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商戏的又一新收获
——评晋剧《日昇昌票号》

2018-01-02

戏友 2017年3期
关键词:王辉票号商人

卫 华

晋商戏的又一新收获
——评晋剧《日昇昌票号》

卫 华

看了首届山西艺术节上演的王辉主创的、由山西省晋剧院演出的晋剧《日昇昌票号》,衷心为王辉祝贺,祝贺他又推出一部雅俗共赏的好戏,祝贺他的戏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部戏是在七八年前他创作的《汇通天下》的基础上重新创作的,虽然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没变,但整体构架、导演、演员阵容、音乐、舞美、灯光都与前部戏不一样了,更像一部大戏了,主题更厚重了,故事更完整了,情节更丰富了,表演更感动人了,舞美更大气了。

这部戏首先是主题立意好。与山西以往的晋商题材戏不一样,以往的戏大都是表现诚信、勤奋、治家传承、家国情怀,而这部戏是重点表现票号的起源、创立、作用及其对银行建立的重大意义,角度十分新颖,开拓了晋商题材的新领域,抓住了山西的特色,抓住了平遥“日昇昌票号”这一亮点。“日昇昌票号”是“中国第一家票号”,是世界上最早的“银行”,是山西的一大发明创造,是山西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是山西人的骄傲和自豪!

其次是故事生动,结构完整。全剧用几个故事串连,很典型、很巧妙,既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又推动了故事的开展,更突出了要表现的主题。

全剧一开场即开打,喊杀声四起,刀光剑影,原来是强盗劫财,平遥颜料行从口外押回的50万两白银尽数被劫,晋商人财尽失,伤亡惨重。形式上是为了先声夺人,营造紧张气氛,而实质上是为了后面的戏作铺垫,为了引出票号的萌生,即票号产生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只有票号才能让商人轻装上阵,只有票号才能让商人避免商业正常往来中带着金银实物四处奔波,而且票号还能坐收渔利,钱生钱,票号不仅带来了安全、方便,还能带来利益!序幕简练、吸引人,既是铺垫,又是渲染,不可缺少。当然时间上要尽量压缩。

第一场是灵感生发,颜料行改营票号,即票号起源;第二场是东家支持,果断拍板,即票号创立;第三场是讲究诚信,信守诺言,即票号经营;第四场是筹措军饷,为国分忧,实际也是票号掌握商机,做大做强;第五场是雷、高二人斗智斗勇,票号遭挫;第六场为过场戏,宣读皇帝诏书;第七场即皇帝表彰,二人和解,票号迎来新的希望。

整部戏均是围绕票号的建立、发展、挫折、新生来展开的。给我们留下较深印象的故事有“足银兑取”“银票兑现”和“筹款救国”,如果说“足银兑取”着重讲的还是诚信,那么“银票兑现”和“筹款救国”则是贯穿着票号的发展和壮大,讲的是票号的故事,当然还体现着晋商的家国情怀和为国奉献的精神。

第三是塑造了若干个性鲜明、可亲可信的人物形象。如敢于担当、深谋远虑的雷履泰,精明能干又不乏私心的高盛魁,还有通情达理、诚信善良的李夫人,盛气凌人、圆滑老辣的锡大人,还有让我们过目不忘的魏老太、四个平遥女商贩、三个外省商人,还有太谷商人、祁县商人和介休商人。

作为一号人物的雷履泰,既是戏中的主角大掌柜,又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是晋商的杰出代表。据史料记载,日昇昌票号前身为山西平遥“西裕成”颜料庄,道光四年(1824),财东李大全和大掌柜雷履泰出资30万两白银改营票号,是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从此结束了中国镖局押送现银的被动局面,极大地加速了商业运转和货币流通的速度,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当时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开中国民族银行业之先河,并一度操纵了19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掀开了中国金融史的光辉一页。在其经营的黄金时期,年汇兑总额竟高达3800万两白银,可谓“日利千金”;其经营网点遍布除东北、西北以外的整个中国,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商埠重镇,甚至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可谓“一纸风行”。更让我们叹服的是,票号产生的百余年间,外患频频,内乱不断,日昇昌竟然能够纵横捭阖,雄视商界,并形成了一整套极具现代意义的管理制度,被誉为“中国第一家票号”,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

