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视域下鄂西县域三峡移民体育参与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2018-01-04韩梦姣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秭归县健康中国三峡

韩梦姣

(西华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健康中国”视域下鄂西县域三峡移民体育参与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韩梦姣

(西华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采用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对宜昌市秭归县三峡移民的体育人口、活动参与、体育消费、运动动机以及非体育参与者不进行体育锻炼的原因进行广泛调查,主要结论为:该地区移民活动参与意识相对保守、体育公共设施与服务不足、体育消费不高、体育人口数量偏低且以老年群体为主;地理位置导致经济不发达是其根本原因、思想观念落后是最主要的内部心理因素、地方政府不重视是最直接的外部原因。解决移民体育发展需要:加大财政投入与帮助的同时借助区位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经济,形成体育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长效互动机制;加强体育宣传力度,移风易俗,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体育发展与领导人政绩挂钩,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以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为主,形成地区特色和品牌效应。

鄂西;三峡移民;体育参与 ;现状

一、前 言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纲要》以“共建共享 全民健康”作为战略主题,提出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等五方面的战略任务。普及健康生活中明确提到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引导群众形成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全民健身计划成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举措。随着三峡工程的顺利建成,三峡移民“舍小家,为大家”做出了巨大贡献,移民的健康问题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1,2]。但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却使移民体育成了全民健身运动中的短板[3]。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到的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1998年因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兴建,位于湖北省西部的长江西陵峡畔的秭归县淹没,损失的综合指标占全库区的10%,湖北省库区的53%,属于三峡移民大县。目前,学术界对移民区的研究多集中于四川、重庆等地区,对于屈原故里——秭归的研究较多集中于文化、生态以及水土保持等方面,缺乏对当地人们体育参与方面的相关研究。因此,在全民健身浪潮下,以“健康中国”为研究视角,选取秭归县这一三峡移民文化的典型代表作为研究三峡移民地区体育开展现状的对象,通过对当地体育人口、体育活动、体育消费、体育动机等方面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分析和挖掘阻碍移民体育发展的原因,提出比较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改善该地全民健身运动的现状,从而促进人们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的提高,最终对实现全民健康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宜昌市秭归县境内年满16周岁的三峡移民(非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共调查177人,其中男性87人,占49.15%;女性90人,占50.85%。

表1 研究对象及结构分布情况一览表

(二)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阅读近20篇相关核心论文,为本研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

对秭归县境内属于三峡移民的非学生群体随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84份,回收率为92.00%,有效问卷177份,有效率为88.50%。

3.访谈法

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对近15名不同性别、年龄层的移民进行了深入座谈。

4.数理统计法

对所获得的原始资料和数据用SPSS21.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鄂西县域三峡移民体育现状

1.体育人口情况

根据县域体育实际情况,结合专家意见,将每周参加锻炼≥2次、每次锻炼时间≥30min,中等强度者定义为体育人口。调查结果显示(表2),秭归县三峡移民中参加过体育锻炼的有108人(次数≥1/周),占61.02%,说明随着《全面建设计划纲要》、“阳光体育工程”以及“农村体育建设工程”等政策的实施,秭归县移民地区群众体育开展的不错,移民存在体育锻炼意识;但每周锻炼次数≥2次的仅有44人,另由于锻炼时间和运动强度等原因又有70.50%的居民达不到体育人口标准,反应出移民体育锻炼的科学性还不够,未能形成长期锻炼习惯,锻炼效果不够理想[4]。

表2 研究对象体育锻炼频率情况一览表

从人口学角度分析(图1),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在年龄结构上从高到低依次是老年群体(≥56岁的52人占48.15%);青年群体(16-35岁的36人占33.33%);最后才是中年群体(36-55岁的20人占18.52%),这虽然与2000年我国群众体育调查中不同年龄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分布特征基本相似,都是呈中间小,两头大的“马鞍型”[5],但老年群体较青年群体有明显增长。老年群体比重最大,这与我国近年来不断加剧的人口老年化趋势有一定关联性,国家将越来越重视老年体育的发展;同时也符合老年人自身行为特点(闲暇时间多,健身意识强);在男女性别上,男女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总体上并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基本上也符合“马鞍型”分布特征。

