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从文:音乐给我生命的力量

2018-01-02杨建民

文史博览·文史 2017年12期
关键词:唱片沈从文文字

杨建民

中国现代的一批文学名家,大多对音乐颇不当行。但事有例外,不曾受过多少正规学校教育的作家沈从文,虽也自称“我不懂音乐”,可从他的文字,我们却能充分感受到如音乐般的自在流荡和细致绵密,尤其他成熟期的文字,呈现的状态殊为显明。他本人对音乐,甚至有一种并不陌生的自信。

先来引一点他人的观感。最出色写出表叔沈从文形象的画家黄永玉,在文章中记述了他不能很好理解的事:“他(沈从文)也谈音乐,我怀疑这七个音符组合的常识他清不清楚,但是他理解音乐的深度,用文学的语言却阐述得非常透彻。表叔说:‘音乐,时间和空间的关系。他真是智者,你听他谈音乐,一套一套,和音乐一样好听,发人聪明。他说:‘美,不免令人心酸!他也常常说,如果有人告诉他一些作曲的方法,一定写得出非常好听的音乐来。这一点,我特别相信,那是毫无疑义的。”

在沈从文孩子的眼中和实际感受里,父亲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是很早并有浓厚兴味的。尽管不知道父亲对西洋音乐的兴趣如何而来,但是他们知道,父亲欣赏音乐起步很早。据《沈从文家事》记述,在云南期间,“沈从文就带孩子们听交响乐”。

由于这样的熏陶和培养,沈从文家成了热爱音乐之家。据沈从文长子沈龙朱回忆:“五十年代初(按:当为二十世纪),家里开始买唱片。家里有电动唱机,是爸爸分期付款买的。电动唱机跟无线电插在一起,不是双声道,都是单声道。唱片是英文唱片,很好的,也是单声道。”因为是英文唱片,沈从文便在唱片中的纸上写上毛笔字。孩子说这是莫扎特的第二协奏曲,他就写上:“莫扎特协奏曲”,并写上听后的感觉:“好!”他认为好的,就在上面写一点字,反复听。

音乐在沈从文生命中,还曾发挥过极为重要的作用。1949年,见过无数死亡的沈从文竟然选择了自杀。未遂,接下来还是不断地写。据沈从文的儿子回忆:“晚上还是不断地写,写写又扯烂,收音机同他对面时间最久,音乐成为他主要伴侣,抚慰着他受伤的心,梳理别人难以窥见的既复杂也单纯的情感。无法想象音乐对他生命复苏,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在此前后,沈从文在一篇未及发表的文章中写道:“一切由都市文明文化形成的強制观念,不是永远在螫我烫我,就是迷乱我,压迫我。只有一件事给我生命以力量和信心恢复,即仅具启发性的音乐。音乐教育我,实在比任何文字书本意义都重大得多。”

沈从文儿子在回忆这段时光时,引述了父亲的文字:“……和好的音乐对面,我即得完全投降认输。它是唯一用过程来说教,而不是以是非说教的改造人的工程师。一到音乐中我就十分善良。完全和孩子们一样,整个变了。我似乎是从无数回无数种音乐中支持了自己,改造了自己,而又在当前从一个长长乐曲中新生了的。”

沈从文自己也在一篇散文里,说出了音乐对自己的深切意义:“音乐对于我的效果,或者正是不让我的心在生活中凝固,却容许在一组声音上,保留我被捉住以前的自由!”

除却在思想文字中表达对音乐的感受,沈从文还真的能操持“音乐”,这叫人大感意外。1949年后,整个中国都在承袭解放区的文化文艺。沈从文的儿子在外边学习回家,总想让父亲也“跟上时代”:“爸,你不参加扭秧歌,同志们一定会批评你。要不我来教你行吗?”沈从文回答:“我不扭。我给他们打鼓。”这是儿子不知道的。儿子在外也是打鼓的,自觉比参与“扭”的人还神气。父亲居然会打鼓?儿子马上找一面小扁鼓,把鼓槌塞过去。沈从文不怯:“要考考我?好!”

接下来请听儿子的描述:“鼓不好,他试试音,半闭起眼睛,开始了。好像是蹄声,零落细碎,由远而近,时而又折转方向远去,我以为它会发展成千军万马壮烈的战场,没有,他不这样打。轻柔的鼓点飘忽起伏,随意变幻的节奏,如一条清溪,偶尔泼溅起水花,但不失流畅妩媚品性……”

儿子虽然听过京剧班子、军乐队、和尚们以及耍猴的人打鼓,可没听过这种打法:“爸,你真会打鼓,可你的调子与众不同。秧歌要用固定的节奏指挥,大家才扭得整齐一致,你这么自由变化,人家一定不允许。”沈从文只说:“休息时候我才打一会儿。他们承认我会打鼓。”

若仅仅这些,我们还是不能说沈从文在音乐上是自信的。要言其自信,下面一个例子表现得相当充分。

1972年,一位老熟人的孩子致信沈从文。孩子在学校主修钢琴,在回信里,沈从文就对这位学子大大讲了一番音乐:“我一生最喜欢的是‘绘画和‘音乐(加上数学),以为真有意思。因为比‘文学受的限制小,而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充分抒情,自由解释,不必受‘论拘束。”

由文学叙述,沈从文联想到音乐:“我不懂音乐,可是听到一切好曲子,都像是极会用乐章叙事,不仅能写人,也能把人放到一定节令,一定景物背景下,加以解释,雄壮和柔和都有色彩和性格,我从中还可得到种种启发,转用到写作上。因为它们的动人处,都有个共同点,只是表现的工具不同而已。”

信的最后,沈从文仍归回到音乐:“若音乐作曲方面,善于‘古为今用,我觉得从笛子、琵琶、瑟、筝的旧曲,及昆曲中许多调子,及西南民歌、西北舞曲,还有千百种可以供综合利用,取得极大成功的。主要还是得有人充满雄心和信心,肯从反复摸索中去取得进展。”

至于不能成事,沈从文以为是青年缺乏应有的“攻坚能力”和“耐心”。说到这里,沈从文再次把自己放了进去,自信满满地说:“我若有你们十分之一基本功,也会老想去创造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那个成就,随后就闷头闷脑写下去,从千次失败中求进展!”沈从文的切身感受来自文学道路,也来自对各种艺术门类在最高层次的相连相通的理解。

按照沈从文的说法,他在创作中,甚至已经借助到音乐营养:“这个作品(《边城》)原是在那么情绪复杂背景鲜明中完成的。过去的失业,生活中的压抑、痛苦,以及音乐和图画吸入生命总量,形成的素朴激情、旋律和节度,都融汇而为一道长流,倾注作品模式中,得到一回完全的铸造。模型虽很小,素朴而无华,装饰又极简,变化又不多,可恰恰和需要相称。”

从世界文化史看,一流的诗人或小说家,大都在文字、绘画、音乐的感受力方面,超越常人。通过沈从文在音乐方面的领悟,我们对他的文字运用成就,可以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猜你喜欢

唱片沈从文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沈从文接“火”传温暖
梦中的文字
一半唱片
自制 冰唱片
种出来的“逍遥居”
寻找树叶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