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燃烧的港湾敦刻尔克大撤退启示录

2018-01-04撰文欧阳磊图片提供FOTOE

厦门航空 2017年10期
关键词:拉姆齐敦刻尔克小艇

撰文_欧阳磊 图片提供_FOTOE

燃烧的港湾敦刻尔克大撤退启示录

撰文_欧阳磊 图片提供_FOTOE

9月,蜚声国际的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最新力作《敦刻尔克》在中国上映。一部商业大片,将敦刻尔克这座此前只会在历史教科书上瞥见一眼的法国港口城市重新推到大众眼前。拨开历史的纷纷扰扰,敦刻尔克大撤退前后还是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值得我们去关注。一场在德国陆海空军的合力绞杀下进行的跨海撤退,居然在短短十天内将30多万英法联军安然撤出,不啻一首史诗。

“停止前进”命令

1940年5月10日,德军闪击荷兰、比利时,欧洲西线“宣而不战”的态势被猛然打破。英法联军按照战前部署,调动精锐的第1集团军群北上进入比利时,意图联合比利时、荷兰守军阻滞德军攻势。然而北上的联军浑然不觉,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荷兰、比利时的战斗打响同时,德军主力B集团军群正在法、比、卢三国边境的阿登森林中快速推进。阿登森林正好处在法国倾力打造的马其诺防线和常规设防地域的结合部,法军在此的防御力量非常薄弱。11日,德军先头部队突破防御,出现在了法国境内。12日下午,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攻陷了法国重镇色当。其后德军的装甲集群一路向西狼奔豕突,20日即到达索姆河口的阿布维尔,这也宣告德军完成了对北部英法联军的战略包围。至此,在比利时以及法国北部敦刻尔克的约40万英法联军已成瓮中之鳖,命运岌岌可危。

在二战爆发前后的一系列行动中,希特勒手段老辣、杀伐果断,博取了巨大收益。但当这个癫狂的赌徒站在敦刻尔克这张赌桌前,突然好似鸿门宴之项羽附体,几番权衡之下,向德军地面部队发出了“停止前进”的死命令。5月24日,希特勒来到A集团军群司令部,与伦德施泰特会谈。12点41分,希特勒下达“停止前进”的命令。接到命令的前线指挥官们尤其是古德里安等人怒不可遏,但也毫无办法,只得命令部队停止前进。这道命令三天后才得以解除,不过正是这宝贵的三天时间,让联军获得喘息之机。

仔细研究一番,就会发现这条命令并不是没有道理。一战后,对于侧翼安全的不安,成了德国人心中难以破除的心魔。尤其是联军在进行阿拉斯反击之后,希特勒对德军侧翼可能遭到攻击的担忧达到顶点。在将联军紧紧包围后,他更想巩固自己的防线,防止像一战马恩河会战那样功亏一篑。

尤其在包围圈形成后,空军司令戈林一再向希特勒保证,空军可以单独摧毁敦刻尔克的联军,陆军只需坐享其成即可。一直以来,德国国防军军中将领们更多地认同自己是为国家效力而非纳粹党或者希特勒本人,他们对于希特勒喜爱干涉作战指挥颇有微词。眼前,征服法国这样的不世之奇功,希特勒自然不愿意陆军中的那些家伙独享。戈林作为纳粹党的二号人物、空军司令,分他点功劳既属应该,也可以平衡陆军。

再加上,当时看来包围圈中的联军已是插翅难飞,德军的战略重心已转向对法国南方的进攻准备。再加上联军打开了加来至敦刻尔克间的海水闸,敦刻尔克以南变得泥泞难行。利用几天休整下装甲部队,待空军的轰炸彻底瓦解联军的抵抗意志后再发动总攻,似乎也是个很好的选择。

虽然这道“停止前进”命令长期以来一直为研究者们津津乐道——因为它实在太富于巧合性和戏剧性了,但以它作为敦刻尔克撤退成功的直接原因显然也是不够充分的。

“发电机”启动

对于从敦刻尔克撤退行动能远超于实际实行,英国军营中有两位关键人物居功至伟。一位是在英国运筹帷幄的总指挥伯特伦·拉姆齐将军,另一位在敦刻尔克亲临指挥的坦南特上校。早在5月19日,英国远征军统帅戈特将军就向上方提出建议,皇家海军中将拉姆齐受命指挥这次行动。他的指挥部位于英国多佛尔城堡中,这次行动的代号“发电机”(Dynamo)——灵感正是来源于城堡中的发电机室。

伯特伦·拉姆齐将军,在敦刻尔克撤退中居功至伟

一艘拖船正拖曳着一队小艇驶向泰晤士河口

当拉姆齐刚刚受命组织撤退的时候,划拨给他的只有36艘船,其后短短6天他便竭尽全力拼凑出一支拥有129艘各型船只的运输船队。而且,五花八门的船只大小、承载能力、航速都完全不同,如何制定航行计划和协调海军、空军掩护,都极大挑战着拉姆齐的组织能力。在一线的坦南特责任更为重大,5月27日,当他带着8名军官、180名士兵到达敦刻尔克后,他用香烟盒的锡纸剪出“S.N.O”三个字母(海军高级军官的缩写)贴在钢盔上,示意绝对权威来进行指挥。他根据港口的情势,果断启用东防波堤进行人员撤退,最大程度克服了港口设施破坏严重的不利影响。其后又创造性地在海滩搭建临时卡车栈桥,让海滩撤退也变得行之有效。两位军事主官一前一后,通力配合,成功地挽救了一场可能演变成灾难的撤退行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4年后那场堪称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两栖作战的诺曼底登陆战中,船队指挥、登陆场建设也正出自此二人手笔,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除了军有良将之外,在撤退行动中还活跃着一支力量——它们恐怕是最容易被人遗忘却又至为重要的——那就是“敦刻尔克的小艇”。5月14日,英国海军部就开始通过BBC广播向全国征用民间游艇以备不时之需。当随后拉姆齐将军开始真正策动撤退时,这些小型船只就开始逐渐聚集。

