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网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以东北地区高校为例

2018-01-04杨旭东于天博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网球场网球运动

杨旭东,刘 玮,于天博

(沈阳建筑大学体育部,辽宁 沈阳 110168)

运动训练学

高校网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以东北地区高校为例

杨旭东,刘 玮,于天博

(沈阳建筑大学体育部,辽宁 沈阳 110168)

目前我国竞技网球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大众性网球运动的开展却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具有广大运动群体的高校网球运动更面临着诸多问题。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研究指出阻碍我国高校网球运动建设的因素主要体现在高校网球场地建设的投资力度较低、网球选修课课时较为分散、网球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网球运动的开支过大等方面,并提出高校网球运动的发展对策,旨在促进网球运动在高校中持续、健康、有序地开展。

高等院校;网球运动;东北地区

网球孕育在法国,诞生在英国,普及和形成高潮在美国,可谓是彻彻底底的舶来品。1885年前后,网球运动漂洋过海传播到中国,先后在上海、广州外国传教士和商人圈里风靡,后来一些教会学校也开展起网球运动[1]。20世纪初,网球运动凭借其优异的健身效果和优雅的运动特质,在追求新文化、新思潮的部分高校间普及,并在北京汇文学校、协和书院、清华学校之间,上海圣约翰大学、南洋大学、沪江大学之间组织了最初的校际网球比赛[2]。这一举动不仅丰富了莘莘学子的课余生活,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强健了他们的体魄,更促进了网球文化在我国的传播。在20世纪中叶我国物质匮乏的时期,全国性网球比赛的开展仍然迎难而上地前行,1953年在天津举办了解放后的第1次全国性网球比赛,1956年中国网球协会正式成立[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网球运动渐渐走出国门,竞技水平也大幅度提高。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网球发展取得了显著突破,不仅在奥运会上摘取了女子双打金牌,更在大满贯赛场上屡创佳绩,令全世界对中国网球刮目相看。聚焦当下,四大满贯网球赛、奥运网球赛、ATP世界巡回大师赛等国际级别的网球赛事如雨后春笋一般在我国诸多城市安家落户,初具规模的中国网球公开赛、上海大师赛、广州公开赛、中国大奖赛等网球赛事在世界的影响力也逐步扩大,我国的网球国际地位渐渐稳固,并且其商业市场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点开发。

放眼世界,网球已进入成熟的职业化、商业化运作模式,但在我国却仍属于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在我国网球运动的发展过程中,暴露出基础差、起点低、交流少等诸多问题,仍然存在着大量不完善的机制、不合理的运营和不科学的管理[4]。在我国竞技网球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大众性网球运动的发展也越发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特别是在具有广大运动群体的高校,网球运动的推广与普及对于其能否真正“落地生根”实现“本土化”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受到经济水平、环境气候、城市建设、场地设施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国大众性网球运动尤其是高校网球运动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因此,中国大众性网球的市场,或者说高校网球运动的开展,仍然存在着极大的进步空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我国高校网球运动的开展情况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依据所研究的目的和内容,通过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以“网球”“高校”和“大学生”等为检索关键词,查找并整理与高校网球教育开展情况相关的文献资料37篇,为研究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1.2.2 专家访谈法 在研究过程中,对2017年度全国大学生网球联赛沈阳公开赛14个参赛代表队的领队及教练员进行访谈(表1),了解高校高水平网球队的管理、训练以及比赛情况,了解高校网球社团的建设情况;对沈阳体育学院、鞍山市体育运动学校、本溪市体育运动学校、锦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大连交通大学、沈阳化工大学、沈阳建筑大学等单位的8名网球教练员进行访谈(表2),结合多年的网球教学实践经验,探讨高等院校网球运动的发展对策,为研究提供理论素材。

表1 全国大学生网球联赛沈阳公开赛参赛代表队领队教练一览

表2 访谈专家情况一览

1.2.3 问卷调查法 在研究中,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高校网球社团和高水平网球运动队的建设现状、大学生对网球运动的认知途径和选择网球运动的原因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对2017年度全国大学生网球联赛沈阳公开赛14个参赛代表队(表1)的92名参赛队员进行了“高校网球社团建设现状和高水平网球运动队训练现状”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采用现场发放和回收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92份,回收调查问卷92份,问卷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89份,有效问卷率为96.74%。对沈阳建筑大学选修网球课程的270名2015级学生进行了“对网球运动的认知情况与兴趣情况”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采用现场发放和回收的方式,发放问卷270份,回收问卷27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261份,有效问卷率为96.67%。对调查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验,结果表明问卷真实有效,具有可靠性。