结合人口流动这一大的社会背景,我们得出:大多数移民有一定体育锻炼意识,但懂得科学锻炼的人数较少,体育人口偏低,且多以老年人为主。秭归县长期以来就是人口外流大县,外出务工的中年人偏多,说明作为家庭“顶梁柱”的中年群体依然无法脱离“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巨大的经济压力和根深蒂固的生活方式,导致他们不能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因而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参与体育锻炼[6];另一方面,在青年群体中(16-35岁)男性参与体育锻炼人数略高于女性(P<0.05),反映出青少年时期“男爱动,女偏静”的阶段性性别特点。

图1 参与体育锻炼的性别及年龄结构图

2.体育锻炼项目情况

调查显示(图2),秭归县三峡移民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比较广泛,既有周期性的走、跑、登山等项目,又有节奏韵律感强的传统舞蹈项目;项目选择排在前10位的依次是:走路、跑步或登山(62.96%)、羽毛球(46.30%)、各种舞蹈(39.81%,巴山舞为主)、乒乓球(38.89%)、篮球(33.33%)、游泳(32.41%)、武术(28.70%)、门球(21.30%)、跳绳(20.40%)、健身操(17.60%)。由于老年人体育人口比例最大,参与走-跑-登山、武术的人数较多,中青年则主要以各种球类运动为主。在性别上,男性更倾向于有对抗性的运动项目如篮球;而女性则更偏向于动作优美、柔和的舞蹈为主要健身手段。2000 年全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中民间舞蹈排在农村地区体育项目第10位[6],这里巴山舞排进了前五位,这与鄂西南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宜昌的民族传统体育巴山舞发展的好有关。同时,由于秭归独特的地理位置-位于长江沿岸,水域广阔,江河湖泊众多,游泳成了老少皆宜的运动项目[2,3],冬季游泳在这里也越来越流行。

通过调查总结出:秭归县移民多选择在早晨或晚饭后进行锻炼,体育锻炼项目表现出丰富多样、经济简便等特点,一些简单易行、场地器材要求不高、运动方式灵活、经费投入少的运动项目如散步、球类深受移民喜爱。同时,羽毛球项目逐渐趋于大众化,巴山舞发展前景大好,这给当地群众体育开展提供了一条思路。但值得一提的是,秭归作为鄂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伟大诗人屈原的故乡,众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仅有巴山舞和跳绳排进了前10,划龙舟这一项目却无人问津,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

图2 体育锻炼项目统计图

3.体育场地设施情况

近年来,在全民健身工程热浪中,伴随着各种关于三峡工程以及三峡移民福利政策的出台,秭归县经济有了较大幅度提升,但限于秭归自身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属于典型的山地丘陵地貌,经济水平长期滞后,是国家级贫困县之一,因此,在体育场地设施方面相对比较落后。据调查(图3),整体上该地区移民的体育锻炼主要是在露天、非正规运动场地上进行,多以广场公园、住宅小区和公路街道为首选。秭归县县城及各镇中心地区体育场地设施一般较边远地区规模大、数量多、设施好;学校体育资源虽由于教育系统的特殊性在城乡分布相对均衡[7],但在秭归县内绝大多数学校都没有标准的运动场,有的学校甚至连羽毛球场、排球场都没有,90%以上的学校连在校学生的体育需求都满足不了,更别说将学校体育资源对外开放了。

图3 体育锻炼场所

研究表明,无论是从年龄角度分析还是从性别上来看,由于传统的消费观念和经济原因,大多数移民愿意选择活动场地比较随意、距家不远,方便易行的地方来进行体育锻炼,要他们花钱去健身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在老年群体中这一趋势表现的更加明显,只有少数县城中的青年会选择花钱去健身房锻炼。在走访中还发现,除秭归县县城外,周边乡镇基本上只有简陋的篮球场和乒乓球场,其他的公共体育健身器材几乎没有,并且形成了一种“一年新,二年旧,三年不能用”的困境;同时学校作为当地体育资源相对来说还算丰富的地方,却基本上不对外开放,这就造成了原本就极其缺乏体育场地资源的三峡移民地区还存在体育资源浪费和闲置现象(注:调查数据中选“学校场所”作为健身场所的是学校工作者及其家属)。总之,由于体育场地设施的匮乏,广场公园、住宅小区和公路街道成了当地移民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而且锻炼时间还受到季节限制。