5月29日,一支由游艇、帆船、渔船、救生艇等五花八门的小船组成的船队陆续到达敦刻尔克,投入到紧张的撤退行动当中。其中一艘叫塔米兹号(Tamzine)的木制小艇,船身甚至不到5米长,行驶靠船桨,这大概是参与撤退行动的最小的一只船了(这艘小艇至今还陈列于伦敦的博物馆中)。

5月30日,在开始有组织地搭建卡车栈桥后,大量人员开始通过小艇摆渡至大型船只上,从海滩撤退的人再也不用在齐肩深的海水中站数个小时排队了。这一天破纪录地从敦刻尔克撤走53823人,从海滩撤走的人数首次超过从港口撤离的,这说明小艇功不可没。而且其后的几天里,撤退人数持续保持着高峰纪录,小艇极大地提升了撤退效率。虽然在进行最终统计时,主要计算直接将人员撤回本土的舰船数据,所以小艇的作用在账面上被严重低估,但它们发挥的巨大作用值得人们去铭记。

1940年,法国敦刻尔克海岸,涉水前往救援船舰的英国士兵

联想到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场上,一度活跃着500多万支前民工,正是他们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陈毅元帅曾经深情地说道:“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同样,在敦刻尔克,英勇无畏的英国平民船员们也担得起同等的赞誉。时至今日,每隔五年英法民间就会组织“驶向敦刻尔克”纪念活动,其间人们还可以目睹一些当年经历过大撤退的小艇。虽然维护这些老古董们要耗费巨额的人力财力,但是相对于那份历史与荣耀,没人会觉得不值当。

撤退意义何在

究竟是彪炳战史的重要转折还是徒有虚名的大溃退,在围绕敦刻尔克的一系列讨论中,如何认识敦刻尔克撤退的意义也格外引人关注。

我们必须看到在敦刻尔克撤退的十天里,总计撤回338226名联军官兵,其中法军约122000人。这比原先预估的人数多出六七倍,堪称奇迹。然而,损失也是惨重的,参与撤退的848艘大小船只中,240艘被击沉,45艘受重创。更为要命的是,英国远征军所有重装备都丢在了法国,包括600辆坦克,2400门火炮,60000辆汽车,20000辆摩托车以及50万吨补给和弹药。这一度让接下来预备抵抗德军登陆入侵的前景变得有些渺茫。

二战时,英国远征军团的成员从敦刻尔克回来后受到女朋友的热情迎接

但是,20余万最精锐的远征军成功撤回还是极大鼓舞了英国人的士气。丘吉尔在英国下议院报告撤退情况后,发表了一次著名的演讲,“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洋中作战,我们将以越来越大的信心和越来越强的力量在空中作战,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本土,我们将在海滩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的登陆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绝不投降”。

不过,敦刻尔克撤退的性质始终是战败下的无奈之举。丘吉尔对此也有清醒的认识,他在演说中强调,“战争不是靠撤退打赢的”。但如若不是战争前一系列昏着迭出,焉有敦刻尔克之围?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中讲,“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二战前英法政府在政治上推行绥靖政策,漠视德国合并奥地利,用慕尼黑协定牺牲掉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战役中按兵不动,放任希特勒坐大。尤其以捷克斯洛伐克为例,它其实是个体系完备的工业强国,从抗日战场上闻名遐迩的“捷克式轻机枪”到百年品牌的“斯柯达”汽车都曾是它的代表作。而且二战前它有22个常备师,这已经是整个英国远征军的规模了。希特勒兵不血刃侵占捷克,不仅为自己战争机器上增添了急需的生产力,此消彼长还削弱了反德势力的生力军。有什么样的政治,就有什么样的战争。在如此糟糕的政治环境下,招此大败,可以说并不冤枉。

而且必须看到的是,在敦刻尔克发挥巨大作用的民间船队的背后,是作为老牌海洋帝国的英国的悠久航海文化。大量的民船资源,航海经验丰富的海员,在战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另一个例子是美国,持枪文化、飞行文化、驾驶文化都非常浓厚,这些在和平时期都是休闲娱乐,但到战时都可以迅速转化为战争潜力。抗美援朝时期,由于美军占有制空权,志愿军的后勤运输受到极大损失。卡车勉强可以靠苏联援助,但是驾驶员国内非常短缺,后来还从南洋征集一批华侨驾驶员支援前线。如今会驾驶的人应该不缺,那其他方面是否充分呢?

七十多年过去了,敦刻尔克的硝烟早已散尽,但是它的价值仍然值得我们继续挖掘。

猜你喜欢

拉姆齐敦刻尔克小艇
池上
《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形象分析
“侵略”照片
威尼斯小艇的“秘密”
“敦刻尔克大撤退”六十年
“大章鱼”
骇图
母船带航速收放小艇实施方法研究
大厨戈登·拉姆齐教你做牛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