2 结果与分析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网球运动在我国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高校,网球运动凭借其优异的健身效果和优雅的运动特质,赢得了广大学生的青睐。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中个性成熟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大学校园开展网球运动,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还能够使大学生在学习网球技能的同时感受到网球文化的熏陶,从而影响当代大学生待人接物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和个人修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校开展网球教育是网球运动普及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且有助于实现健康教育、终身体育的目标并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推动高等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因此,在高校中开展网球运动,是学生、学校和社会的共同需要。

自江西财经大学于1989年率先开设网球教学以来,目前我国一半以上的高等院校已将网球教育列入为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2]。但是,调查结果表明:在已开设网球教育的东北地区高校中,50%的高校每学期网球课程选修人数小于500人(图1),即每学期网球课程选修人数不到学生总数的10%。这一数字表明:我国高校网球运动的开展现状不容乐观,网球运动的校园建设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得知:阻碍高校网球运动建设的因素主要体现在高校网球场地建设的投资力度较低、高校网球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网球运动的开支过大、学生对网球运动的认知程度较低、网球选修课课时较为分散等方面。

图1 高校每学期的网球课程选修人数

图2 高校网球场地数量占比情况(东北地区)

表3 高校网球场地数量占比情况(东北地区)

2.1 高校网球场地建设的投资力度较低 从被调查的统计数据来看,在开设网球课程教育的高校中,14%的高校拥有1~3片网球场地;14%的高校拥有4~6片网球场地;28%的高校拥有7~10片网球场地;37%的高校拥有11~20片网球场地;7%的高校拥有20片以上的网球场地,网球场地最多的高校是大连理工大学,有24片场地,如图2和表3所示。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普遍比较重视篮球、足球等普及性较高的体育项目,其场地建设也较为完备。随着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发展和学生体育兴趣的不断拓展,各高校对一些新兴体育项目的设施引进和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其中,网球场地建设的档次和投资力度不断提高,体现了高校对网球体育教育的日渐重视,也充分体现了网球运动的魅力和教育价值。但是,我国高校的网球场地仍处于较为匮乏的现状,还不能充分满足广大高校师生的网球活动需求。据统计,美国每所高校平均拥有50余片网球场地[5]。由此可见,我国高校网球场地的投资力度应进一步加强,以满足大学生网球运动的强度和密度需求。

2.2 网球选修课课时较为分散 通过对东北地区14所

高校网球教练的访谈(表1),了解到东北地区高校网球选修课的课时情况。大部分高校的网球选修课总学时为128学时;极少数高校的网球选修课总学时为160学时(见表4)。高校网球选修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理论知识(基础体育理论、网球运动概述、网球运动特点与价值、网球技术分类、网球运动场用术语、网球基本规则和裁判法等)、基础技术(握拍法、步法、发球技术、正手击球、反手击球等)、基本战术(单打战术、双打战术)和身体素质(基本素质、专项素质)。从高校网球选修课的教学内容来看,授课时间能够保证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从高校网球选修课的授课频率来看,每周仅有1次网球课(2学时),往往失去了网球技能学习的连贯性,导致学生学习网球的效果不是很好。长此以往,加之网球入门难的专业特性,最终导致学生渐渐失去了对网球的信心与兴趣,不利于高校网球选修课的发展。导致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高校网球场地数量不能满足每周2次网球选修课的需求,同时也不能有效地满足学生在课余时间的网球练习需求。因此,高校应结合学校现有条件,合理增加网球选修课的授课频率,让学生能够更加充分地领悟和掌握网球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

表4 部分高校网球选修课的课时一览(东北地区)

2.3 高校网球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 调查结果表明:在开设网球教育的高校中,43%的高校配备了1~2名网球专职教师,50%的高校配备3~4名网球专职教师,仅有7%的高校配备了5名以上的网球专职教师(图3)。