二号人物高盛魁在戏中既是雷大掌柜的搭档二掌柜,又是雷的对手,经过合作、分手、对立,最终还是和解了,雷原谅了高,也挽救了高,高更敬重、更佩服雷了。二人的情感纠纷、商业理念冲突、性格品性异同,成为戏中的一条主线,引出一系列事件,造成一系列矛盾,大大增强了戏的曲折性和观赏性。戏剧没有冲突不行,没有对立面也不行,当然要合情合理。

第四是舞美、灯光大气,地方特色浓郁,仿佛晋商大院再现眼前:高门大院、大红灯笼、窗棂剪纸、砖雕、木雕、石雕,还有那门前的一对石狮子!

第五是明显的喜剧色彩。戏中四个平遥女商贩、三个山西男老板、还有三个外省商人,浑身上下都充满了喜剧因素,为该戏增添了许多的亮点和轻松的氛围,很明显这也是编剧、导演和演员希望达到的效果。这部戏还通过大量地方方言和土语的运用,大大强化了喜剧的分量,如平遥方言、四川口语,还有太谷话、祁县话、陕西话,剧场效果很好,引来了许多的掌声和笑声。以前看王辉的戏,大都有这种感觉,如《三个和尚分房记》《山村母亲》《汇通天下》,都或多或少有喜剧因素,也希望这种特色能成为王辉的一种风格。但作为一种风格,这部戏还远远不够,喜剧戏份还太少,分量还太轻,量变还未达到质变。作为一种风格,必须是贯穿全剧,必须是“随处可见”又“信手拈来”。当然在一定程度上讲,喜剧写好了更难,导好了也更难,演好了更是难上加难!希望王辉今后能有意识地向这方面发展,并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戏剧风格……

第六是演员的整体表演都不错,不愧是省级水平。扮演雷履泰的孙红丽女扮男装,唱功、做功、气质都不错,只是个子稍低了一点,但瑕不掩瑜,是山西又一个难得的女须生!

提点意见和建议。一是节奏感觉还有些拖沓,平铺直叙多了一点,还不够紧凑;时间也有些长,时长近三个小时;建议加快节奏,精练情节,缩短时间。二是御匾处理不合情理。最后一场,锡大人从京都专程前来亲授御匾,可谓轰轰烈烈、隆重神圣,匾抬上来了,是那般高大、醒目,给观众的强烈感觉是该揭匾了,但直到锡大人公事办完,回朝返京,那块匾上的红布也不揭,甚至要再等戏进行了半场后才“揭匾”,这是极不合情理的!观众早就知道匾上写的是什么了,而你还故弄玄虚、“秘而不宣”,反而搅戏了,太做作了!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感觉适得其反,还妨碍了舞台表演。“揭”而不“挂”可以,但不能“宣”而不“揭”!建议锡大人宣布完圣旨即可“揭幕”,必须是锡大人亲自“揭”,而不能是由雷和高来“揭”,就此形成第一次高潮,待戏结束时再隆重“升匾”“挂匾”,这时就应该由雷和高来“升”和“挂”,形成第二次高潮,两个高潮岂不更好?

《日昇昌票号》有八年前《汇通天下》的良好基础和排演经验,又有今日省级剧团的优势,相信会越改越好看,越改越精彩!

杨卫华,男,山西省文化厅文化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编审。

(责编:张 玥)

猜你喜欢

王辉票号商人
本期面孔
山西票号的固执
剧作家王辉
山西票号的固执
言而无信的商人
竹之韵
威尼斯商人
The Thought on PPP in China
我所见识的印度商人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