4.体育锻炼的形式及组织情况

在我国现行体育体制下,除了省、市、县有相应固定的体育组织和体育机构外,乡、镇一级根本就没有专门的体育机构和组织[8],在秭归县三峡移民中调查的结果也与这一大的国情基本一致。调查显示(图4):在体育锻炼形式上,多数是选择独自锻炼或与家人、朋友一起锻炼,选择与社会体育组织一起活动的不足十人,说明当地的体育活动形式多是一种个人自愿、随意、自发行为。在走访和调研中了解到,秭归县各乡镇没有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居民也没有参加过任何正式比赛,参加体育活动之前更没有制定过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或者计划。

图4:体育锻炼形式

分析得出,秭归县体育管理机构已初步具备,但由于县域人口不像城市那么集中,所以想要组织一定规模的体育活动成了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同时加上经济实力落后,领导不够重视,导致群众体育各方面都投入不足,乡村基层体育组织管理工作极其薄弱,体育活动没有经常化、普及化,“一家办多家看” 的体育“真空”局面在移民地区普遍存在,可见,秭归县三峡移民的体育活动和体育组织缺乏基层体育管理组织,体育工作人员数量太少,移民体育活动还处于一种个人无组织、无领导、无规划的自在自发阶段。

5.体育锻炼的动机

在对参与过体育锻炼的108名移民进行体育锻炼动机调查时(表3),移民们选择体育锻炼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就是“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第二和第三才是“散心解闷、消遣娱乐”“与人交流,增加社交机会”,而“减肥、塑形”“提高运动能力”则排在最后,表明在现代社会,移民们已经有了一定程度体育锻炼意识,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体育锻炼作为融入当地社会,增强人际交往,提高自身素质的一种有效手段[5]。在年龄上,老年人更倾向于体育的健身功能,主要是强身健体,预防疾病,性别上没有明显区别 (P>0.05);青年群体和中年群体的锻炼动机除了健身以外,社交功能也是主要的,性别上表现为女性往往比男性有较大的“减肥、塑形”锻炼动机(P<0.05)。

表3 体育锻炼动机情况一览表

体育锻炼是一种公认的、行之有效的、能增进人体健康达到健康长寿的最佳途径。秭归县虽然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小县城,但人们追求健康的热情并没有减少。通过调查不难看出当地移民对体育的各种基本功能持认同态度,特别是对体育的健身功能、娱乐功能还有社交功能;这反映出人们拥有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也有一定体育锻炼需求,但对于体育的经济、教育、政治等其他功能还不胜了解,人们还只是停留在体育能增进健康等基本功能这一比较肤浅的层面上,体育观念保守落后。

6.体育消费情况

体育消费是反映体育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体育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前提。调查表明(表4):2016年,秭归县三峡移民中无体育消费的有56.50%,有过体育消费的占43.50%。其中,年均100 元以下占53.25%;100 ~ 300 元的占35.06%;超过300元的仅有11.69%。年龄上,老年群体基本上不存在体育消费,说明秭归县老年人体育消费意识薄弱,体育消费市场还处于尚未开发的处女地;而青年群体较中年群体体育消费比较大,反映出年龄越小体育消费意识越强。在男女性别上存在较大差异(P>0.05);男性比女性有较大体育消费需求。

从体育消费具体情况来看,购买运动服装鞋帽是最主要的用途占76.62%;用于购买体育器材占11.69%;用于购买体育图书报占10.39%;收费体育场(健身场馆)所消费占0.01%;用于门票消费的没有。购买运动鞋帽基本上不是为了体育锻炼,大多数都是与生产劳动所共用的。可见,现阶段秭归县三峡移民体育消费意识薄弱,体育消费水平低下,体育消费仍然是排在人们满足物质消费之后的消费。这间接反映了“城乡”二元格局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各种社会福利存在较大差距[9]。所以,鄂西县域三峡移民受经济条件和思想观念制约,移民体育消费还以实物型消费为主,集中于购买运动服装鞋帽,整体水平不高。这充分表明:体育消费是以一定经济水平为基础的。

