校,麻江县龙山中学有传承人一名;鸭塘中学有两人,现多由学生来带套路的训练。因课程安排困难,达不到全校都能学习苗拳。引进学校的苗拳,多是由苗拳师傅精简而成的套路,学生学不全,也学不到精髓,只是学会了皮毛。这也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同时苗拳师傅的科研经费解决困难,难以成立科研团队,没有经费印制、出版苗谱或教材,学生只是模仿动作。不理解期中含义,理论学习远远不足。且两所学校学生除课堂所学,课下只有课间操的时候会统一练习其中一套。传承内容较少,传承受益人比例较小,不能培养更高水平的传承人,不利于苗拳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3.3 教学过程中的传承困难

学校教学是当前黔东南州苗拳动态传承最好的方式之一。但是在传承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小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的好动、贪玩等特别,对苗拳的学习兴趣小,教学效果差。中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时间紧,教学任务重,只学习期中很少的内容。也很难选到长期学习苗拳的学生。同时黔东南州的苗拳师傅多是外聘而来,他们说的多是方言,没有正确使用专业术语,同时他们也没有接受正规的教师培训,对教学过程的组织差,教学手段单一,组织形式单纯,这即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影响教学效果。同時学生更倾心于创新性的运动项目,这也增加了苗拳的教学困难。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实际练习中的传承困难

城镇化将原村落加以改变,给现有的苗拳容身之所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虽然传承人有心将苗拳保存并传承,但周围的环境导致实施存在了很大的困难。实际练习的人数大幅度减少。练习环境就是苗拳传承环境之一,传承环境的改变是苗拳在实际练习中面临着很多困难。

4.1.2 引进校园的传承困难

引进校园,动态传承是当前有效传承苗拳最佳方式之一。但在学校的传承现在受到师资力量、课程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受到现代体育项目的冲击,所以校内传承还是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4.1.3 教学过程中的传承困难

苗拳传承人多使用地方方言,且没有受过专业的教师资格培训,在传授苗拳的过程中,课堂管理与组织能力还是有所多欠缺。为了更长远的发展,还应该加强对其培养、培训。

4.2 建议

(1)政府对现有的苗拳传承下达责任书,以培养下一代苗拳传承人,要有文件,有政策。规定培养数量,培养等级,同时给予政策、经费扶持。

(2)校内传承方式方法还需要创新,教学手段等还需要跟进。鼓励苗拳传承人进行科研项目的申请,理论上完善苗拳。同时给予经费扶持,形成教材、专著,进行文字传播。

(3)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要完善。原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可以保留,但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如借助互联网等新式手段进行传播。

参考文献:

[1]欧仕柱,杨品杰.贵州黔东南苗拳套路运动产生和发展[J]凯里学院学报,2009.

[2]吴曙光.试论苗拳[J]贵州民族研究,1990

[3]张树勇,傅芳芳.湘西州苗拳调查与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9(11):38-40.

[4]张才军.独具特色的湘西苗拳[J].民族论坛,1986(04):69-73.

[5]袁妲,吴永忠.精神抖擞学苗拳[J]小学生导刊(中年级),2011(11):4-7.

猜你喜欢

城镇化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家乡的城镇化
且看,堆沟港的城镇化之路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让老年农民挑起城镇化的重担?
不能搞让农民拔根的城镇化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之道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须走出三个误区
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