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生命意义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以陕西地区大学生为例

2018-01-02赵丹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39期
关键词:个体意义生命

◎赵丹

大学生生命意义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以陕西地区大学生为例

◎赵丹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在大学生生命意义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对50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女性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男性。生活满意度与生命意义体验、生命意义寻求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生命意义体验对生活满意度解释量为10.6%,方向正向。结论: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对生活满意度有预测作用。

存在的意义和生活目标是人们生活的重要成分。生命意义(meaning of life)是一个人对自己存在的原则、统合和目标的认知,追求并达成有价值的目标以及人生完满的感觉。简单来说,生命意义感就是个体对生命意义与目的的知觉与感受程度。Frankl指出人类受到意义寻求的驱使,如果意义获取失败,则会产生一些心理疾病。缺乏意义感的个体较多通过药物滥用或自杀等方式来缓解内心的混乱感。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大学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命困境。身边的一些大学生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心灵空虚,缺乏对生活的信心乐趣,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和珍惜,一遇到挫折,就做出极端的选择。分析其根源,他们的生命观存在问题,这些问题既包含思想政治问题,也包含道德问题和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漠视和不尊重,对未来人生意义和人生目标的迷茫。因此,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提升生命意义感和价值感的生命观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采取量表法对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与生活满意度进行测量,考察因子间的作用机制,为今后在高校开展生系里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对象与方法

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陕西某四所大学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550份,共获取有效被试508份,有效回收率为92.36%。其中男生263人,女生245人。年龄为21.34±2.45岁。

工具

生命意义感量表 (Meaning of Life Questionnaire, MLQ) 由Steger等编制、王孟成等修订。该量表包括10个项目,分为生命意义体验和生命意义寻求两个分量表。本研究中MLQ-P和MLQ-S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分别为0.78和0.86。

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Life satisfaction Scales Application to College Students, CSLSS)由王宇中等人编制。该量表共有6个条目,前5项为客观满意度,5项相加除以5的指数为客观满意度分,第6项为主观满意度,二者分数相加为个体生活满意度总分。本研究中CSLSS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80。

结果

生命意义感与生活满意度的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性别对生命意义体验与生命意义寻求均无显著性影响,女性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男性(t=-3.369,p<0.001)。

生命意义感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分析。生命意义体验、生命意义寻求与生活满意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329,p<0.001;r=0.0899,p<0.05)。进一步以生命意义体验、生命意义寻求为预测变量,生活满意度得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中,只有生命意义体验进入了回归方程,解释量为10.6%,其标准的β系数为正值,说明其对所解释的因子的影响是正向的。

讨论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生命意义体验和生命意义寻求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但是女性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男性,这可能与社会与文化对于男性的期望要高于女性有关,尤其是成年男性要承担较多的社会责任。

相关分析表明,生命意义体验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而生命意义寻求与消极应对方式和生活满意度呈较弱的正相关,这与前人的研究基本是一致的。进一步的回归分析表明,生命意义体验对生活满意度有正向预测作用,预测量为10.6%。生命意义包含人生目的性、目标的价值、自我与人生认识一致感三个方面,生命意义体验是个体所拥有的意义,代表个体内在精神自我的状态,通常也被称为生命意义感。生命意义体验较高的个体,生活目标明确,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实现人生目标,倾向于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这种目标实现的成就感进而提高了生活满意度水平。此外,根据Snyder(2006)的观点,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成功的应对经历能激发个体实现目标的动力和更有效的解决问题思路。因此,生命意义体验与生活满意度之间是一种良性的循环,高生命意义体验→高生活满意度→更高生命意义体验。相反,生命意义体验水平较低的个体,目的不明确,缺乏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导致其生活满意度低。

此外,本研究中生命意义寻求与生活满意度存在较弱的正相关关系,但是却对生活满意度不存在显著的预测作用。中国文化讲求的是集体主义,因此,个人在体验到生命意义后,以集体利益为参照继续寻求生命意义,使个体的人生观与集体保持和谐,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考虑其他众多因素而导致个体体验到较多的挫折感和暂时的无意义感,这种消极情感体验降低了个体的生活满意度。然而是否在中国集体主义的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生命意义寻求是否真的对生活满意度不存在预测关系,还需扩大样本量,多次测量后做进一步的论证。

综上,本研究认为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生命意义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持续的生命意义教育,可提高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让高校培养的不只是专业技术人才,更重要的是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思想成熟,人格健全的人才。学校与社会可从提升大学生专业素养与积极的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多参加学生的各种社团活动等方式提高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通过自我生命意义的探索与体验,不断完善自我,追求自我实现,进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陕西中医药大学)

猜你喜欢

个体意义生命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