表4 每年平均用于体育消费的金额与用途一览表

(二)非体育参与者没有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

鄂西秭归县三峡移民中一周一次体育活动都没有参加过的有38.98%,男女不同性别的非体育参与者在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上回答趋于一致(P>0.05)。从调查结果看,移民不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是“成天工作、劳动,没有时间”,占到了总数的 59.42%;其次是认为“身体还可以用不着锻炼”(28.99%)、“没有体育场地设施”(30.43%)以及“不知道怎么锻炼”(27.54%)。总体上,“成天工作、劳动,没有时间”是影响移民参加体育锻炼的首要原因;体育场地及设施等公共体育服务与当地移民体育锻炼需求的不平衡,也成了影响移民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同时许多移民的观念中还存在着身体劳动就是最好的锻炼方式,没有必要再进行体育锻炼的误区[7]。

在年龄上,不同年龄段的移民对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在回答上表现出了明显差异性(P<0.05),其中,老人群体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主要有“身体还可以,用不着锻炼,或者身体较弱不宜参加”以及“体育锻炼是有钱人做的事儿”,这反映出鲜明的小农经济传统观念,特别是在老年人的体育思想上表现的尤为明显;而中、青年群体的主要原因则是“成天工作、劳动,没有时间”,其次是“没有体育场地设施或者场地设施距离太远”以及“不知道怎么锻炼”,说明中青年群体承载着巨大生活压力、当地的体育公共服务、设施还比较落后;同时,青年群体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还有“没有兴趣”以及“自己身材不好或者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太差,怕别人笑话”,正好符合青年人害羞、自尊心较强、比较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等心理活动特征。

(三)鄂西秭归县三峡库区移民体育现状成因分析

从整体情况来看,造成鄂西秭归县三峡移民体育现状问题的原因,不仅有个人主观方面因素,如移民个人的体育需求;也包含各种外部客观因素,如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等。总之,要科学地分析秭归县三峡库区移民体育现状存在问题的原因,找出我国群众体育落后的根本,就必须全方位、多层次的进行探究。

1.地理位置导致经济不发达是其根本原因

三峡工程湖北库区包括宜昌、秭归、兴山、巴东四县,总人口166.41 万人,是全国、全省重点扶持的贫困山区,同时受“山高坡陡,自然灾害频发”等地理环境影响,成了我国典型的“老、少、边、库、穷”地区,历来生产力低下,经济水平落后。对这里的移民来说解决温饱问题才是第一要义,参加体育文化活动对他们而言更是一种奢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体育本身就属于服务型产业,是取决于一定经济发展程度之上的第三产业。因此,秭归县库区薄弱的经济基础,必然导致当地政府财政负担过重,没有多余的资金投入到当地体育公共服务上来,移民们也不可能从微薄的收入中拿出钱来进行体育消费了,自然造成了体育场地设施匮乏、体育工作者数量不足、体育消费比重过低现状。

2.思想观念落后是阻碍移民参与体育锻炼最主要的内在心理因素

陈旧的传统体育观念是严重阻碍当地体育发展的深层次原因[10]。调查中不难发现:秭归县中青年大都外出打工,留下来的都是一些老、少、妇、孺,千年的封建思想已在他们心目中根深蒂固,“刀耕火种”的生活方式和“劳动即锻炼”、“无病即健康”的思想观念也已深入到骨髓。有人认为睡觉、打牌赌博或者呆在家里看电视也比即花钱又花时间地来进行体育锻炼好的多,更有人将体育锻炼视为一种游手好闲的活动,对参与体育活动的人表示不理解,甚至是挖苦讥讽。调查显示,中年群体忙于工作无暇锻炼、老年群体体育消费市场还处于尚未开垦的“处女地”,这都说明受小农经济思想和传统体育观念影响,秭归县体育人口偏少,体育事业发展不容乐观。

