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县区地质灾害的防治

2018-01-03卢志文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8年33期
关键词:梅县防灾断层

卢志文

摘 要:梅县区位于广东省东北部,2013年11月撤县设区,面积2755.36平方公里,人口61.3346万人。梅县区地处山区,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结合梅县区实际和自己的工作实践,主要从梅县区的地质环境条件、气象水文、地质灾害现状与危害、成因分析、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措施方面,浅谈如何做好梅县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关键词:地质灾害;预防;治理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8)33-0131-02

Abstract: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 of Guangdong Province, Meixian District, with an area of 2,755.36 square kilometers and a population of 613346, was changed from a county into a district in November 2013. Meixian District is located in the mountainous area,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s fragile, and the hidden danger points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are in many aspects and wide. In view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Meixian District and its own work practic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how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Mei County from the aspects of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meteorological and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hazards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the analysis of their causes, an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Keywords: geological hazards; prevention; treatment

1 地质环境条件

(1)地形地貌。梅县区地处粤东北低山丘陵区。西北部有项山山脉余脉平缓延伸到境内;东南部有莲花山脉、阴那山脉。全境地势总体上自西南向东北倾斜;以梅江河为界,往东南一翼地域较窄,地势快速升高,境内12座千米以上高山多分布在东南翼县境线附近;往西北一翼山势迤逦起伏,地势渐次升高。(2)地质构造。梅县区构造形态以北东向和北西向为主、南北向和东西向为辅的基本格局。境内断裂构造主要有北东向的蓝田断层、白渡断层、石壁-汾水断层、苏田断层、月树下断层、马鞍凹断层、乌石岗断层、丽水-莲花山断层、庵子隔断层、赤朱流断层,北西向的明山断层、高屏断层、华山断层、长田墟断层、石正墟断层,南北向的泮溪断层等。境内主要褶皱构造有礤田背斜、水车背斜、申坑背斜、刘屋向斜、大坪墟背斜、公坑向斜、扎田复向斜等。

2 气象与水文

(1)气象条件。梅县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干冷同期,易旱易涝。多年平均气温21.3℃,年均无霜期306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874.2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78%。大气降雨基本特征:在时间上降雨量分配不均,每年的3-9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3.36%,特别是每年的4、6、8三个月,降雨尤为集中,占全年降雨量的43.03%。(2)水文地质条件。a.河流。梅县区属韩江水系,境内较大河流共43条。众河流均直接或间接汇入境内主干河流-梅江河,形成树枝状水系。梅江河由兴宁市水口镇流入境内,经畲江、水车、梅南、程江、梅城、东郊、西阳、丙村、雁洋等镇,在松口镇蓬下村流出县境,汇入韩江。b.地下水类型。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含水层水理性质和水力特征,梅县区地下水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基岩裂隙水三种类型。c.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大气降雨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在雨季,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以垂直补给为主,由于地下水埋藏浅,水力坡度大,流程短,多为浅循环网状裂隙水,以散流或下降泉的形式排泄于沟谷中,形成地下溢水带,是旱季山区水库与山塘的主要补给水源,部分以地下潜流形式补给第四系松散岩类形成孔隙水。

3 地质灾害现状与危害

(1)地质灾害现状。截止2017年底,梅县区已发现的地质灾害有滑坡、崩塌、地面塌陷3种类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共6798处。其中在册隐患点370处,削坡建房隐患点6428处。通过对在册隐患点的分析研究发现,梅县区地质灾害具有如下基本特征:一是灾害类型以崩塌、滑坡为主;二是绝大部分致灾体属小型规模;三是绝大多数致灾体的稳定性差或较差;四是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呈地域性;五是灾害发生的时间在雨季较为集中;六是人类工程活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2)地质灾害的危害。据不完全统计,二十多年来,全区发生地质灾害557宗,共造成21人死亡、6人受伤,大量民房、农田、交通通讯和水利水电设施被毁,直接经济损失1326.48万元。