图3 高校网球师资配备情况

随着高校网球运动的发展,高校网球专职教师的授课工作量越来越大,高校网球专职教师的需求量也呈逐年上升的态势。通常1名高校网球专职教师每学期适合教学200~300名学生,结合图1所示的高校每学期网球课程选修人数可知,个别高校的网球任课教师在数量上无法满足网球教学规模的需求。此外,从高校网球专职教师的专业业务水平来看(表5),70.3%的高校网球专职教师毕业于正规体育院系的网球专业,其中无专业队经历的比重较大;29.7%的高校网球专职教师毕业于羽毛球、田径等其他专业,在高校任教后通过自学、参加短训班学习或参加体育院系选修课等途径来完成和提高自身的网球业务能力。通过访谈专家了解到: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因为部分高校对开展网球运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非网球专业毕业的教师,其网球进修和提高的途径较为有限。因此,我国高层次的高校网球师资数量和质量还达不到一定的规模和层次,高校网球专职教师的专业业务能力和层次还有待于进一步地提高和深化。

表5 东北地区高校网球教师运动经历情况一览

2.4 网球运动的开支过大 对于求学阶段的高校大学生而言,网球拍费用、易耗品网球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网球场地费用更是对高校大学生构成一定的经济压力。目前,各高校大多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对网球场地采取相应的收费方式。在调查的东北地区高校中,网球场地收费多在21~40元/h甚至更高(图4),没有免费开放网球场地的高校。

图4 高校网球场地使用价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6]第22条规定: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配置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这是高等院校的基本体育配置。尽管高校大学生在使用这些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的时候应该是免费的,但是对于某些高标准的体育场馆则应另当别论,而网球场地设施无疑属于高标准的范畴,其使用费用也较高。然而,高校大部分学生表示网球场地收费标准超出了经济承受能力,这对高校网球运动的开展是一个障碍,制约了高校大学生网球水平的提高。此外,由于高校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如对网球运动的认知程度较低、对网球运动不感兴趣等(图5),也导致了高校网球课程选修率较低,进而阻碍了网球运动在高校中的推广与发展。

图5 高校大学生不选网球课的原因

3 对策分析

普通高等院校的网球场地、配套设施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不健全制约着高校网球的发展速度,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更加合理、稳健地推行高校网球运动的开展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在走访多所高校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多年的网球教学实践经验,提出高校网球运动的开展方式主要有:普及网球文化、开设网球教学课程、建设网球社团和组建高水平网球队。

3.1 网球文化的科学普及 大多数大学生在上大学之前从未真正接触过网球运动,网球运动属于是一项比较陌生的运动。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可以持久地集中注意力,引发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并能够用意志力去克服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高校网球教师应注重网球文化普及手段的多样性、开放性,将网球文化所具有的普世性和礼教性科学有效地灌输给学生,使学生深入了解网球运动的发展历史、文化底蕴以及赛事现状。这样,才能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网球学习动机,有利于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网球运动,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智力、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3.2 高校的网球课程教学 高校网球运动的主要开展方式之一是网球课程教学,即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将网球文化、网球思维、网球技术和网球战术等快速地传授给学生,同时完成对高校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和性格培养。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高校网球课程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1)形成与时俱进的高校网球课程教学理念。传统的网球课程教学方法是教师对动作要领进行统一地讲解和示范,让学生进行模仿;然后将学生分组练习;最后对学生进行考核。在这种传统的网球课程教学课堂上,学生接触网球练习的机会较少,加之网球运动球速快、技术难度高等特点,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网球的基本技术。快易网球[7]是国际网球联合会经过近20年的网球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网球教学经验,采用小场和大球的训练方法,使初学者能够快速有效地掌握网球的运动技能,是目前较为先进、适合初学者的教学理念和体系。高校网球教师应注重将快易网球理念融入到网球教学之中,积极培养大学生对网球运动的良好兴趣,更好地发挥大学生学习网球的主动性。

2)高校网球教学应做到规范统一。目前,高校网球专职教师的师资资源仍十分匮乏,并且部分高校网球专职教师以前是从事其他体育专业项目,这势必造成高校网球师资力量的良莠不齐,导致高校网球教学的不规范性。因此,高等院校应为网球专职教师提供更多的网球进修途径,整体提高高校网球课程的教学水平。此外,高校网球教师应积极组织集体备课,彼此分享在教学过程中的所思所想,防范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突发状况,从而达到平衡师资、促进教师业务能力发展和交流合作的目的,形成统一规范的网球教学方案。

3.3 高校网球社团的建设 仅通过网球体育课程的讲授,通常无法满足高校普及网球的需求。建设以兴趣爱好为主旨、以大学生网球爱好者为主体的高校网球社团,将成为开展高校网球运动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高校网球社团指导教师应合理利用网球社团面向整个校园的优势,大力推广网球运动,普及网球文化,吸引更多的高校网球爱好者加入到网球运动中来。