3.地方政府不重视造成各项体育公共服务设施“少、差、破”是最直接的外部原因

体育,相对于科、教、文、卫等事业在基层组织中不受重视,地方领导人也只重视经济发展,对体育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有的领导下基层仅仅是为了在经济和政治思想工作上做出一些主要政绩,没想过认真的干几年实事,这就形成了当前地方政府某些部门普遍存在领导人“走了换,换了走”的尴尬局面,体育管理部门也常常因此陷入一种以“救火队”形式存在的囧境,尤其是乡镇一级,谈发展体育更是无人问津。在这种背景下,秭归县的公共体育设施和服务存在严重的供给不足等问题。调查结果表明:缺乏体育场地设施和不懂体育锻炼方法也是影响三峡移民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四、鄂西县域三峡移民体育发展对策

(一)加大财政投入与帮助的同时借助区位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经济,形成体育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长效互动机制

加大财政投入与帮助是改变“老、少、边、库、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局面的重要手段和措施[11];秭归县三峡移民为三峡工程建设“舍小家,保大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三峡移民的帮扶是政府乃至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2,3]。当前,秭归县三峡移民的收入水平偏低,经济落后是制约其体育发展的主要原因,如何发展经济增加移民收入成了首要问题。如果单靠政府财政拨款来增加人们收入、改善体育场地设施并非长久之计;要想发家致富,自身还必须有“造血”功能。秭归是三峡大坝“坝上第一县”,位于长江边上,处于我国中西部过渡地带,是我国长江流域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的集散地[2,3]。要想增加移民收入、拓展移民收入渠道,就要合理开发、充分利用这些体育资源,大力开展登山、野营、远足、攀岩、探险、漂流、蹦极等现代户外休闲运动,以及跳绳、滚铁环、打陀螺、划龙舟、巴山舞等各类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结合体育旅游,互促互动,共同发展,形成发展地方体育与发展地方经济相结合的良好、长效、互动机制。

(二)加强体育宣传力度,移风易俗,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来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基本上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同时也要对人们精神需求加以重视。秭归县三峡移民思想观念落后、体育意识薄弱,有些人还存在封建迷信思想,这严重阻碍了当地精神文明建设,也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因此,要加大当地体育宣传力度,贯彻“ 健康第一” 的指导思想,通过网络、广播、电视等载体,对移民进行各类体育方面宣讲(体育锻炼方法、体育健身指导、体育科普知识、运动养生、运动保健等),通过这种广泛地宣传,改变移民体育观念,提高健身意识和参与意识,进而引导人们用高尚、积极的体育文化和活动去填补移民精神文明的空白,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摒弃各种陋习,移扭转体育意识淡薄现象,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养成终身锻炼的行为习惯,树立健康文明的社会新风气,最终实现“共建共享,全民健康”。

(三)体育发展与领导人政绩挂钩,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背景下,全民健身成了提高民族素质,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制定各类与体育相关的文件、政策、法规等,充分说明了国家对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视,因此,各级政府和各类体育管理部门都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文件精神,重视体育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作用,将本地区体育发展纳入到当地政府工作的绩效考评当中,让政府在地方体育发展方面起到引领作用,让地方领导人在体育活动开展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调查中,秭归县“体育场地设施不足”和“没有人指导”成了影响三峡库区移民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的直接原因。所以,改善当地各类体育公共服务设施“少、差、破”的现状就成了目前政府领导人的首要任务。1.将群众体育工作中心下移,找到制约其发展的“短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体育发展规划和具体工作计划;2.加强体育组织网络建设,建立政府体育管理机构和社会体育指导中心等基层体育组织,可以将妇联、残联、共青团等也建立相应的组织,至少要保证每个镇有一定规模的体育管理组织,每个村有一定数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文化站点;3.增加体育经费投入,首先就是要加大体育场地、体育设施等公共体育供给的配套建设[12],特别要注意老年人这一数量大又特殊的群体;其次就是对体育工作者和群众众多体育骨干进行培训,形成一支有一定规模又有一定质量的体育工作队伍;最后,与医疗服务体系合作,每年对人们进行一次体质监测服务,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运动处方和运动计划,达到科学锻炼目的。