4 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梅县区地质灾害形成的条件及影响其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大气降雨、人类工程活动以及人们的防灾意识等内外因素。(1)地质灾害形成的内因。a.地形地貌條件。梅县区属低山丘陵地形,地面标高多在100-500m之间,相对高差较大,就崩塌、滑坡而言,地形具有一定的坡度(高差)有利于山坡物质势能的释放与转换,为坡体产生“崩”、“滑”提供动力,是“崩”、“滑”地质作用形成的必备条件之一。梅县区溶蚀洼地范围广,地下水蕴藏丰富,水位埋藏浅、变化大,地下水的潜蚀作用强烈,有利于地下岩溶的发育形成,为“塌”“陷”的地质作用的形成创造条件,从而更有利于地面塌陷的形成。b.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条件。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是地质灾害形成的内在条件。一般而言,若构造节理和卸荷裂隙发育且存在临空面,极易形成崩塌;地层内含有易滑岩层和软弱夹层,岩土体的抗剪强度低是造成斜坡不稳定的必要条件,在高陡斜坡上,当岩层倾向和斜坡的坡面倾向一致,且倾角小于坡角时,最容易产生滑坡。滑坡主要发育在前泥盆系层状较软变质岩组和与岩浆作用有关的块状较硬-坚硬岩组中,这两种岩组在梅县区广泛分布,为崩塌、滑坡的形成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是造成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广泛发育的另一个主要原因。(2)地质灾害形成的外因。a.大气降雨的影响。大气降雨是影响崩塌、滑坡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雨水使致灾体自重增加,其下“崩”和“滑”的动能增大,其自身的抗剪、抗压能力大大降低;降水后,雨水渗透到软弱结构面起到“润滑”的作用,使崩、滑体与其母体之间的摩擦阻力减小。大气降雨影响的结果是缩短崩塌、滑坡形成的过程。降雨量越大、降雨持续的时间越长,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强。b.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人类工程活动是影响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人为因素。梅县区的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地质灾害形成主要有开挖边坡(修建铁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厂等)、采矿活动(主要为地下开采)、采石、劈山放炮的强烈振动、堆填加载、乱砍滥伐等,其中开挖边坡削坡建房造成的最多。采矿活动以诱发地面塌陷灾害为主,地下采矿长期抽排地下水诱发的岩溶塌陷。c.群众防灾意识的影响。梅县区农村依山削坡建房普遍,广大群众对地质灾害的防灾知识缺乏,防灾意识淡薄。群众建房选址时极少或根本不考虑周围地质环境因素,往往削坡过陡过高,也不采取台阶和护坡措施;对地质灾害的防灾知识缺乏,不懂得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发现临灾征兆;对地质灾害的防灾意识淡薄,对发现的临灾征兆不及时处理,而是心存侥幸,没有及时采取避让措施。概而论之,梅县区地质灾害的形成是多种致灾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是地质灾害形成的内在要素;地形地貌是地质灾害形成的外在条件;大气降雨是地质灾害形成的激发因素,它影响着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和速度。人类工程活动是地质灾害形成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因素。

5 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1)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a.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工作。一般灾害隐患点以埋桩法、贴纸法、上漆划线法、钉钉法等简易监测方法为主,观测地表裂缝变化和房屋建筑物的变形情况;致灾体规模大、危害严重的可采用视准线法等测量方法观测地表位移动态变化情况。b.落实好隐患点监测人和监测责任人等群测群防人员。监测人由受灾害隐患点威胁的群众、受威胁的工矿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的工作人员担任;威胁公共交通、通讯、水利水电、旅游等基础设施安全的灾害隐患点,由主管部门(或单位)工作人员担任。灾害隐患点所在地的各级政府、村委会(居委)主要行政领导,工矿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的主要负责人,公共交通、通讯、水利水电、旅游等基础设施的主管部门(或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监测责任人。c.加强宣传培训工作,提高全民的防灾意识和能力。广大群众是地质灾害的受害者、当事人,只有当事人时刻保持警觉,面对突而其来的灾难,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悲剧才能避免;只有对地质灾害的危害性有了深刻的认识之后,其积极性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防治工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d.重点防范,全力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预防工作。梅县区绝大多数地质灾害发生在汛期(3-10月),特别是每年4-9月,是地质灾害集中爆发期。每年汛期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要召开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对汛期地质灾害预防工作作出全面、周密的部署。各镇和有关部门要按照防灾工作责任制的分工和要求,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e.做好巡查值班工作,关注预警信息。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各基层村委会要认真组织做好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工作。汛前排查重点检查各重点区域和重要灾害隐患点的防范措施落实情况,督促群测群防人员和群众做好各灾害隐患点的汛期监测和险情预报工作;汛期巡查主要排查防范死角,检查各危险点避让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汛后期巡查主要评估灾害损失情况,落实灾后重建和地质灾害治理措施。各级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汛期值班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密切关注汛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和天气预报信息,汛期手机保持24小时开通,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出击。(2)地质灾害的治理措施。崩塌的治理措施可分为防止崩塌发生的主动防护和避免造成危害的被动防护两种类型。主要措施有:一是修筑拦挡建筑物;二是支撑与坡面防护;三是锚固;四是灌桨加固;五是削坡与清除等措施。滑坡的治理措施可分为防御避让、护坡护岸、削坡卸载、排水防滲、排引地下水、拦挡抗滑、固结加固等类型。主要措施有:一是排除地表水和地下水;二是减重与加载;三是抗滑挡土墙;四是抗滑桩;五是护坡工程等措施。地面塌陷的治理方法主要有:一是清除填堵法;二是跨越法;三是强夯法;四是灌注法;五是深基础法;六是旋喷加固法等方法措施。泥石流的防治工程措施主要有:一是蓄引水工程;二是固坡工程;三是拦挡工程;四是停淤工程;五是排导工程等工程措施。这些治理工程措施可一种或几种同时使用。为确保工程质量,应严把勘察、设计、施工关,让有资质的单位施工,工程必须实行质量监理制。

6 结束语

地质灾害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各级政府部门务必重视地质灾害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建国,等.国土资源系统地质灾害突发事件应急管理[M].广东省地图出版社,2008.

[2]蔡慕尧,等.梅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8-2020)[Z].

猜你喜欢

梅县防灾断层
如何跨越假分数的思维断层
中国“防灾减灾日”问答
自然灾害高风险区居民防灾素养调查
“安全”开会
颂李仁华烈士
论井田断层的连接
小议地层倾角大于或小于断层倾角时的断层特征
梅花知音
梅花知音
梅花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