1)开展高校网球社团的日常训练。高校网球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完成教学进度的安排;高校网球社团的开展则主要以普及网球知识为主,旨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网球技术和网球思维尽量完整地、系统地传授给大学生网球爱好者。相对于高校网球课程而言,高校网球社团的日常训练时间较为松散,难以集中统一授课,强制性的体育课程教学思想不应该带入到以兴趣为主而组建的网球社团运营中。

2)举办校内、校际间的高校网球社团比赛。比赛是提高网球运动选手技能的重要手段。举办以社团承办为主体的校内、校际间网球比赛,不仅有助于促进网球运动在高校中的普及和推广,提高广大大学生对网球运动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提高大学生网球爱好者自身的技战术以及良好的心理稳定性,进而形成比赛和日常训练之间的有效衔接与良性循环。同时,比赛过程中产生的优秀选手,可借助其偶像效应,对高校网球运动的普及产生更加强大的推广效应。3.4 高水平网球运动队的组建 高水平网球运动队的组建可以最直观地体现出网球运动在高校中的开展成果,通过开展正规的大学生网球联赛,可以形成地域性的、官方性质的高校校际间的网球运动交流[8]。鉴于普通高等院校网球运动的非专业性质,高水平网球运动队不应仅仅局限于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提高和网球技术的传授,更应该注重网球运动队员比赛思维的养成和网球文化的学习。在日常训练和网球比赛中,应注重归纳总结出符合大学生成长的思想,为大学生队员今后步入社会从事不同的工作增加为人处事的软实力,进一步使高校网球运动的开展对学生、学校、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9]。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高校网球场地建设的投资力度较低,不能充分满足广大高校师生的网球活动需求。2)网球选修课课时较为分散,使学生失去了网球技能学习的连贯性,导致网球的学习效果不佳,阻碍了高校网球运动的开展。3)高校网球师资数量和质量未达到一定的规模和层次,导致高校网球教学的不规范性和不科学性。4)网球运动开支过大,尤其是网球场地费用对高校大学生构成了一定的经济压力。

4.2 建议 1)注重网球文化的普及,激发大学生良好的网球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2)将快易网球与传统网球教学相结合,形成与时俱进的高校网球课程教学理念;同时高等院校应为高校网球专职教师提供更多的网球进修途径,提高高校网球教学的整体水平。3)高等院校可进一步组建网球社团和高水平网球运动队,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与发展,面向整个校园大力推广网球运动。

[1] 陶志翔,胡亚斌,赵源伟,等.中国竞技网球运动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6):830-833.

[2] 万建斌.我国竞技网球运动发展现状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5.

[3] 孙艳.新中国网球运动发展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1(12):50-52.

[4] 陈勇,李皿.非体育专业高校提高网球教学质量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9):1254-1255.

[5] 郭新伟.河南省高校网球选修课现状调查研究[D].湖北:武汉体育学院,2016.

[6] 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5.

[7] 国际网球联合会.快易网球手册[Z].2002.

[8] 孙一鸣.我国高校优秀高水平网球运动队建设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4.

[9] 杨旭东.高水平网球运动员科学训练的理性思考[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5.

Research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Tennis in Colleges and Univerisities——Tak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Northeast China as an Example

YANG Xu-dong, LIU Wei, YU Tian-bo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68, Liaoning China)

Nowadays,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tennis in China has made great progress.However, on the basic tennis, especially the tenni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the ordinary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tennis sport faces with many problems, and it is not very desirable. By adopt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s, questionnaire and expert interviews, the pres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colleges tennis sport in our country was analyzed, and the hindering factor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tennis sport were proposed, including the less investment on tennis courts construction, the time dispersion of tennis class period, the insuf fi cient faculty of colleges tennis education, the great cost of tennis sport, the lower level of students' awareness of tennis, etc. Meanwhile,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and relevant proposal were suggested, which to promote the sustained,health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tennis sport in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nnis sport; northern areas

G845

A

1004-7662(2017)08-0057-06

2017-07-15

杨旭东,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运动训练。

猜你喜欢

网球场网球运动
白宫建新网球场被批
占先
贵阳市奥体中心网球场钢结构安装施工研究
超级殚跳
不正经运动范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世界上最贵的五大住宅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
童话里的网球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