(四)以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为主,形成地区特色和品牌效应

秭归,位于湖北西南部,是鄂西少数民族集聚地,也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乡。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加上世界第一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大坝的建成,更是给这个古老的小县城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调查和走访中发现,除了巴山舞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外,龙舟竞渡也是秭归人的最爱。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早期民间自发的划龙舟早已销声敛迹,现在人们所说的划龙舟仅仅只是政府在每年的端午节举行的大型龙舟赛,大多数秭归人也只是作为观众去观赏,没有太大参与感,龙舟与秭归人心中的那种联系与情谊在现代化的今天正逐渐走向消亡。保护和开发这些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不仅是当前政府的责任,更是作为屈原后人的职责。借秭归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体育资源,结合各种节假庆典节日,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如清明的远足踏青、端午的龙舟竞渡、中秋的作诗赏月、重阳的登山、元宵的赏花灯、猜灯谜等,每个月或每个季度至少举办一次群众性体育比赛,如巴山舞比赛、跳绳比赛、踢毽子比赛等,每个乡镇 、每个村也应该形成自己的特色,选择一种体育项目大力发展,这样一来能够营造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促使移民更多地去参与体育活动;同时,要充分利用屈原、端午、龙舟三者之间关系,结合端午这一民族传统庆典节日,将爱国主义精神用龙舟竞渡形式进行演绎。因此,秭归县要立足于端午龙舟竞渡,大力弘扬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精心宣传打造,形成自己的地区特色和城市名牌。

[1] 潘建华,谭宏.三峡库区移民体育消费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99-103.

[2] 袁革,魏银彬,张红坚等.三峡库区移民参与全民健身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2):47-63.

[3] 袁革,魏银彬,张红坚等.关于三峡库区移民全民健身现状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9):1192-1193.

[4] 黄健.三峡库区外迁移民体育锻炼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9(3):257-258.

[5] 秋实.西部地区农村全民健身现状及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11):48-51.

[6] 吴湘军,白晋湘.湘鄂渝黔边区农村体育调查与分析[J].体育学刊学,2008(2):41-44.

[7] 董翠香,吉灿忠,纪铭霞.河南省农村体育现状调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5):9-12.

[8] 冯健.对我国农村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的分析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28-31.

[9] 陈淑婷.山东农村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的实证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70-73.

[10] 静珊,王兴林,李宏印等.陕西省农民体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0):1327-1329.

[11] 卢文云.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西部农村居民体育活动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11):1-5.

[12] 温继怀,向政,李可可.湖北少数民族地区城市社区体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5(1):52-54.

SurveyonSportsParticipationandtheDevelopmentofThreeGorgesImmigrantsinWestHubeiProvincefromthePerspectiveof“HealthyChina”

HAN Meng-jiao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 637002,China)

Using the survey method,interview method,literature method and so on to Yichang zigui county of three gorges immigrants,activities,to participate in sports population,sports consumption,sports motivation and non-sports participants do not exercise the wide investigation,the cause of the main conclusion is:the region immigration activity participation relatively conservative,insufficient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and services,sports consumption is not high,population is low and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the elderly; Geography is the fundamental reason to economy is not developed,backward ideology is the main internal psychological factors,the local government doesn't value is the most direct external causes. Solve immigration sports development need to increase financial input and help with the help of geographical and resource advantages to develop the economy at the same time,the formation of sports development and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enhance the publicity on sports,transforming social traditions,advocate healthy and civilized way of life; sports development achievements with leaders,to perfect the public sports service system;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folk traditional sports project,the formation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brand effect.

westernHubei; the three gorges immigrants; sports participation; the status quo.

G806

A

1009-9743(2017)04-0085-08

2017-06-23

韩梦姣,女,汉族,湖北宜昌人。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2015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统筹城乡发展中的村级体育公共服务现状及对策”(编号:11CTY004)成果之一。

10.13803/j.cnki.issn1009-9743.2017.04.016

赵峰)

猜你喜欢

秭归县健康中国三峡
“最短路径问题”的拓展与应用
Sinocyclocheilus sanxiaensis,a new blind fish from the Three Gorges of Yangtze River provides insights into speciation of Chinese cavefish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春到三峡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秭归县脐橙品牌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和措施
秭归县柑橘沙皮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畅想马年 马到成功
无花果香溢三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